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捧月凸显生物学概念的传递

2014-05-30 17:51:40赫春光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学效益科学素养

赫春光

【摘要】掌握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形成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够紧紧围绕重要概念设计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重要概念 科学素养 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73-0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这成为修订中最为重要的变化。面对这一变化,我对概念教学进行了学习和实践,对重要概念的教学形成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理解。《标准》在课程理念关于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描述中说:“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见,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学概念,即离不开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在生物学教学中如果忽视生物学概念的学习来谈科学素养,这样的科学素养就好比空中楼阁,无本之木。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对如何传递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进行简要解析。

教学实例:《营养物质的吸收》(人教版.七下)

教学设计(选取部分内容)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说出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认同小肠壁内表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面积。

【解析】对重要概念的表述明确。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并没有说:“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而是说“使学生能够说出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肠壁内表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面积”。相比之下,显然后者更加明确具体地表达出希望学生理解的内容。前者可以解释为学生只要知道了小肠的具体结构(长度、皱襞、绒毛)就可以了,容易偏向于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而后者需要根据小肠的特点联想到小肠内壁表面积的增加,从而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所期望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一种主观愿望,也就是教师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所期望学生能达到的一种状态和水平”,[1]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过程有的放失,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2.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用软绳分别测量出图中大肠的长度和小肠的长度,记录数据,进行比较,粗略感受小肠在消化道中是最长的一段 。

活动二:用放大镜观察纵剖开的一段猪小肠和一段猪大肠,进行对比,分别描述其肠壁的结构特点,找出主要区别。

活动三:准备粗细、长短相同的两根塑料管,一根是可伸缩的(例如洗衣机排水管),另一根是不能伸缩的,纵剖开,对比观察,然后将可伸缩的塑料管向两端拉开,体会有“环形皱襞”的塑料管表面积更大。

活动四:教师准备一块豆腐、一个芒果和两本一样的书,提出问题:①用什么办法增加豆腐的表面积?(引导学生切割)②比较一本合着的书和翻开的书,其表面积的大小;如果将书的每一页都打开,那么面积将大大增加。③演示吃芒果的方法,将一半芒果切成许多菱形块。由此,让学生体会大量小肠绒毛的作用。

【解析】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以重要概念为中心。上述活动都是针对重要概念——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选择和展开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对重要概念有更深层理解。例如,在“活动一”中,学生通过动手测量,更好地感受到小肠确实比较长;“活动三”是围绕小肠皱襞这一特点展开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为后面理解小肠的面积与吸收功能奠定基础。

活动五:分组讨论

问题① 大肠和小肠哪个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请加以说明。

(知识拓展:小肠绒毛的存在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如果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摊平,那么小肠的总面积有一个网球场那么大。巨大的表面积使小肠吸收食物更快,如果小肠的表面是平坦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快速吸收食物。[2])

问题② 既然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不是大肠,那“小肠”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呢?

(资料介绍——小肠有5-6米长,占了消化道总长的2/3,称为“小”肠,主要原因是小肠直径大约2-3厘米,大约是大肠直径的1/2。[3])

【解析】问题的设计趋向于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而非对事实名词的记忆;纠正学生的固有认知,强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评价检测对学生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如果教师在考查中仍然侧重对生物学事实的记忆,显然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也是不负责任。教师在提问时,要求学生说明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丰富的事实性知识是作为学生获得重要概念的基础。以事实为基础抽象概括出生物学概念是必要的。例如,观察到小肠和大肠内壁有皱襞是事实,小肠壁上有大量的绒毛是事实,翻开的书面积增大也是事实。教师选择运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并认识了这些事实,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思维加工,概括出小肠的结构使其表面积大大增加,比大肠吸收要快得多。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加深了,更加容易体验到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总之,《营养物质的吸收》涉及的重要概念是“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具体的表述,在教学过程中又围绕此概念运用了观察、测量、探究、讨论、讲授等多种教学策略,从事实到概念,如众星捧月般烘托出小肠的重要性。教师重视从事实到概念的思维过程,学生获得的不只是记忆性的知识。例如学生会记住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而对于内在的原理无法说清楚,这样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地淡化,直到忘记。因此,学生说出小肠壁的结构特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小肠适于吸收的道理。课程标准中确定的重要概念需要学生认同,而教师教学的重心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认同这些概念。正如《标准》所指出的“围绕着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

参考文献:

[1][M],曹慧玲.教学问题诊断与技能提高.初中生物.吉林大学出版社

[2][3][M],科学探索者.人体生理卫生.浙江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教学效益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激趣教学初探
未来英才(2016年2期)2016-12-26 23:22:03
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21:40:05
妙用音乐渗透,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活力
文理导航(2016年33期)2016-12-19 17:03:47
教师的有效引导与数学教学效益的提高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01:3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效益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