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文经典化的反思

2014-05-30 15:29刘陵瑜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中生教材语文

刘陵瑜

【摘要】语文教材的变革正从工具性过强、人文性淡化的尴尬的境地中走出,但步伐不够大。教材的选文唯经典是论,一些篇目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选文要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注重精神熏陶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现状,激发他们的兴趣,在选文的变革与创新上要有所突破。

【关键词】语文教材关注成长 精神熏陶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42-02 文选型教材是我国过去和现在语文教材的主流和正宗,语文教材选文以经典为主又是我国语文教材选编由来已久的优良传统,但是语文教材的选文如果过于经典化或经典的比例不当,也会给语文教育教学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按照王荣生教授将教材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及功能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多样化,既要有经典的“定篇”,也要有作为例子的“例文”,还要有普通的“用件”,不能只用一个标准来选文[1]。而现今语文教材的选文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唯经典是选,选文过于经典化的问题:

(一)因选文经典化对高中生现实的成长性关注不够

语文教材选文经典化一个表现就是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即重视作品的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关注国家、人类的发展需要,这样就容易出现对高中这一特定人生阶段的个体成长性需要关注不够,甚至有所缺失。高中生正好处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青年期”初期,处在这一时期的高中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这种需要反映在语文教材的选文上,那就应该选择一些可以帮助青少年成长成熟的作品,如有关生命健康、心理成熟、人生规化等方面作品,给他们的成长需要提供一种有益而合理的参考和帮助。

而现今这套教材中有关此种类需要的选文几乎没有,与这种需要有一定联系的科普作品、自然科学小论文关注的似乎又是宇宙和生物科学。如必修三第四单元(科普作品)的三篇课文中,《宇宙的边疆》和宇宙探索有关,《动物游戏之谜》和动物的特性相关。而在必修五第四单元(自然科学小论文)又有两篇有关生物和宇宙的作品入选《作为生物的社会》和《宇宙的未来》,这些选文对培养作为未来公民的学生的宇宙观念、物种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高中生未来发展应该是有前瞻性的教育意義的,但选文忽略了高中生现实成长的眼前需要和个体关怀。我认为选霍金的《宇宙的未来》,还不如选他的《时间简史续篇》。《时间简史续篇》作为宇宙学无可争议的权威,他一生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都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是为想更多了解霍金生命及其学说的读者而编的,是对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头脑极为感人而又迷人的画像和描述。此篇更注重学生现实成长的眼前需要,对他们的成长有更好的影响。

同样是科普文,我觉得必修三第四单元《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在注重学生的成长性方面就做得较好。此篇讲的是作者的童年趣事,对世界的好奇,引导作者走上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这就会激发学生去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教材编写应更多关注学生现实的成长性。

(二)因选文经典化对高中生的时代精神熏陶不够

语文教材选文经典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注重传统精神,而对时代精神或时代性较为漠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 “时代性”的表述是“高中语文课程,无论必修还是选修,其内容和目标要充分反映时代的要求,注意和现代生活相联系,体现现代的思想意识、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语文教材不仅要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熏陶,也要让学生接受现代精神的濡染,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语文教育家王森然说过:“人们承受古代文化而发展为现代文化,又将现代文化传达给后代,便是社会生命的寄托。未来社会之创造,正赖人们现在的努力。”[2]可见每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都是传承先前时代而来,又影响以后的时代,我们选文时不应该厚古薄今。

如教材必修二就有一个演讲辞单元,有三篇文章,分别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其中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校长入主北大时对学生的要求和计划要做的事,选文主体所倡导的“抱定求学的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个观念对当时多有封建陋习的学生来说是有现实意义的,然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这些观念早已耳熟能详。此外,全篇以半文言的形式出现,较难引起现在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中国经典的演讲稿也是很多的,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它是闻一多先生在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先生拍案而起,作了震撼全国的即兴演讲。这篇演讲稿语言平实,但更震撼人心,更易于让学生接受。教材还应多关注当代作家的作品,如台湾的高震东先生2006年在宁波大学作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演讲,可以说震撼每个国人,网络的点击率也很高。不管怎样,教材的选择都不能漠视社会的时代性。

(三)因选文经典化而忽视高中生语文学习的现状

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高中生学习科目多,高考压力大,学习时间紧,语文不可能再象古代学子那样作为主要学习科目,语文学习仅仅是高中课程之一和高考的科目之一,学生只能投入一部分的时间学习语文。而在高考大背景下,学生为了考试分数,学习的功利性比较明显。因此高中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要走高效省时之路,具体到教材选文就不能一味追求经典而不顾选文的难度与长度,而是要求教材选文篇幅适中,相对易学。

现今语文教材中大量的经典选文需要经典的阅读方式与之对应,即多读、深读、细读,这都需要有一定时间的保障,尤其是课外时间的保障;同时也要有一个相对较宽松、舒缓的阅读环境。而我们的学生对经典选文往往只能采用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即少读、快读、读参考书。不少篇幅较长或难度较大的课文就有可能因为时间紧而学生没有预习阅读到位就匆忙上课,囫囵吞枣,更遑论什么多读、深读、细读了。

