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入党激励制度研究

2014-05-30 20:32:05吴连臣
学理论·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激励制度入党青年教师

吴连臣

摘 要:制约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的核心问题是基层党建工作中激励制度的缺失。通过研究高校党建激励制度与青年教师的互动关系,来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入党的激励制度建设问题。这种激励制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建立一种激励相容机制,即使青年教师在最大化个人利益的同时满足基层党组织所制定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青年教师;入党;激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136-02

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最为有效的途径。当前,高校发展新党员工作中存在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学生热情踊跃,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青年教师默然淡定,似乎事不关己。学生党员数量成倍增长,而青年教师党员数量增长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师党员结构的优化和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认真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影响和制约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的核心问题,是做好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首要任务。经过项目组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制约青年教师入党积极性的核心问题是激励制度的缺失,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制度,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励制度建设在高校党建中的重要性

1.更好地发挥青年教师骨干带头作用。好的制度能使青年教师受到长期而充分的激励,使他们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又有严格的约束条件,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充分承担责任。一个僵化落后的制度,会不同程度地压抑青年教师的积极性,起到相反的作用。制度的激励作用在于传递青年教师关于行为约束的信息,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2.对青年教师起到思想教化与行为约束的作用。邓小平曾说过:“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任何一种制度都内在地包含了其道德的因素,否则这种制度就根本建立不起来。不同的制度会产生不同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所谓“好的制度”与“不好的制度”就内在地体现了其道德观、价值观的规定性。制度建设,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举止。

3.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负面效应。高校党务工作者很难清楚、全面地了解青年教师,在对青年教师考察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往往展现出的是自己积极上进的一面,而掩饰了自己的缺点:懈怠、自私及功利主义倾向性。党务工作者在对青年教师入党选拔以及培养和发展中,不注意这些问题将使得青年教师党员的培养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制度安排有利于明确青年教师入党的条件和标准,有利于对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起到较好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完善党员的进出机制。

二、党建激励制度与青年教师互动关系

为了阐明这一问题,笔者设计了基层党建制度与青年教师互动关系图示,并对图示予以阐释。

1.基层党建制度对青年教师的激励原理。党建系统以制度为核心要素,决定着党建制度结构和党建制度功能。党建系统通过党建制度功能直接对青年教师的个体行动法则产生激励效应。个体行动是制度、生理系统、环境辨识及个体偏好结构的函数。其中制度是核心变量,对青年教师入党行为起主要作用,其他三个方面是辅助变量,对青年教师入党行为起次要作用。在这里,党建制度又是时间的函数,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进,由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用模型表示为:IA=f(I(t)、Ps、Er、Ip),其中IA代表个体行动,I、Ps、Er、Ip、t分别代表党建制度、生理系统、环境辨识、个体偏好结构及时间。

2.青年教师的行为选择对党建制度系统的作用原理。青年教师的行为选择受需求因素影响(符合马斯诺的需求理论)。青年教师的需求结构由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逐渐递进。由于需求决定着动机,青年教师入党动机相应的由追求物质的动机逐渐向追求精神的动机递进。需求和动机是决定青年教师入党行为选择的两大要素。青年教师的个体行动法则和集体行动策略相互博弈,推动着党建制度的变迁,使党建制度结构更加完善,党建制度功能得以增强,党建系统更加开放。

3.基层党建制度与青年教师行为选择具有互动关系。基层党建制度规范和约束着青年教师的行为,这主要通过制度功能得以实现,制度功能对青年教师个体行动法则产生机理效应。青年教师个体行动推动集体行动策略的形成,加速了基层党建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制度变迁,使制度结构更加合理,制度更富有效率。

三、高校青年教师入党激励制度设计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科学进行制度配置,使党建激励制度结构融洽。制度结构由不同制度安排构成,一项制度安排内在地联结其他制度安排,彼此镶嵌在制度结构中。制度结构效率受制度配置状况的影响,正如经济效率受资源配置状况影响一样。所谓制度配置,是指在一个制度系统中各项制度安排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制度配置的目的是追求制度系统的最大功效,也就是制度效率最大化。制度结构所以需要科学配置,主要在于制度结构中各项制度安排之间并非总是耦合的,有时出现制度冲突或制度错位。在制度耦合的情况下,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结构的整体功能。各项制度之间存在一种有机的联系,因此制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制度结构的耦合,着眼于制度之间的关联特征。高校党建激励制度设计要考虑高校相关制度的耦合关系,比如工资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奖惩制度等。高校党建工作相关配套制度设计合理了,整个制度体系才能有效运行,才能更好地实现党建激励制度的预期目标。

