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龙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机械的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我想就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利用学生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实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
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好,也就不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单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当然这也是个充满艰辛的过程。过去,我们过多的强调学习的枯燥,于是有了这句著名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前半句说明了学习要勤奋刻苦,而后半句则明确地告诉人学习很苦,而且这个苦是无涯的。而且很多苦学的例子被拿来引用,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等,不禁让人对学习产生了畏惧之心,又何来的学习兴趣?目前,许多中学生有畏难情绪,由此导致学业不佳。所以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直接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练习一些他们认为枯燥无味的教材讲述的技术要领。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足球和竞赛的兴趣,先让他们进行足球比赛,从中抓住他们由于不能控制球而失掉很多进攻和防守的机会感到苦恼时,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运用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三基”,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具体衡量一堂课的质量,总的来说应从这节课的类型与具体课的任务考虑,而评定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该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中的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上法。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的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早年更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的,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互相联系之外,但仍有严格的区分,而不能相互代替。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的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
三、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教育的现代化,鼓励个性发展,认为发展个性是人才培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体育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要,进行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运动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性格和气质等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根据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新课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促进学生发展过程性评价,淡化技能教学,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只有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运动技能水平了如指掌才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體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课外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首先应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