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2014-05-30 19:22庄子龙
学理论·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民工

庄子龙

摘 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体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规模大,这与庞大的中国农业人口基数相关;二是转移过程割裂。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被分成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农村的农民到城市的农民工的转变过程,实现地域和职业转变;第二阶段是从城市农民工到城市市民的转变过程,实现身份和认同的转变。那么,农民工问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要在实践中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所在,这些都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农民工市民化;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83-02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依据

(一)城乡二元制度长期存在

城乡二元体制,即指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各为一元的城乡分割的制度体系。具体来说,是存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而限制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而建立的城乡分割、城市偏向的制度体系[1]。

城乡二元制度既是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身份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其各自身份背后利益关系的界定;城市偏向性是城乡二元制度的最重要特征。城市偏向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管理理念,是国家为了集中发展城市重工业,对社会总体资源采取计划性的配置方式,采用剪刀差做法,实施农业哺育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战略。城乡二元制度的实施最终导致我国城乡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二元分化,其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通过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具体制度安排的城乡差异性,造成城乡居民权力和利益的差异不断拉大。

(二)农民工群体日渐庞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12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2012年五年内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2008年为22 542万人,到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6 261万人。虽然农民工这一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作为城市建设主力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却依然处于城市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是经常遭遇城市排挤和不公平待遇的弱势社会群体,始终无法跨过城市的高门槛成为市民,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

(三)农民工问题愈加突出

农民工问题,是指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自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来,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产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农民工收入低、处境难的基本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本研究于2013年2月—7月期间,对南京、温州、杭州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问卷的调查和访谈,总结了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问题。

1.从事行业集中,劳动强度大

从本次的调查数据来看,农民工的就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建筑建材业、制造业和销售业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分别占到35%、27.2%、14.4%、11.1%的比例,其中从事服务业和建筑建材业工作的农民工就占62.7%之多。

从日常工作时间来看,每周休息一天或者没有双休日的农民工达到255人,占总数的70.8%,每天工作时长少于或等于8小时的农民工有113人,占总体的31.4%,大部分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长在8小时—10小时之间,共有203人,达到总数的56.4%,有44人的日工作时长在10小时以上,其中有人甚至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另外,在360人中,有207人表示经常被要求加班,其中183人可以在加班中获得额外报酬。

2.农民工工资水平增长较快,却依然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工资收入

在本次调查中,月工资低于或等于1 000元的农民工有6人,占1.7%,1 000—2 000元的有84人,占23.3%,月工资在2 000—3 000元的农民工人数最多,共有198人,占总数的55%,3 000—4 000元的有55人,占15.2%,4 000元以上有17人,占4.7%。

最后估算得本次调查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为2 531.11元,参考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的统计数据,2012年底,农民工月均工资收入为2 290元,比上一年同期同比增长11.8%。2008年—2012年,外出农民工工资水平在四个年度分别增长了5.7%、19.3%、21.2%和11.8%。

从纵向对比数据来看,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自2008年以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且他们对各自工资和工作稳定度的评价也比较高,分别达到43.9%和67.2%。横向对比来看,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41 799元,月均3 483元,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2011年农民工工资水平仅相当于上一年城镇职工工资的58.8%;2011年江苏和浙江两省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45 487元和45 162元[2],换算成月工资分别为3 791元和3 764元,本调查所得2013年江浙两省农民工的工资也仅相当于2011年江浙两省城镇职工工资的66.8%和67.2%。

3.劳动保护和就业服务有待改善,社会保障参保率有待提升

在本次调查中,有13人表示用人单位有拖欠工资的行为,其中7人已经领到应得报酬,只有另外6人的工资尚处于拖欠状态,拖欠比例占1.7%,比2008年国家公布的4.8%的农民工工资拖欠比例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另外在经常加班农民工中,有88.4%可以拿到加班费。这跟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解决和遏制农民工工资拖欠以及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政策措施不无关系。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依然有207名农民工表示单位经常会要求加班,占调查对象的57.5%,

在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方面,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农民工有180人,正好占总数的50%,而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为150人,占41.7%,并且参加了社保的150人并不完全包括在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180人中。这就说明虽然有半数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部分用人单位并未按照劳动合同的要求为农民工缴纳工伤和医疗保险,农民工与之签订的实质上属于劳务合同,并不受劳动法调整。这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自我劳动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说明部分用人单位逃避法律责任,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将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

就业服务方面,参加过政府或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有83人,仅占23.1%,其中认为培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作用的只有24人,占调查对象的6.7%,并且这24人中有21人是接受企业培训。这不仅说明目前政府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忽视,对农民工就业的帮助有限;也说明政府在组织培训时缺少与企业间的沟通。

社会保障方面,2012年农民工群体中缴纳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比例分别为14.3%、24%、16.9%、8.4%和6.1%[3],此次调查对象的社保参保情况与2012年全国情况相比尚属乐观,同时参与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就有150人,占全体的41.7%,360人中,在“五险”中至少参保一项的有211人,占58.6%。但是农民工的社保参与情况大部分也仅限于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两项,与城市职工“五险一金”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还有不小差距,农民工的社保参保率亟待提高。

(四)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途径

如前所述,农民工问题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加之城乡二元制度的存在,导致农业人口转移过程和人口城市化过程脱节的特殊产物。农民工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乎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目前来看,农民工群体的前途概括起来无非以下三种:继续留在城市打工;返回农村,重新由农民工转变为农民;融入城市,成为市民。对应地,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途径有三: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保护农民工的权益,改善城市农民工的待遇;农民工回流,返乡继续务农或选择创业;市民化。

无论是改善农民工的待遇和就业环境,还是农民工回流,不仅不符合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规律,而且不符合现阶段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不利于农民工问题的彻底解决,因此农民工市民化便成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然选择。

实质上,按照一般经济发展规律,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二元经济一元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必然要经历城镇化过程,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早已证明的客观规律。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农民工群体在成为城市居民过程中所受到的非市民待遇既是农民工问题的外在表现,亦是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所在。因此,改变农民工“非工非农”的身份问题就成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特别是逐步消除隐藏在其身份问题背后的待遇、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住房等系列不公平。

农民工身份的转变是城市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城市化的进程又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民工市民化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在我国的现有制度内,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又能为农民工问题顺利解决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农民工的市民化恰逢其时。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一是实现城乡户籍制度的一体化,包括简化户籍制度功能,降低城市户籍准入原则,积极探索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途径,合理设计户籍制度改革成本分担机制,加快立法,最终构建城乡统一、人户一体的户籍管理体系。二是实现城乡就业制度的一体化,主要包括构建城乡平等的就业准入制度、就业服务机制和劳动保障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登记制度和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培训体制。三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包括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险运行机制,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异地接续转移机制和分档缴纳机制。

参考文献:

[1]厉以宁.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12.

[2]中国统计年鉴(2012)[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

sj/2012/indexch.htm.

[3]国家统计局.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http:

//www.stats.gov.cn/tjsj/zxfb/201305/t20130527_12978.html.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