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4-05-30 10:48张严学
学理论·上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张严学

摘 要:讨论了共同富裕思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及基实现途径和现实意义。深刻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精神实质,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富共富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9-0005-03

2014年8月22日,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此时此刻,重温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深感到一代伟人的远见卓识。早在三十多年前邓小平就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构想,深入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深刻认识和理解其精神实质,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理解和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在吸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得失成败历史的基础上,对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并逐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思想。

回顾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一系列论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提出了“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的想法。这时虽然没有提共同富裕,但强调了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到1984年11月9日,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这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他认为,一部分人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收入可以多一些,收入多生活就能先好起来,就会起到榜样作用,就能带动其他人向他们学习,这是件好事,应该在政策上允许和鼓励。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在重要的公开场合从社会主义目的和原则上论述了共同富裕问题。1985年3月,他及时地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1985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之一,他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1990年4月,他又强调指出:“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经过多年思考,邓小平从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把共同富裕问题上升为社会主义本质,并在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做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英明论断。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共同富裕。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了,社会主义就成功了。

纵观邓小平的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不难看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构想到形成,经历了由思考提出、领导实践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充实提高、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

邓小平对共同富裕的思考,可以追溯到1975年他领导全国进行全面整顿时。当时,邓小平针对“四人帮”大批所谓“唯生产力论”和资产阶级法权,强调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必须恢复和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他指出,“批唯生产力论,谁还敢抓生产?现在把什么都说成是资产阶级法权。多劳多得是应该的嘛,也叫资产阶级法权吗?”又说,“如果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块钱,表面上看来似乎大家是平等的,但实际上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这怎么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当时,虽然没有提出“共同富裕”,甚至连富裕两字都没有讲,但不难看出他的用意是明确的。就是坚持按劳分配,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发展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使人民生活好起来,走向富裕的基本条件。这时,他已经认识到要想富裕起来,不发展生产不行;要发展生产,不调动积极性不行;要调动积极性,非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可。但是,由于第二次被打倒,他的意见没有得到贯彻。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刚刚复出不到一个月,他又重新提出了按劳分配问题。他在1977年8月初指出:“应该有适当的物质鼓励,少劳少得,多劳多得,说得清楚。”此后,他多次强调,要恢复奖金制度、稿费制度等过去在物质鼓励方面行之有效的政策。1978年12月,他明确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他指出,一部分人生活先好了起来,就会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这样,“就会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从这些讲话中可以看出,他讲的重心是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上,还没有提出“共同富裕”的确切概念,但其含意却是十分明确的,就是“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强调了“全国”“富裕”,可以说是共同富裕的初步构想。

经过在实践中慎重思考,到1984年11月邓小平才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他说,“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从1975年算起,邓小平由思考和初步构想到正式提出已经过了十年,可谓深思熟虑。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长期实践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期间,邓小平领导我们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艰辛的实践,在实践中对共同富裕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使共同富裕思想逐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第一,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在论述共同富裕思想时,始终不忘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提出“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也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作为前提。他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随着对共同富裕认识的深化,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第一次把共同富裕确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他指出:“社会主义的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富裕”。到1992年初,他又极其精辟地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强调把握和处理好“先富”和“共富”的关系。邓小平把“实行按劳分配”,打破“平均主义”作为走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了起来。在提出共同富裕之前,邓小平就已经考虑如何处理好“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早在1978年末,他在谈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就反复强调“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1980年他又指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国家才有余力帮助落后地区”。1985年9月18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更明确地阐述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这就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就树立了样板,起到了示范作用,没有富裕的其他地区、其他人就会跟着学,这样就会逐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在实践中,邓小平还把处理好这种关系具体到沿海地区先发展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内地发展富裕。他明确要求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的发展。

第三,强调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不单纯是为了物质上的富裕,他还十分注重精神层面的富裕。他强调,共同富裕既是物质上的共富也是精神上的共富。他在1979年10月召开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致祝词时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突破了传统共同富裕概念的片面性,赋予了共同富裕概念以物质和精神富裕相统一的丰富内涵。使共同富裕思想得到了升华。

第四,强调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防止两极分化。从80年代中期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变,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的新的经营形式的出现,分配方式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明显的不同层次的社会群体或阶层,特别是一些人利用我国经济体制的双轨制、税收政策执行不力等体制上的漏洞,非法获取暴利、聚敛财富,贫富差距开始显现。邓小平对于这些问题,邓小平在领导解决按劳分配问题的同时,就已经考虑和预见到了,他指出:“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对于两极分化问题,邓小平非常敏锐地观察到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思考。早在1981年12月,他就明确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要注意避免两极分化。”他提醒我们:“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对于如何解决经济转轨带来的问题,防止贫富差距拉大,以致造成两极分化。经过深入思考,邓小平感到分配问题必须要提到日程上来,他提出:“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避免和防止两极分化,邓小平在他的晚年仍殚精竭虑地研究和探讨解决的办法,前瞻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除此之外,他还具体地提出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支持不发达地区;二是可以通过征收所得税进行一些限制;三是提倡富裕起来的人可以自愿拿钱出来办教育、修路等一些公益事业。。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已经成为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和财富。

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实现途径及其现实意义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准确把握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新境界。不仅从理论到实践的新转变做出了勇敢深入的探索,而且还为共同富裕的建设、发展和实现指明了方向,对于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为共同富裕理想的实现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从1975年邓小平领导整顿到去世,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实践,不仅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共同富裕思想,而且高瞻远瞩地为我们绘就了实现理想的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这就是:部分先富——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第一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90年代末左右。首先以恢复按劳分配原则为突破口,打破平均主义,实行一系列鼓励先富、扶持先富、引导先富的政策,激发了积极性,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一段大体上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第二步,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富起来以后,产生了极大的示范力量,在他们的吸引、带动和鼓舞下,迸发了极大的积极性,先富带后富取得了显著效果。到20世纪末,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这一段,也经历了10年左右的时间。第三步,为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沿海省市的率先起飞带来的同内地越来越大的差距凸显出来。怎样避免差距越来越大,造成两极分化?这时,邓小平同志已经逝世了,但他在生前对这个问题早有预见和思考,也大体上给出了时间表。这就是,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突出地解决这个问题。他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到20世纪末就可以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他预测,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实力更为强大,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更加雄厚,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力度帮助、支持内地发展的条件。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提出了先富如何帮助后富的初步的原则性设想:一是实行调节税制度,通过税收来调节分配;二是采取沿海包内地的办法,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投入等方式支持内地发展;三是富裕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用以支持贫困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些设想现在看来,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很强的操作性。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进一步把这个问题的逐步解决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针对性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认真学习并深入领会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对于我们把握方向、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指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政治方向。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目的和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从理论上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共同富裕的内涵,从全局高度规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深入而又系统地探讨和掌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这有利于进一步认识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有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指导着走向共同富裕的实践。党的十八大把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之一。十八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不仅从理论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且前瞻性地提出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设想。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讨和解决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如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问题,指导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在新世纪新阶段,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时间紧迫,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需要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认真学习和系统研究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实践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树立必胜信心,更加自觉地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