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构建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的战略路径研究

2014-05-30 10:48:04汪继年等
中国集体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甘肃省构建

汪继年等

摘要:甘肃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可能现实路径: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甘肃省应以兰白都市圈作为区域创新驱动战略的主导实施区,凭借兰州新区的政策拓展空间和兰白都市圈的创新化发展基础、战略条件,跟进东部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的核心战略目标: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区域经济体系创新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制约甘肃区域经济体系创新驱动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建设问题。

关键词:甘肃省;构建;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战略路径

创新驱动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2013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甘肃有一定科技基础,国防工业科技实力比较雄厚,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发展要求,是甘肃省实现转型跨越战略的根本要求。甘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可能现实路径:在甘肃科技力量高度集中的兰白都市圈,综合集成省内外创新资源优势,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甘肃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需要探索构建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政策、新路径和新机制,建设政策驱动机制、机制驱动改革、科技驱动产业、产业驱动发展的新格局与新模式。

一、甘肃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实力与工业基础

(一)甘肃省具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科技实力

“十一五”以来,甘肃科技全面加速发展,科技进步水平跃升,诸多具有特色的基础研究领域跨入世界前沿,一批科技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特色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30%上升到2011年的45%。

2011年,甘肃省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倒数第1位和人均GDP排名倒数第3位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从全国排名第25位跃升至第17位,挤入了全国中等省份行列。根据2012《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甘肃在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全面落后的情况下,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名第15位,显示了甘肃在全国不弱于中等省份的科技实力和成就。

(二)特色基础研究位列世界前沿,创新成果代表国家水平

甘肃省具有特色的基础研究位列世界前沿,应用基础研究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代表着国家水平。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是国际上重要的重离子研究中心之一,为我国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以及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航天科学等领域的重离子束应用研究提供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条件。

近年来,甘肃省在重离子物理、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冰川冻土、沙漠化防治、草业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就,为我国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甘肃在新能源、航天技术、新材料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处于全國领先地位。

甘肃省在荒漠化治理、重离子物理、冰川冻土、高原气象、生物制品、草原生态、地质勘探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代表着国家水平。在有机合成、真空技术、固体润滑、重离子治癌、有色金属材料、制种等领域的科技研发都居全国领先水平。

(三)甘肃省具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现代工业基础

甘肃省的有色冶金、石油化工、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在全国居于优势地位。甘肃金川集团公司目前是世界上极少数能够将多种有价金属在同一工厂内实现分离提纯和商品化生产的企业之一,综合技术经济实力位列全球同行业前3名,科技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

甘肃省是国内乃至世界上研究和发展太阳能的先进省份,在太阳能光热和光电利用开发上拥有较先进的技术和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核能源方面,甘肃是我国最大的核工业生产和科研基地,在国家核燃料循环体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近年来,甘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在数控机床、民用核技术与装置、风力发电、新材料等方面,转化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储备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2011年,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1.4亿元。2012年,甘肃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5%。

二、甘肃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困难与不利条件

(一)甘肃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困难与不利条件

目前,甘肃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存在着一系列困难、矛盾与问题,制约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与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一是缺乏具有科技创新投资实力的骨干企业,缺乏有实力的产业科技研发力量;二是产业创新主体?创新动力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三是创新要素不活跃,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平台和研发资金比较缺;四是政府的创新政策支持能力很弱,投融资体制机制不健全。

甘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大的不利条件:产业群与企业规模化发展严重滞后,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力很弱。甘肃省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突出。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只有9.7人年,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匮乏。科技人才短板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企业规模化发展滞后制约科技创新步伐

目前,从产、学、研三个要素来看,甘肃省在“产”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与能力最弱,直接影响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甘肃省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主体意识不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不到30%。

研发投入、创新要素和创新网络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必要条件。由于甘肃省企业规模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直接影响了研究开发投入、财政科技投入、创新要素流动集成和创新网络整体功能的发挥。

