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教师要想创造完美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应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创造积极的教学气氛,发挥自身素质特长,运用有效资源,同时教师还应在整个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琢。
关键词:音乐课堂;多媒体;生活经验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具体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上,教师不能单独依靠教材,照本选科,使用传统的教学传统,而是要立足新课改,积极运用身边的有效资源,把音乐课变成孩子们欢乐的天地。下面就笔者的一节音乐课《踏雪寻梅》谈谈感受,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巧用教师自身素质,施展教师人格魅力
经常有学生这样说:我喜爱这门学科是因为我喜欢这位老师。这就是老师的人格魅力使然。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有亲和力、吸引力;教师是否善于激发、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都决定了学生的态度、课堂的气氛以及教学效果。在课堂的开头我采用师生谈话式导入,从学生生活入手: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花?最喜欢什么花?谈谈喜欢的理由,从而导入本课的主题——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亲和力和引导、积极的师生互动使音乐课有了一个生动的开始。
二、巧用多媒体资源,营造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虽然学生都见过梅花,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会更生动、鲜明、直观。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梅花的图片,形态、颜色各异,有近景、有远景,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相怒放,一幅幅图片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们立即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中几幅梅花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的介绍,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对梅花及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合理有效运用多媒体远比教师空洞的、长篇累牍①的描绘更有效,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用学生已有的文学知识,导入课题
古今的文人墨客看到美景都会忍不住吟诗作词,学生们肯定学过关于梅花的诗词。还未讲完学生们就争相朗誦。有的朗诵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的朗诵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这时我问同学们:老师这儿也有一首诗,同学们想听吗?我就用《踏雪寻梅》的伴奏音乐为背景,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使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深刻地领悟梅花的精神和歌曲的意境。
四、巧用美术手法辅助教学,音画结合,促进认识
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
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也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中加进美术内容,使之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从而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哪些景致呢?于是太阳、雪景、梅花、驴、孩童、坝桥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
五、巧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巧妙解决教学难点
音乐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认知特点看,他们对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感知得较为清晰。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音乐知识的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和学生比较头痛的敏感话题。“好”的前面是半拍休止形成的弱起,学生唱时把握不好时值,不是抢节拍就是拖节拍。我巧妙地引导学生寻找闻花的感觉,前休止的半拍好比深深地闻到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在实施教学中,这个方法很管用,效果立竿见影。
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改革创新的空间。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大胆创新,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用,在实践中学习思考。”学会汲取,学会总结,最终将知识自觉转化为一种实际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巧用有效的资源,运用多样的学习方式,为他们塑造一个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董建华.音乐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探讨[J].黄河之声,2008(18).
作者简介:黄蓉(1976.10—),女,本科在读,就职学校:江苏省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音乐课堂中听唱融合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