2.制度設计应充分考虑青年教师思想意识形态。受意识形态影响较深的青年教师侧重于精神追求,他们往往宁愿牺牲物质因素而追求精神价值。在制度设计时,要把制度设计与精神激励机制结合起来,惩恶扬善,防止权力滥用和思想异化。意识形态存在着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矛盾,个体理性追求个体收益最大化,集体理性的追求组织福利最大化。在极端的个体理性的指引下,谁也不愿关注集体目标,甚至有可能为了个体目标而损害集体利益。因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还需要对这两种理性之间的冲突及其结果进行控制。通过制度设计,构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合理的均衡点。高校党建制度设计与青年教师意识形态建设应齐抓并进,特别应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高校校园软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从而提升青年教师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这对有效抑制青年教师入党机会主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3.要注重党建激励制度设计中的规范和惯例。制度设计者的任务是引导良好惯例的形成,并产生一个有效的惯例组合。制度惯例的复杂程度取决于制度的运行环境,一项制度越是重要,就越需要投入更多的认知资源。制度惯例组合构成了更大的框架甚至更高的文化要求,在新惯例形成时,就产生了利用现存框架约束制度成本的可能性。当惯例被预期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变化而演化时,周围制度框架就变得尤为重要,已有的框架可以帮助参与者预测变化的方向和范围。高校制度惯例融合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这是激励每个青年教师事业奋进的不竭动力。这种制度惯例是自下而上的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统。高校党建制度设计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弘扬那种亘古不变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

4.党建激励制度设计不能简单移植和照搬。制度移植是指制度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推广或引入。制度移植可以降低制度变迁成本,但制度移植要符合制度系统的结构要求,要与制度环境相配套。从制度互补和配套的角度来看,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制度结构中其他制度安排的函数。制度移植扩大了制度选择集合范围,但制度移植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制度移植可能比技术移植更困难,因为一个制度安排的效率极大地依赖于其他有关制度安排的协调程度。高校党建激励制度植根于高校特定的文化土壤中,离开了其相应的文化土壤,制度就难以奏效了。因此高校党建激励制度设计应充分考虑高校自身情况,有的放矢,不能搞“拿来主义”。

5.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初始制度设计。高校党建激励制度设计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高校党建激励制度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一旦选择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强化。高校党建激励制度设计在于形成一种良性的制度机制,使青年教师形成一种自我鞭策的良好氛围,这样可以促进党组织的发展,党建工作也就更加顺畅。如果党建工作初始激励制度设计违背了青年教师的价值理念,就会受到青年教师内心的抵制,不仅效率低,甚至阻碍了党组织的发展。因此高校党建激励制度设计应追求良性的路径依赖,避免恶性的路径依赖现象。

四、高校青年教师入党激励制度设计

1.建立青年教师入党层级激励制度。根据青年教师不同的职称层次,不同的需求取向,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建立层级激励制度,其目标是实现激励相容。一般来说职称越低收入就越低,相应的对物质方面的需求就可能越高。反之,职称越高,经济条件越好,对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就越高。对于中级及以下职称的青年教师,应主要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而对于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精神激励可能更加重要。另外要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和人人价值取向,尊重青年教师的个人选择和个性彰显。高校党组织应为青年教师个人追求提供平台。

2.加強非正式制度激励。正式制度多形成与法律、规则、条文等,而非正式制度主要形成于文化、习俗、惯例等。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相互影响中进行演化和变迁。在高校党建激励制度设计中,非正式制度对青年教师的行为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高校应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培育优良的传统,形成浓厚的文化积淀。在国外一些文化底蕴厚重的大学,对青年教师采取非常宽松的政策,既不规定任何科研任务和工作指标,也不像国内规定的那么多条条框框,反而比那些严格约束的高校更易于获得科研成果。在某些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可能比正式制度更有利于发挥制度的激励功能。

3.建立组织管理与考评制度。要建立青年教师教育与培训制度,党组织可以采取轮训、专题教育、上党课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教育,进一步坚定青年教师的政治信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要严格落实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青年教师的党性观念必须在组织管理与组织生活中得到磨炼,基层党组织应使每个青年教师党员都置身于组织的管理与监督之下。要建立奖惩与考核制度,党组织按照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的考核,规范青年教师的岗位职责,完善考核内容,定期开展优秀青年教师评比活动,把青年教师的模范作用落实在具体实践中。

4.重塑价值体系与完善自我追求。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期,在社会转型期,受社会流行事物、思想观念的诱惑强烈,他们受到的冲击大,心理的困惑多,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高校党组织应构建以价值观导向为特征的管理文化,要注重塑造教师文化的人格特性,激发和弘扬青年教师的主体精神,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高校要主动促进人才的交流和流动,组织青年教师与有关生产、科研、教学单位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允许青年教师到其他高校中兼职,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实施开放式的管理方式。重视青年教师工作激励,根据青年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把“以人定岗”和“以岗选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使每位青年教师都能从事其最擅长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柯武刚、史漫飞著.制度经济学[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孟德思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戴维·L.韦默.制度设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6]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猜你喜欢
激励制度入党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憨娃入党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46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6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
浅谈激励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