甘肃省大多数企业目前还不具备投入巨额资金搞研发的能力,也难以承担创新失败带来的巨大风险。目前全省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只有0.46%,远远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比全国水平低0.47个百分点。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研发投入不足制约创新活动与实力提升

研发投入不足是制约甘肃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的重要因素。2008年以来,甘肃省逐步加大了科技投入,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总量甘肃还是落后的,落后的原因是科技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偏低。从科技投入的强度上看,2012年甘肃省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38.54%,远低于全国科技活动投入指数60.54%的全国平均水平。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的比重、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两个投入指标,甘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到2011年,甘肃省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增长,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从2006年的23.8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8.53亿元,年增速15.2%,但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97%,远低于1.84%的国家水平,在全国排名第25位。2006年到2011年,甘肃省地方财政累计科技投入43.3亿元,年均增长18.74%,但甘肃省的财政科技投入始终低于西部12个省区,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处于攻坚推进期

目前,甘肃省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处于全国下游水平,还没有在社会层面形成敢于冒险、敢于竞争、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全省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还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双赢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活动缺乏有效协调和合作,难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甘肃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已从全国第四类地区跨入第三類地区,科技实力有了质的飞跃,但是,甘肃的科技创新实力未取得突破性的提高。甘肃的科技活动投入强度、科技进步环境水平、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全国都处于落后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落后于全国绝大部分省份是甘肃科技发展存在的严重“短板”。

三、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集中甘肃力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一)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加快创新驱动战略进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有三大基本条件支持:一是要有具有创新投资实力的大企业与科技研发企业;二是需要良好的区域政治、文化、金融与人才环境支撑;三是需要建立符合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要求的创新政策体系。

兰州是甘肃的省会城市,兰白都市圈具有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基础条件,承载着甘肃90%的科研机构、42%的大中型工业企业、75%的高校、77%的科技人才,十分有利于创新网络、现代文化、创新智力、风险资本、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等区域创新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位于兰州与白银结合部的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是甘肃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重要聚集区、中心带动区和发展示范区,将成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甘肃省要以兰州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区域和战略基点,在兰白都市圈吸引集聚国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整合省内科技资源,依托兰州新区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以兰白都市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导实施区,凭借兰州新区的政策拓展空间和兰白都市圈的创新化发展基础、战略条件跟进东部地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建设科技创新试验区的现实与战略意义

甘肃正在全面实施区域跨越式发展战略,兰白都市圈是甘肃创新型产业的核心区与科技研发基地,在甘肃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对于甘肃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甘肃建设科技创新试验区,可以形成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主导区域,加快培育发展甘肃区域创新体系,把区域潜在的科技“势能”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创新“动能”,不断强化科技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作用,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进而形成西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甘肃创新型产业的发展问题是政策、文化、体制、机制、产业、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耦合而产生的,核心问题是科技创新问题。甘肃建设科技创新试验区,可以全面支撑“3341”项目工程建设,推动甘肃产业体系实现从项目建设与产业引进到科技创新驱动的跨越发展,加快推进甘肃建设创新型经济的社会发展进程。

甘肃科技进步迫切需要强大的创新平台与核心基地给予保障。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能够充分发挥甘肃科技创新力量集中于兰白核心地区的战略优势,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甘肃成为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继站和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

四、甘肃省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的战略实施路径

甘肃省建设兰白科技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战略目标: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在高效率政策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甘肃区域经济体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解决制约甘肃区域经济体系创新驱动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建设问题。

(一)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一体化的政策体系

甘肃省的产业群与企业规模化发展严重滞后,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能力很有限,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可以集中甘肃省政府、企业、金融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核心力量推进创新。

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可以在已经建立的引导激励型的创新政策体系基础上,创新化构建引导激励与创新追赶两个政策层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政策体系,通过大幅度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建设人才特区和加强科技系统效能建设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措施,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不紧密、创新主体不活跃、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人才不适应、创新载体不够多等突出问题。

