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韶
摘 要:阮籍是魏晋时期的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八十二首无言《咏怀诗》被文学界公认为晦涩难懂的作品之一。花草意向是阮籍文中常用的意向之一,本文结合阮籍一生经历试通过阮籍八十二首无言《咏怀诗》中的花草意向窥探其内心世界的焦虑。
关键词:阮籍;《咏怀诗》;花草意向;焦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2
引言
从古至今,阮籍的《咏怀诗》都是文学界史学界对竹林七贤以及曹魏政权与司马氏政权交替时期研究的重要著作,由于阮籍所处的时期社会动荡,万物凋零,同时阮籍自身也处于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中,使得其无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咏怀诗》中大量的诗歌借自然事物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阮籍的《咏怀诗》被公认为晦涩难懂的诗歌之一,本文欲借阮籍《咏怀诗》中的花草意向来浅析诗人内心世界的忧伤和焦虑。
1、阮籍作品的主要意象
所谓意向,即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古人在创作时经常利用自然界中的事物,例如:花草,鱼虫,飞鸟,天空气象,日月星辰等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人生,时局,情感的态度,感想等。作为魏晋时期的著名作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在其一生的创作中,便善用飞鸟和花草等意向,来寄托内心世界的孤独,焦虑与痛苦。
2、阮籍的时代背景
阮籍生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因此,阮籍从小接受着儒家文化的熏陶,这也为其以后的思想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但阮籍生活的年代主要是魏晋交替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局黑暗时期,曹氏政权衰落,司马氏夺权篡政,大肆诛杀异己,使得作为社会名流的阮籍虽然有报效国家的志向,却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报复。为能够在乱世保全自己,阮籍被迫入仕,黑暗的时代和没有希望的社会使得一身抱负的阮籍只能通过诗歌来含蓄的表达自己对人生和时局的感叹。
3、具体分析阮籍《咏怀诗》中的花草意向表现出的焦虑
阮籍生活的年代是个动荡的年代,阴森恐怖的政治气氛使每一个人都处于惶惶不安的生活,为能够在乱世保全自己,阮籍被迫入仕,黑暗的时代和没有希望的社会使得一身报复的阮籍只能通过诗歌来含蓄的表达自己对人生和时局的感叹。下面我们就通过阮籍的两首《咏怀诗》中的花草意向来感受阮籍在乱世中内心世界的焦虑。
3.1 阮籍《咏怀诗》其三
这首诗是阮籍以花草意象表達自己感情的代表作品,充分体现了对所处环境的忧伤和对自己未来的焦虑。
诗歌的前半以景物刻画为主,按照景物迁移变化的顺序描写了桃花,李树,藿,落花,杂树,荆杞,野草等多种花草意向;后半又委婉的抒写出自己预感到大难将至,并对未来充满的恐惧之情,表明了自己期望能够安全避开灾难的愿望。全文音调急迫,语调悲凉,在一个又一个风景意向的变化中,描绘出一幅恐怖紧张的氛围,从而生动的映射出自己心中对时局和人生的忧伤和焦虑。另一方面,本诗采用托物寓怀的方法,将时局的变化难测用时节景物的变幻无常的方法表现了出来,并巧妙地将景物的意境分为两个部分,用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对比衬托出自己内心世界对时局和人生的忧伤焦虑,桃花盛开和华屋高堂象征着繁华的景象,秋风落叶和荆杞杂树象征着万物衰败的场景,两种场景之间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正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黑暗衰败,动荡和迷茫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对比,作为一个身处乱世且身不由己的人,也就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忧伤以及自己对未来的焦虑。本诗后半段的两句:策马扬鞭快快走,首阳山下结茅庐。世乱一身难自保呵,无暇眷恋妻和子。运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躲避灾祸的愿望。相比于官场的勾心斗角,身世浮沉,更愿意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与妻子相守,与后代相伴。而此句的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当前形势的严峻和对自己所处情况的焦虑。在直面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之后,诗人峰回路转,再次使用托物寓怀的方法,承接上文繁华凋零的景象,利用一组景物描写表现了自己如果不能早早脱离目前危险的情形,便如草木一样枯萎于自然:严霜遍地百草枯呵,日暮途穷复何语!
