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财经最牛的才是最好的

2014-05-28 11:49
东方企业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吴亮犀牛财经

我们更应该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媒体属性,微信也要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2013年是自媒体发生大爆炸的一年。

“如果有100个粉丝,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个,你就是一个布告栏;超过1万个,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个,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个,你就成了一家电视台。”这是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以下简称“犀牛财经”)在2013年犀牛财经自媒体盛典上发布的《自媒体公信力宣言》中的一小段,正是自媒体与官方媒体之间微妙关系的真实写照。

犀牛财经联盟于2013年5月份成立,依托于瞭望全媒体公司。在谈起当初为何决定成立联盟的时候,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常务副总编辑吴亮对《东方企业家》说:“在微信最初兴起的时候,我们就很看好,觉得微信的影响力很大,我们更应该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媒体属性,微信也要要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成立了新华社旗下的犀牛联盟,也是为了给大家提供正能量。”

在成立之后仅三个月,联盟骄傲地宣布,在未来3年内,将依托瞭望全媒体公司遍布全国的广告销售体系,向“犀牛联盟”旗下的自媒体账号投放不低于2000万元的整合营销费用,客户涵盖国内外众多知名厂商。这个数字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刷新了联盟公众号的签约扶持费用。

成立至今,犀牛财经一共聚集了90个左右的微信公众号,覆盖了投资、管理、科技、生活等诸多领域,吸引了200万左右的高端财经人群。这些公众号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必须要遵守底线,有较高的专业度,内容一定要原创,一般是该垂直行业的前五名”,最终入选犀牛财经。吴亮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聚集一批媒体经营和研究方面的人才,共同就一个话题进行传播调查,他表示也愿意分享瞭望智库的研究资源,“实际上就是资源共享,如平台、专家、人脉等的种种资源”。

而在2014年的二三月份,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又发起了犀牛法人号联盟,该联盟主要是组织、维护、管理的媒体、官方机构、团体组织等官方互动服务平台,在传统媒体合作形式的基础上,建立并增强互动性和市场化都更强的新媒体合作组织。“我们要把法人微信号做强做大,做成联合机制,媒体类办的法人号做强做大,发挥正能量的作用,这是国家需要的,也是媒体需要的。”吴亮如是说。

作为联盟,商业化几乎是一个必须的选择,犀牛财经也不例外。但《财经国家周刊》新媒体中心主任、犀牛财经CEO慈冰并不愿意透露目前犀牛财经的广告收入,只是说“广告收益很好”,他告诉记者,“广告分发是其他联盟主要的事情,我们也在做,但这个并不是唯一的,而且不是长期可持续的。因此我们正在探索其他的方式方法,比如犀牛电商,5月份就可以见到效果。”

在慈冰看来,最重要的是微信的功能,必须通过数据挖掘来梳理传递信息所到达的受众和粉丝,然后将其商业化。“微信本身是一个平台和载体,要利用好,要跟粉丝有更好的沟通,从线上引导到线下。在这方面,我们走得比较靠前,有之前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就可以为下一步行动做一个决策。”

慈冰希望,在依靠着新华社的资源和实力的条件下,联盟成员可以共享资源,共享成长的收益。至于公众号联盟的商业化,犀牛财经还在探索的过程中,由线上线下结合的犀牛电商将是现阶段重点研究的话题。

目前,犀牛财经的团队有20人左右,其中一半的人专门负责内容,另一半的人则负责运营和服务。“但目前为止,我们在技术上还很欠缺,希望能够找到好的年轻的技术人才,帮助我们做数据的挖掘、分析,也可以进一步研发犀牛电商。”吴亮告诉《东方企业家》。endprint

猜你喜欢
吴亮犀牛财经
小犀牛的梦
长耳朵找抱抱
财经日历
暴脾气的犀牛
财经阅读时代
犀牛哥哥道歉
财经神回复
我不想做生活的旁观者
我没有什么对象需要反抗
当灰尘厚厚地落满了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