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 张学朋
摘 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学风建设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文章试图通过对90后大学生学习特点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适合这一群体的班级学风建设的有效路径,给高校班级学风建设提供有利借鉴,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赵远(1985-),女,河北保定人,河北金融学院社科部,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张学朋(1988-),男,河北金融学院社科部,助教,主要从事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1
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学生纷纷跨入大学校门,处于他们人生转折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而这一代大学生又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更加有自己的思想,往往被社会标榜为“缺少责任感、功利、早熟、张扬、非常自我”的一代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上表现出了一系列新的特征。作为大一新生的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群体的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学风建设,这也是班级建设的核心所在。
无论对于一个学校、一个专业还是一个班级来讲,加强学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关乎着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影响着整个班集体的自主学习氛围,甚至对大学生毕业以后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大学新生所面临的问题
第一,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家庭结构的变革,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意识、个人意识、闲散意识增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倾向突出。
第二,学习方面,一些学生高中阶段为实现考上大学的理想不断奋斗,但进入大学以后,思想上的动力和压力消失了,学习目标迷失,学习动力不足,把时间精力寄托在打扑克、看电影、网络游戏等方面。少部分学习动力不足,感觉没事可做,无聊情绪滋长,导致上网人数增多,一些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无所事事挨岁月,吃喝玩乐等文凭”。
第三,部分学生心理压力严重或有郁闷烦躁等情绪,存在各种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的隐患。由于90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良好,他们的成长道路几乎非常顺利,大部分是在呵护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这种成长经历,使他们心理非常脆弱,稍有不如意,即心灰意冷,甚至悲观厌世。
由上所述,造成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归因于于社会、学校、老师或者学生个人,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是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使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当前加强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学生方面
首先,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在组建班委时,要选拔一些在认识和理解问题角度有宏观意识和大局意识,并且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委,能够积极有效的组织和参与班级管理和学风建设。同时,整个班委成员要团结协作,积极搭建班级学风建设的平台,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其次倡导寝室文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学寝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寝室良好的氛围会带动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可围绕寝室文明建设问题召开主题班会,师生共同为班级学风建设建言献策。班级内部也可开展关于成绩、纪律、卫生方面的竞赛,构建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让寝室为学生学习的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教师方面
首先,高度重视本专业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很多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之后,对于本专业比较陌生或者根本就不感兴趣,或者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而调剂过来的。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本专业产生了抵制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作为班级事务的管理者,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结合专业特色,创新班级管理模式,抓好班风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作为一个小的组织单位,同样需要一定制度作为保障。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发挥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协商来制定班级基本规范和制度,以及班级活动等。
此外,在日常学习中,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加强与任课老师沟通,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使教学工作能有效开展,把握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熏陶者、引路人。专业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学校方面
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学生管理制度来改进学风监管运行机制,强化监管效应。
比如,学校可以成立学风监督评估小组,从教师的授课情况到学生上课纪律、考试等方面都应该有所监督,并完善相应的奖惩规章制度,对于败坏学风的现象应及时惩处。
每学期初学校可以开展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在大学入学伊始就明确自己学习和奋斗的目标,并定期地开展心理课程讲座,对大学生进行正确方向的引导。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经验丰富、见多識广、博学多才的专家和教授定期举办学术报告或座谈会,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跟师弟师妹交流学习和生活经验,促进大学生成长。
(四)社会方面
社会是影响大学学风建设的主要外部环境,每个学生都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受着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大学也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所以,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要让大学生有清醒的认识。发挥社会舆论的正能量和积极导向作用,向大学生展示积极健康向上的作品。
总之,班级学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形成一个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格局,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学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也为高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等.大学生学风建设操作模式新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8(9).
[2]竺炯林,刘刚,沈建伟.独立院校班级学风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J].新西部,2008(8)
[3]高桂云.注重人文关怀——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社科纵衡,2008(12).
[4]连福鑫,贺荟中.大学生价值观的变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