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摘 要】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定期检查及随访,根据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①肌瘤数量:多发肌瘤的复发率高于单发肌瘤,②肌瘤大小:直径≤5cm肌瘤复发率高于直径>5cm肌瘤,③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以上比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肌瘤主要位置:浆膜下复发率为20.00%,肌壁间复发率12.12%,粘膜下复发率17.95%,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要注意肌瘤数量多、直径小、年龄≤40岁患者,均为易复发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
【关键词】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30-50岁女性,以40-50岁最多见[1]。我国常用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为子宫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患者选择了子宫肌瘤切除术,保留子宫,但有文献报道,子宫肌瘤切除术后肌瘤的复发率较高[2]。为了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我院对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复发提供治疗和预防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来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9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临床症状诊断为子宫肌瘤,其中单发肌瘤50例,多发肌瘤42例;肌瘤直径≤5cm的46例,肌瘤直径>5cm的46例;年龄≤40岁的49例,年龄>40岁的43例;肌瘤位于浆膜下的20例,位于肌壁间的33例,粘膜下的39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民族、术前检查资料、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等,以及复发相关资料,留取电话定期随访。术后随访2-3年,随访期间患者常规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术后B超检测发现子宫肌瘤为判断复发的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性因素 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①肌瘤数量:多发肌瘤的复发率高于单发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肌瘤大小:直径≤5cm肌瘤复发率高于直径>5cm肌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肌瘤主要位置:浆膜下复发率为20.00%,肌壁间复发率12.12%,粘膜下复发率17.95%,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有报道显示,子宫肌瘤的复发率为20%-30%[3]。本文研究显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复发率高于单发性子宫肌瘤,直径≤5cm肌瘤复发率高于直径>5cm肌瘤,主要原因是微小的肌瘤很难用B超检查发现,需要医生在手术期用手触摸或肉眼观察,容易引起漏诊,导致术后复发[4],此外,多发肌瘤切除时可能遗留下微小的肌瘤,术后复查时未能及时发现,逐渐长大[5],因此术前要加强检查及术后随访,及时发现肌瘤,选择有效的药物及手术方式,降低术后复发率。年龄≤40岁患者的复发率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主要是因为肌瘤是一类性激素依赖的肿瘤,女性年龄达到40岁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雌激素的分泌停止,只有脑垂体分泌少量雌激素,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6],有效减少子宫肌瘤的复发率及发病率。
综上所述,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有肌瘤数量、肌瘤大小、年龄等,在术前加强检查,术后定期随访,有效减少术后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杨燕飞,傅锦媚,阮祥燕.子宫肌瘤患病年龄分布与追踪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5):299-231.
[2] 武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239例复发情况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5(2):2063-2064.
[3] 皮冰.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6):457-459.
[4] 龙玲,陈智慧.腹腔镜子宫肌瘤挖除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73-75.
[5] 瞿红,张震宇,刘崇东,等.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12):726-727.
[6] 李嘉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