这篇文章是阮籍的《咏怀诗》中的一首典型的以花草意向来表现自己对人生和时局的忧伤与焦虑的诗歌,作为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为何身处如此无奈又险恶的环境,究其原因,还要联系阮籍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阮籍生活在魏晋交替的动荡时期,当时,日落西山的曹魏荒淫无度,无法使国家社会安定和谐,而心思缜密又险恶的司马氏集团,又表现出了自己欲篡权进而改朝换代的想法,为了使司马氏政权够在表面上符合国家人民的认可,夺得社会舆论的高地,司马氏政权将许多士大夫阶层定为了其拉拢的对象,而身为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自然无法逃脱,对于身处于政治漩涡之中的阮籍,沦为上层政治集团斗争的砝码,既无法为国家建功立业,又无法享受清贫安乐的生活,在为官的同时时时警惕周围的环境,这种特殊的形势和环境下,诗人只有寄情于景,以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人生的忧伤和对未来的焦虑。以求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3.2阮籍《咏怀诗》四十五
这首诗通过刻画的景物来反映作者对生活的迷茫与无奈,而在其无奈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人生和生活深深的忧伤和焦虑!
余秋雨先生在评论魏晋时期的著名诗歌作家时曾说:他们就像凤干的树叶,既不属于天空也不属于大地,默默的一生只有他们自己能够读懂他们自己。正如余秋雨先生说讲,这首诗便是体现阮籍人生复杂多面的性格以及多变的性情,然而透过阮籍复杂多变的性格和性情,却能看出阮籍对人生的忧伤以及对生活的焦虑。此篇诗歌以花草意象开头,对不同景物进行了不同描写,看似毫无联系,但其中隐约显现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在诗歌的最后几句,作者言归正传,将自己寄托于景物中的感情抽提出来,直接表达了自己的忧伤焦虑的感情。
诗歌以幽兰开头,表现了一种花不开草却盛的场景,开始便使整篇诗歌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映射了当时的社会形势与自己的生存状态,我们可以联想到,此时身处乱世的阮籍既有报销国家的想法,却又对自己现在的处境以及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感到无奈和失望,因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一根修竹,想模仿古代贤者一样归隐山林,所以,诗人再一次写道:修竹隐山阴,射干增临城。写完自己后,面对眼前的场景,诗人又写下:葛藟延幽谷,绵绵瓜瓞生。这两句正好与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相互呼应,正如杂乱丛生的葛藟和瓜瓞一样,动荡的社会让人盲目,面对自己,面对未来,面对生活束手无策。最后四句,诗人在描写完眼前的场景后,转而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乐极消灵神,哀深伤人情。竟知忧无益,岂若归太清。无尽的忧伤与无奈的现实交割在一起,想要有所作為却又被社会环境和自己牢牢的束缚着,再结合作者所描写场景的衬托,其如此挣扎的原因正是对人生和社会环境的忧伤与焦虑。为了掩盖自己篡政夺权的行为,寻找社会舆论的支持,司马氏家族邀请社会名流入朝为官,作为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自然首当其冲,这也直接导致了阮籍悲凉的命运,想要在朝中有所作为却只能作为政治斗争的砝码,想要归隐山林做个自在贤者,享受简单原野生活的快乐却连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无法保证,险恶的生存环境使阮籍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深深的焦虑,因此也就造就了阮籍独特的人物性格以及难以揣摩的创作风格,更多的借以花草,飞鸟等自然界中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求在复杂的政治生存环境中生存。
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描写的花草意象有很多,但几乎所有的意象描写都能使人自然联想到阮籍复杂多变的性格以及黑暗险恶的生存环境,对于阮籍自身而言,黑暗险恶的生存环境带给他的是深深的忧伤和焦虑,这种忧伤和焦虑似乎已经成为阮籍作品的基调,也与阮籍诗中描写的种种花草意象相互映射,不知是刻意还是巧合,如此巧妙的手法也使阮籍的《咏怀诗》在文学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4、结语
每一个时代的特征都能深深地影响着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阮籍生活的时代是一个黑暗动荡的时代,而黑暗动荡的时代在阮籍的性格中塑造了对人生和生活深深的忧伤和焦虑,《咏怀诗》中使用了大量的花草意象来表达作者的这种情感,这种委婉的抒情手法,使《咏怀诗》在文学上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咏怀诗》的历史地位也不容忽视,其上承建安,下启晋宋,即把诗歌的抒情推向了新的高度,实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全面表现,又开启了一个新的哲理诗的时代,其独创的委婉的抒情手法,象征性的抒情方式,对后人的诗歌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寇猛,阮籍现象的文化意蕴[J],求实学刊,1996(03):10-11
[2]甘泉,《论阮籍的<咏怀>五言诗的诗史意义——兼论正始诗歌与建安诗歌的异同》[J],法制与经济,2006(04):25-26
[3]江峰,阮籍《咏怀诗》和《诗经》《楚辞》的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2008(0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