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文剑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深刻地分析、认识到学校教育应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全面提高和完善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为目的,更新观念、勇于探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做人”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稳定感官的情趣,培养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的人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20-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科教兴国战略作出的重大决定。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其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三者之间思想政治素质是最基本的,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科学文化素质,落实在一个人身上,能起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归根到底还取决于他是怎么样做人的。说到做人,我们先来看一些数字,最近一项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调查发现,42.26%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47.26%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对考试特别紧张,感觉有些吃不消”,这些数据已经向全社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再来看身边发生的事情,班级选拔了三名女同学参加校春季越野赛,赛后一名女同学前去安慰一名参赛者,不小心踩碎了其放在地上的眼镜,结果这名参赛者没有因其是为了安慰自己而原谅她,反而大发雷霆,强调自己眼镜的高档,并提出必须赔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其反应也颇感诧异,最基本的人情感知哪里去了,为什么独生子女最起码的彼此的体谅都没有? 至于不尊重他人,因家庭贫困,家长暴怒学生性格变化极大的现象更为普遍,这些问题的产生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良情绪持久调节能力差,缺乏完美的人格,健康的心智——中小学生迫切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呢?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深刻地分析、认识到学校教育应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全面提高和完善受教育各方面的素质为目的,更新观念、勇于探索,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做人”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开朗坚强的性格,稳定感官的情趣,培养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培养健康心理、人格美的新一代社会建设者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中学时期正是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直接接触的活生生的塑造者,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人格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全方位的战线,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完美的人格,一直是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教师人格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这就要求不能以一纸文凭衡量教师。教师的素质一定要全面,心态良好,意志坚强,有进取心、同情心、创造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礼貌诚挚,言行一致,襟怀坦白,人格完善,能迅速调节不良情绪。由此看来,提高教师素质,思想水平,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把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有效的渗透到日常的教育工作和日常与学生接触中,培养具有健康心智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从而改善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
二、加强自我意识,创健康心智
青春期对感情和道德的体验需要不断的情境式的反复体验、强化。学生是被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主动地接受并不断地去按着健康心智发展方向努力。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个人、生活经历和从事的实践活动等原因使性格在每个人身上产生个别或独特情性,那么教育者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性格,教育学生懂得如何争取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自我意识能力表现在认识上就是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表现在情感上是自尊、自信、自豪感、责任感和义务感,表现在意识上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这样看来自我意识不是个别的心理机能,而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它在学生个性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能力发展,为学生自我教育奠定基础,使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接纳自我。
三、家长多与学校联系,协调一致
家庭对中学生的性格形成及其心理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往往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而那些单亲家庭、溺爱型家庭、纠纷家庭以及行为不断家庭,都使青少年受到深刻影响,促使他们异常心理的出现,这些学生将长期笼罩在负性情绪之中,易发生心理疾病。
孩子的心理缺陷往往在家庭表现不突出,尤其孩子性格与父母较为相似,一些自身缺点不易被家长发现。特别是有些家长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注意观察孩子,很少与孩子交谈沟通,需要钱给钱,不关心孩子内心情感与身心健康发展。相反有些家长即便发现孩子一些缺点却只有一味娇惯不作出正确的引导。而孩子大部分时间在校度过,又是生活在同学之间,学校是个小社会,同学之间的交往使得学生的人格缺陷暴露的更多、更明显。为了使孩子具有健康的心智,完整的人格,家长要多关心,了解孩子,从感情上接受孩子,特别是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表现,对比之下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人们成长的园圃。它对于人的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有无良好的家风、家教,是是否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新的家风、家教,自主优化家庭文化教育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必须抓好的基础性环節。
自我教育或自我修养,是提高个人素质和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关键性环节。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为提高个人素质提供了外部条件,这些条件只有通过社会成员个人的消化吸收,才能对个人素质提高产生效果。这就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自觉主动地加强自我教育或自我修养。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高是社会成员个人素质提高的条件;个人素质的提高,则是社会成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场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并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完美才能卓有成效地提高我国公民的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进而为我国的四化建设大业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