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哲 彭再科
【摘要】 目的:观察阻滞神经系统兴奋性药物与减轻心脏容量负荷药物的用药情况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42例。在常规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强心、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法,观察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指标为LVEDD,LVESD,LVPET,LVEF。分别经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利尿剂呋塞米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均有差异(P<0.05);经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和利尿剂呋塞米联合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用药,合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后,能更有效改善心功能和心肌重塑,改善预后。
【关键词】神经系统;容量负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21-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归,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死亡率增加,已成为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导致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多种,主要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炎,高血压等因素没有及时控制和治疗发展而来。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抗神经兴奋性及内分泌治疗方面,目的在于稳定代偿机制,防止心肌重塑和缓解功能异常。本研究通过阻滞神经系统兴奋与减轻心脏容量负荷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比较,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合适方案,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3年来在我院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患者252例。所以患者的确诊均符合Framingham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30例(51.59%),女性患者122例(48.41%),平均年龄(61±11)岁。所有患者按照NYHA分级,Ⅱ级108例(42.86%),Ⅲ级144例(57.14%)。患者就医时病情相对稳定,静息状态下患者心脏功能平稳,心率大于60次/分,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LVEF<0.43。所有患者经检查排除糖尿病,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一年内已经出现心力衰竭入院及心脏手术等。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每组42例,共分6组,分别记为A、B、C、D、E、F组,每组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无显著差异。其中A组与B组在利尿、强心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用药以外,给予A组外加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初始剂量控制为6.25mg/d,后期根据心功能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最大耐受,用药6个月。其中C组与D组在强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常规用药以外,给予C组外加利尿剂呋塞米治疗,根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建议,起始剂量选择30mg/d,然后根据情况加大剂量在每天40-240mg。其中E组与F组在强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用药以外,给予E组外加利尿剂呋塞米和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用量如上。
1.3 评价指标
治疗后的主要评价指标为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后壁厚度(LVPET),左室射血分数(LVEF)。疗效评价按照心功能NYHA分级,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改善2级及以上为显著有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和(或)出现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组与B组在利尿、强心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用药以外,给予A组外加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无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均有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差异。(见表1)
表1 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前、后指标分析(X±S)
指标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LVEDD(mm) 62.58±10.25 60.23±10.82# 62.79±10.77* 61.18±11.13#△
LVESD(mm) 46.93±9.51 43.15±9.67# 46.37±9.69* 44.08±10.11#△
LVPET(mm) 64.28±7.02 61.27±6.86# 65.01±6.76* 62.14±7.21#△
LVEF(%) 42.18±14.57 59.85±13.99# 41.97±15.28* 54.14±14.47#△
注: *P>0.05,无差异; #P<0.05,均有差异;△P<0.05,有差异。
2.2 C组与D组在强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常规用药以外,给予C组外加利尿剂呋塞米治疗,6个月后,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无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均有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差异。(见表2)
表2 利尿剂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前、后指标分析(X±S)
指标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LVEDD(mm) 62.98±10.67 60.72±10.37# 63.02±11.01* 62.76±10.92#△
LVESD(mm) 46.38±9.76 42.27±10.03# 46.16±9.68* 44.39±10.21#△
LVPET(mm) 64.83±6.89 61.08±7.01# 64.90±7.21* 62.85±7.37#△
LVEF(%) 41.54±14.81 58.62±14.16# 41.61±15.34* 53.78±14.67#△
注: *P>0.05,无差异; #P<0.05,均有差异;△P<0.05,有差异。
2.3E组与F组在强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规用药以外,給予E组外加利尿剂呋塞米和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P>0.05,无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P<0.05,有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有差异。
2.4252例患者治疗前各组之间P>0.05,无统计意义。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总体分析评价,利尿剂呋塞米与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有效,两者联合用药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升高42.25%,心功能明显改善。联合用药的有效率为73.81%(31/42),一般疗法治疗的有效率仅为52.38%(22/42)。经统计学分析,χ2=4.141,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案之间存在差异。
3讨论
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的逐步认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机制主要包括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兴奋激发多种神经内分泌因子和细胞因子激活导致心肌重塑,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障碍,而后者进一步刺激前者导致各种因子持续激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形成恶性循环。
在本研究中,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效果明显由于单用或不用。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合理应用利尿剂是基础,ACEI作为首选要,同时运用β受体阻滞剂,外加适当的醛固酮拮抗剂。此外,有充血症状者均应予以利尿剂,但必须与ACEI与(或)β-受体阻滞剂合用。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随着科学技术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针对病因治疗。心力衰竭的治疗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一步明确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阐明刺激凋亡的信号通路及这些信号与细胞凋亡之间的藕联环节。总结分析,对与轻度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应先治疗原发病,较重患者应稳定其代偿机制,防止心肌重塑,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庆洋.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及其现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941-943.
[2]杨炳强.呋塞米,双氢克尿塞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39-40.
[3]宋文来,李春红.呋塞米与托拉塞米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短期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26-1027.
[4]杨巍,梅育嘉.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6):44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