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有效性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辅导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生物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本文对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具体表现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 生物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71-02
当前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明显加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存在一些影响,例如对生物课的不重视现象还大量存在。对生物这门的课程的兴趣不足仍然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最大不利因素。生物课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这种特性本应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优势因素,但是生物课却越来越像枯燥的理化学科靠近。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是重大失误。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以往对人才数量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话,那么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由数量上的需求变为质量上的需求。而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方面就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这在生物课的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要。
一、当前困扰生物课堂教学的几大问题
首先是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始终难以提起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热情。首先从学生角度来说。生物课是一门必修课程,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为此学生处于提升学习成绩的需要不得不学习生物知识,但遗憾的是这是他们大多数人的唯一动力。在学习中浮躁、厌烦情绪始终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一大障碍。从教育学理论角度讲,学习动机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它是通过对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影响才能达到的高深境界[1]。学生一旦获得了这种内在动力,将会废寝忘食,不遗余力的自觉完成设定的目标。外在动机具有短暂性,它是由于一些外在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努力。例如成绩、奖状等激励条件。学习者和教育者应当深刻领会这两种动机的内在机理,才能更好的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和学习。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应当相辅相成,相互结合共同作用于学习过程当中。当前我们的教育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便是理论性加强而实践性不足,学生虽然学到了理论知识,但是对于这些知识如何应用,如何在实践中验证这些理论知识却是很多学科的教学中所达不到的。例如在高中生物课的教学中设计很多实验,同时书本中也有很多结论性的知识。这些结论性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方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但是这些实验往往在教学中不被重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实验在高考中不考。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以考试大纲为风向标,忽视了学习这项活动的客观规律。这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几个不足之处
1.教学不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要围绕教师的要求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在现代教育学理论中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而传统教学模式恰恰相反,学生要紧随教师的步伐和节奏,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教师如何理解知识点,就要求学生也要和自己一样去理解知识。这样一旦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较强,就要慢下脚步来等老师讲。而如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辅导。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极为不利。
2.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与辅导。忽视学习的过程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大弊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内容和教法都比较简单,通常都是在讲一遍理论知识之后就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将一种理论变为不同形式的题目,从不同侧面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2]。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印象。但是他们并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根本无法触动他们对知识本来面貌的了解。这样的做法视为舍本逐末之举。
3.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明显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知识一个枯燥的、乏味的课堂。这不但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方面存在很大弊端。学生不能在学习中形成一个自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甚至对学生在其他课程中的学习也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三、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编写学案。提升生物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新的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深入解析。结合教材,联系高考大纲,对于学生掌握这些教材知识所应具备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列出具体可行的方案。设计学案过程中应当注重突出科学性和严谨性。学案应当结合学生的普遍特点。同时还应对需个别辅导的学生制作详细的学案。对于重点理论知识应当结合实践和实验等其他辅助措施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统筹。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了解和学习教材内容和重点理论知识,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在课上有所重点和选择的听讲。这样他们的学习将根据针对性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放任自流,任由学生随意发挥。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自学的范围和所达到的目标作出大致性的安排。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3.解疑精讲。这一环节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非常关键,学生在自学环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若对这些疑难问题及时恰当的解决掉,会进一步发扬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估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借助解疑精讲环节,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疑问给予彻底的解答。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亚梅.培养学生的生物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J].新课程(教师). 2010(06)
[2]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 课程.教材.教法. 2005(08)
作者简介:
周军,1977年生,男,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生物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