在世界发达国家,政府的激励政策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关键在于系统营造高效、符合后发追赶型国家与地区产业科技创新客观实际情况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甘肃要依据国家支持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以原有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创新政策为基础,以现代文化体系建设为先导,在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可以帮助甘肃科技创新主体跨越“科技创新追赶成本鸿沟”的“科技创新追赶政策体系”。

(二)深入实施“六个一百”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

当前,甘肃科技创新的突破点在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政策、体制与机制创新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六个一百”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工程,组建一批有利于科学决策、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批创新型企业群体、研发中试群体、风险投资群体和中介服务群体。

大力支持和鼓励省内、国内外知名学术和科研机构、企业集团到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设立研发机构,努力把科技创新试验区建成全省产业的科技研发与合作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基地、科技产业化基地,辐射推动兰白、天水、金武、酒嘉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的建设,带动省内骨干专业化经济区的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高地,突破创新人才短板瓶颈

在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以政府为主导推动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功能完备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提高甘肃产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在当代甘肃,经济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加快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通过在兰白都市圈建设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精英人才进入通道,改变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弱势存在的落后生产力发展状况,突破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短板瓶颈。

(四)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提升科技大合作水平

以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为建设平台,搭建企业科技联合攻关新载体,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建立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共享、技术咨询或服务等各种不同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在甘企业的创新合作,以突破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发展瓶颈问题。

推动甘肃科技与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要不断强化与国内外科技创新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以引导和推动甘肃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深化、加强和扩大甘肃与国际、国内已建立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机制,进一步提升甘肃科技大合作的范围和水平。

五、结语

后发追赶型国家与地区必须以高效创新型政府作为主导力量推动区域经济体系实现创新化追赶发展。从投资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建立创新追赶政策体系推动市场化的产业组织主动开展科技创新。

甘肃省建设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进程,必须以高效创新型政府、创新追赶政策体系作为聚集高端创新人才、发展创新型产业、构建创新型经济的主导推动力量。

在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战略体系中,甘肃要通过兰州国家级新区的建设机遇,整合、提升和开拓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政策体系,使兰州国家级新区成为甘肃充分创新发展甘肃政策体系的建设空间和发展平台。

参考文献:

[1]夏天.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及其最新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9(S2).

[2]宋喜群.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代表:通过“四抓”实现“四大突破”[N].光明日报,2013-03-08.

[3]施秀萍.甘肃省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EB/OL].http://www.gov.cn/gzdt/2012-11/21/content_22

71822.htm,2012-11-21.

[4]陈彩虹.我省科技进步水平连超8省跃居全国第17位[N].甘肃经济日报,2012-11-08.

[5]刘兴元.世界的金川中国的骄傲[N].甘肃日报,2012-01-30.

[6]徐生云.甘肃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对策[J].甘肃科技,2012(05).

[7]刘晓倩.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打造西部科技创新高地[N].中国科学报,2013-03-14.

[8]吴正楠.技术创新甘肃企业不能缺位[N].甘肃经济日报,2013-05-16.

[9]孟永辉,郝强.甘肃科技贡献率提高到45% 2015年三成企业将设研发机构[EB/OL].http://native.cnr.cn/city/201304/t20130422_512424039.shtml,2013-04-22.

[10]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课题组.2012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R].北京:科技部发展计划司,2013.

[11]柴小娜,陈媛媛.甘肃省科技进步水平跃居全国中等行列[EB/OL].http://www.takungpao.com/sy/2012-11/07/content_1359634.htm,2012-11-07.

[12]杜英.甘肃拟建兰新白科技创新试验区[N].科技日報.2013-08-31.

*基金项目:甘肃省2013年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研究”(项目批准号:13YD0101)。

(作者单位:甘肃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甘肃省构建
甘肃省发布第3号总林长令
甘肃林业(2022年6期)2023-01-15 08:44:54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林业(2022年1期)2022-02-19 02:35:08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中小学校长(2020年6期)2020-08-07 10:54:36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流程分析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