如必修三第一单元鲁迅的《祝福》,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小说(11页),学生读完一遍都要花半个小时以上,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明显存在学生阅读不够细致深入的情况。在分析鲁镇居民愚昧时,学生只注意了比较外显的柳妈捐门槛的谬论、鲁四老爷不让祥林嫂参加祝福等情节内容,几乎没有注意到小说中两次出现的一个细节“仍叫她祥林嫂”,可见学生对这样长的经典作品还是无法做到比较好的多读细读进而把握经典的精髓和妙处。从中不难看出如果学生阅读经典选文的时间都没有保障,那何来经典选文的阅读效果和教学效果呢?

此外,选文的政治性太强,对学生的现状研究不够。如必修一第四单元《包身工》讲的是日资在华雇童工以牟暴利的罪行,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滔天罪行。编者选用这篇文章无非是让我们现在的生活与那个时代的孩子做对比,凸显我们生活的幸福,体现社会的优越性。但学生并不领情,毕竟包身工的生活已经离他们太远了。

(四)因选文经典化对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关注不够

语文教材选文经典化一个表现就是注重名家名篇,这就可能导致因选文经典化而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关注不够。“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可见兴趣之于人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样阅读兴趣对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期《大教学论》说过“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烦厌和无益的苦劳,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3]对此,他认为格外重要的是教科书。近代教科书就是这样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使学生乐于阅读一定学科内容的要求。因此,要想让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考书”,那教材就应该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教材中的选文;否则教材书就会成为学生厌烦的书。若教材的选文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那也就以一种新的方式使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了更现实的依托,学生会因为兴趣阅读语文教材选文而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在阅读中受益,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教材选文成人化、专家化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有的教材选文一味只考虑选文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和经典性,而没有考虑高中生的实际阅读兴趣和作为读者的接受能力。

如必修二第三单元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此文作为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入选教材,但作为游记散文,所叙写的内容多平铺直叙,没有什么细致动人的描写,没有写出山水别样的美感,没有达到触发学生阅读兴趣所需的“以美动人”——意境优美,语言华美;所议论的道理无论是只有“有志”“有力”“有物”才能到达“人之所罕至”的“险远”之地,还是对待“古书”应该“深思而慎取之”,对学生的触动不大,达不到触发学生阅读兴趣所需的“以理动人”,引人深思。

(五)因注重对经典传统的继承和沿袭,选文的变革性、创新性不足

语文教材选文经典化一个表现就是注重素有定评,这就可能导致教材选文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沿袭,而变革性创新性不足。文选型教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传统,不免对现今的教材选文有着重大的影响,既有宝贵的经验可以继承,又难免因为惯性和传统的影响而裹足不前或对变革有所顾虑。

将新课标人教版的这套必修教材最初版本(2004版)的选文和现今使用版本(2006版,一直沿用至今)的选文进行对比也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现今版本教材的选文相对于最初版本而言除了因为课程安排的课时数较少而减少了选文的数量外,其他的选文几乎都是最初版本的选文,唯一新入选的作品是必修五第四单元(自然科学小论文)霍金的《宇宙的未来》,而这样的微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个教材在使用了多年(已8年)选文几乎没有做任何调整,也足见教材选文变化与创新的不易。

具体到课文,如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中的贾永、曹智、白瑞雪《飞向太空的航程》,这篇新闻的内容是报道“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这则新闻在当时也就是2003年是一条极具震撼力的新闻,而对现在的学生尤其对往后的学生而言,“神六”、“神七”、 “神八” 、“神九”也成往事, “神十”也定于2013年6月上旬发射,这仅是一条人们熟悉的但又是典型的过去式的新闻。若这一选文在教材中一直沿用下去,就可能因为新闻内容学生大多知道、了解甚至陈旧,从而失去了作为新闻阅读的新鲜感,没有了所谓“新”的吸引力。

《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给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指引了方向。人教版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确定目的的任务,到课文的选取,内容的编排,都注重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注重发挥语文课的人文精神。注重选文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注重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有较完整的写作体系,但在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方面仍然做得不够。我觉得写作方面应要用富有个性的作文题去引爆学生的思维,实现点的突破。教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方面依然缺少系统的研究。教材还应多关注当代作家的作品,当代也不乏名家如莫言、贾平凹、铁凝等。他们的作品也很不错,但当代名家的作品几乎没有选入,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当然教材的选择也不是一味求新,这样难免会剑走偏锋。我想教材应多关注学生现实的成长性,在注重精神熏陶的同时,多关注学生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注重选文的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样才会让学生越来越喜欢。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天津市教科学报,2009年8月第4期

[3]《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猜你喜欢
高中生教材语文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