杨天玉
摘 要:初中数学是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其知识点不是很多,而且都比较简单。因此很多学生感觉不到压力,慢慢地积累了很多小问题。在学生进入高中遇到困难时,这些问题就凸显出来,导致学生出现成绩的滑坡。其实,学好初中数学,除了勤奋,还需要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技巧;五点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学生要学好数学,不仅仅需要认真学习,还要有一定的学习技巧。有的学生,或许已经在小学就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技巧,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数学。这就需要教师去指引,去提醒他们。那么,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指引学生学好数学?笔者认为,做到以下五点,学生学习数学会比较顺心如意,教师的教学也会有一定的成就。
一、深刻理解概念,熟练记忆公式
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包括定理、性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许多学生只注重记概念,而忽视了对其背景的理解,这样是学不好数学的。对于每个定义、定理,学生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它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来解决问题。许多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对特殊情况重视不够。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概念、公式与实际题目联系起来。如果对概念和公式一味地死记硬背,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点与题目联系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记得概念,却不知道如何应用。
二、勤于总结相似的典型考试题
教师在讲解完新课以后,都会给学生留相应的作业。其实,这就是一种总结相似典型考试题的表现。
我们学习课本看例题,就是要真正掌握其方法,形成更宽的解题思路。如果看一道例题,只记题目不记方法,看例题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每看一道题目,都要理清它的思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法,再遇到同类型的题目时,心中有了大概的印象,做起来也就容易了。不过要强调一点,除非有十分的把握,否则不要凭借主观臆断做题,那样会犯经验主义错误,走进死胡同。看例题要循序渐进,这同后面的“做练习”一样,但看比做有一个显著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我们循着它的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自己很难解决,而又不超出所学内容的例题,例如中等难度的竞赛试题。
三、要有错题记录本
学生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时要求学生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二是找出自己的不足。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地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之所以要求学生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由于这样做能发现过去很多的小毛病,也能够明白自己的不足,找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拿着这些问题去请教同学或者教师。教师要教育学生,发现不懂的问题,要积极向他人请教。很多学生很难做到,怕问教师被训,问同学又怕被同学瞧不起。然而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习后面的知识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四、教给学生考试的技巧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心态不好,就要注意自己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针对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做作业时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可以将平时测验当作期末考试,或者就是升学考试。如果想得高分,在选择、填空、计算题上是不能丢分的。在考试的时候思想不能开小差,而且遇到难题时不能想“没考好怎么办”等问题。在通常情况下,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期末考试的难题怎么做。遇到这种题目要沉着冷静,利用题目给定的一切条件进行分析,这些条件都对解题有很大帮助。期中、期末考试有充足的时间,学生要学会将自己的速度压下来,不是越快越好,而是争取一次做成功。
五、加强合作学习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合作,教师在布置教室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要让学生坐得足够近,这样才能方便他们交换信息和讨论问题,从而方便合作,又不会影响到其他小组。有的教师为了省事,往往是让学生以一排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安排,一排前后两头的学生之间很难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率。
由于很多班级人数多、教室小,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让学生坐得紧凑些,每一组都相同地排列,教室要留出空间让教师走动来监督指导每个小组。合作小组的确立应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根據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等因素,坚持多种并存、灵活使用、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等,让学生相互支持、配合,实现面对面的促进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