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华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与探究,在一节课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获得更加充实、真切的学习体验与情感体验,进而积淀为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或者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或途径。事实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活动来最终实现的,具体体现就是学习者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在学习方法上有高效进步,在学习能力上有高效提高。那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打造出既充满竞争又挥洒个性的高效课堂呢?
一、准确诊断具体学情,根据学情预设学习方案
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能力以及学习欲望、学习预期、相关知识与能力的经验或者积淀,尤其是对所学了解的程度才是我们设计具体学习方案的唯一依据,所以准确诊断具体学情,然后根据学情预设学习方案才是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正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必须依“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出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案。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并且精心研究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预设学习方案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尤其是要符合当前状态下的具体学情。这样设计出的学习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来说,我们在预设具体学习方案时要做到“四备”:
1.备现状。备现状就是准确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起来够苹果。教师应对每位学生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个综合研究,然后仔细分析,记录下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普遍问题要集中指导,个别问题要个别辅导。有时,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状况。
2.备心理。备心理就是了解学生的情感因素和心理特征。学生的情感受学生的经历、经验,思想和生活状况影响,每位教师要采用多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调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要充分尊重他们,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心理疏导,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3.备起点。备教学的起点,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设计课时计划时,要分析学生那些新知识自己能够自主学习,哪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确定哪些知识应该进行重点辅导,哪些可以忽略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大胆引进高效课堂学习模式
1.努力创设学习情境,积极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生物课堂教学情境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生物学科和生物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图片及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微机等创设、渲染出生物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深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生物,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生物课堂教学上开展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我们教师应做到:①创建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②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包括学习内容选择权、学习时间支配权;④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⑤学生参与学习结果评价;⑥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学生通过教师预设的问题(自学提纲或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查阅相关知识,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搞清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2.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在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變“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比如组内交流与探究、组间交流与探究、班内交流与探究,甚至还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展示成果,固化所学,生成能力
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串点成网,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系统把握。具体做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可以有两种归纳总结的方式:一是由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生物知识,或者派一名代表,上黑板画知识结构网,其他同学自己整理,等一会儿共同优化;另一种方式就是教师来总结本节所学习生物知识、原理,事物和现象的前因后果联系,指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形成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4.准确点评,当堂巩固,拓展延伸
异组质疑与点评是为了碰撞,即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我们教师点评是为了明确答案,以帮助学生落实。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当堂检测,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会,拓展延伸是为了进一步固化所学,从而保证学生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为其学习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