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纳棺夫日记》看传统文化对日本人生死观的影响

2014-05-30 18:24赵晓蕾
青年文学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生死观部落

摘 要:《纳棺夫日记》描述了作者青木新门做纳棺夫时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并阐述了作者以及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青木对于日本民众生死观的阐述并不停留于表面态度,而是结合日本的传统文化对日本人的生死观进行剖析,揭示了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中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放弃。

关键词:《纳棺夫日记》;生死观;秽;部落;无常观

作者简介:赵晓蕾(1985-),女,河北省石家庄人,硕士,燕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8-0-01

《纳棺夫日记》中写道,“纳棺夫”的主要工作为“汤灌”和“纳棺”。 “汤灌”是指为亡者清洗尸体,“‘纳棺则是指将‘汤灌之后的尸体装殓 ”。由于经常面对死亡,青木可以细致的观察日本民众面对生死时的表现,从而分析其对待生死的态度。

一、日本人的生死观

青木指出,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主要表现为:执著于生、忌讳死亡、歧视殡葬业。

书中写道,由于执著于生,人们打点滴、输营养液来维持生命,肿胀的尸体越来越多。在青木看来,肿胀的尸体“怎么看怎么像是一株活着就被劈开的树桩,很不自然,无法给人一种晚秋落叶般自然的感觉”。然而,很多时候这并不是死者自己所期望的,而是那些执著于延长病人生命的医疗机构以及亲属强加给死者的。

忌讳死亡表现在对尸体的厌恶。青木说道,死者的亲属极不愿亲自为亡者“汤灌”和“纳棺”,而且在纳棺夫为死去的亲人进行“汤灌”和“纳棺”时,亲属们还会投以“交织着惊惶、恐惧、哀伤、忧愁、愤怒等情绪的目光”。这都表现了世人对于死亡的厌恶与忌讳。

另外,日本人对于与死亡相关的殡葬业的从业人员也表现出歧视的态度。青木也因从事纳棺工作遭到了叔父的责骂、妻子的嫌恶。妻子甚至对他嚷道:“你肮脏污秽!别碰我”。

此外,从《纳棺夫日记》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人如此的生死观的形成与现代日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放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传统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一)“秽文化”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青木在被妻子骂道“肮脏污秽”时,像被利刃刺中般身心受到极大冲击。因为,“肮脏污秽”在日本文化中是极具侮辱性的词语,青木指出,这与日本神道教中的“秽文化”有极深厚的关系。

日本神道教讲究“弃秽求洁”。据《古事记》记载,兄妹神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结合创造出了日本国土。伊邪那美命死后,伊邪那岐命追到黄泉国想把亡妻带回来,却在那里看到妻子的身体已腐烂,满身蛆虫蠕动。回来后,伊邪那岐命说黄泉国是非常丑恶又极其污秽的地方。

伊邪那岐命认为妻子的尸体是丑恶污秽的,认为亡灵去往的黄泉国是污秽之地,这就是 “死秽”的来源。这种文化观使日本人认为“死”是丑恶、污秽的,是应被忌惮之事。不仅尸体本身,就连接触尸体的工作及工作人员也被视为是不洁和污秽的。

(二)“部落”问题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青木写道纳棺夫、焚尸工作者被社会歧视、被家人嫌恶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部落问题”。

“部落”是指被歧视部落,处于传统日本社会的最底层。“部落民”是处于士农工商之下的被歧视身份,他们又以职业的不同划分为“秽多”和“非人”。“秽多”从事屠宰牲畜、殡殓死人等职业,在婚姻、就业、法律、教育等方面都深受歧视。

直到如今,由于根深蒂固的部落歧视观念,部落歧视问题在日本社会仍无法根除。因此,从事殡葬业的纳棺夫、焚尸工作者受到社会、乃至家人的蔑视也是受到这种“部落”思想的影响。

(三)“无常观”与日本人的生死观

青木揭示现代日本人、执著于生而忌惮死亡的生死观与日本传统的“无常观”背道而驰。

“无常”指的是世间万物瞬息万变、生生灭灭变化无常。古代日本人一方面对世事无常表示无奈,另一方面又崇尚这种无常之美。

青木以“雪雨”来比喻生死,认为时而是雪,时而是雨,不停变换状态的雪雨,正如世间不断的生死变换。青木认为,在传统的“无常”思想的影响下,日本人本应能够接受生死之无常变化,而他们却“偏执的认为自己永恒不变”的,执著于生,回避死亡,并将这种思想强加于人。所以,在青木看来,视生死一体的“无常观”,已淡出现代日本人的生死观。

三、结语

《纳棺夫日记》阐述的日本人的生死观体现在三个方面:执著于生、忌讳死亡、歧视殡葬业。这种生死观的形成与日本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秽文化”与“部落”制度使日本民众形成了忌讳死亡以及与死亡相关的人和事的观念。而本应使日本民众坦然面对生死的“无常观”却已淡出了他们的生死观。

然而,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死亡,生死本是相依的,如果将生死割离开来,视生为绝对的美好而视死为绝对的丑恶,则将终生无法逃脱对死亡的恐惧。

参考文献:

[1][日]青木新门.左汉卿(译).纳棺夫日记[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 2010.

[2]郭永恩論日本“秽文化”的形成[J].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 (06).

[3]范景武.论神道生死观的内核与实质[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4][美]G·A·迪沃斯,W·O·威赛罗尔.日本的部落民[J].民族译丛. 1980 (05).

[5]齐膺军.战后日本的“部落问题”探析[J].外国问题研究. 2013 (01) .

[6]张芳.佛教的无常观与日本文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05).

猜你喜欢
生死观部落
医学院校开展生死观教育的现实价值及路径探索*
Dancing for theDead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Differences of mortalit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医学生生死观教育的现状、必要性及方法探析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