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
摘 要:谈了在具体教育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的七个策略。
关键词: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组织管理者,也是活动的伙伴和朋友,还是教学的反思与研究者。任何教学策略的着眼点与落脚点都应当考虑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要围绕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需要来制定。课堂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其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也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智慧迸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和互动的舞台。是通过学生互动,探究学习,促进其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并形成良好个性,最终获得全面发展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其模式化的教学策略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因而开放性成分少,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和静态化。教师热衷于讲解结论性、事实性、固定化的知识,很少涉及探究性问题。教学中唯教材、教参和教案,教学策略上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教学技巧的掌握而轻学习者学习能力的迁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新政”的全面推广执行,向课堂教学要效率的呼声越来越强。只有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应当如何才能做到课堂的优化呢?
一、课堂上需明确目标,目的明确,保教学有章可循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大领域。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媒体,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带着激情、带着微笑、带着趣味、带着才智走进课堂,教学中时刻以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为核心,而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让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课堂气氛民主化、教学互动多向化、教学有效化。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
二、课堂上要谋好开局,妙绘结局,让学生收获满满
人们常用“虎头、猪肚、豹尾”来形容一节好课,因而,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前后五分钟。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是新课导入环节,目的是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动机,为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常用的衔接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演示实验法、典故导入法等都是一些很好的经验,只要是能遵循教学原则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导入,都可以用来服务于教学。课堂教学的后五分钟是课堂检测、评价环节、信息反馈。学生的反馈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更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步骤。事实上却是往往因教学环节没有科学统筹安排,从而影响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因此常常流于形式,戛然而止,草草收尾,要么是有布置无检查。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他们能好地学习,更有利地发展。
三、课堂上应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教学落到实处
每堂课都有一个重点,而教学都是围绕着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一角将这些内容简要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适当方式,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给予暗示;凡是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四、课堂上要措施一流,科学为先,促电教物超所值
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凭借语言来传授知识。单一的语言只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而其他感官相对处于“休眠”状态,极易引起学生疲劳,甚至昏昏欲睡。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质量,就必须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有:(1)能有效增大每堂课的课容量;(2)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问题,提高效率;(3)直观性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4)有利于对整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对板演量大的内容,如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借助多媒体来生动形象地展示。通过课件,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五、课堂上需根据内容,选择恰当,为教学有的放矢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那样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件乐事,就会喜欢听课,乐于练习,教学才可能事半功倍;相反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就会看书烦、听课厌、考试怕,教学必然事倍功半。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通过有效备课、有效提问、有效交流、学会倾听、有效评价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的实施,从“知识课堂”走向“有效课堂、和谐课堂”,从认知取向转向人本取向,从先教向先学转变,从先结论向先研讨转变,从问答向对话转变,允许学生出错、质疑、争辩。课堂教学处处体现精致化,体现有效。总之,一名成功的教师应该寻求一切的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有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课堂上对学生表现,及时鼓励,让教学不留死角
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注意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教学中两种注意的相互交替很重要,完全凭有意或无意注意都不行。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大脑皮层会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分散;同样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且不都是轻而易举能掌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注意的规律,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轮换,才能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就一节课来说,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还保持在上节课或课间活动有趣的对象上,需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上课的有意注意,让其对新课题、新内容产生兴趣。随后要根据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在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直观教学和有趣谈话引起无意注意。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疲劳,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课堂提问和交流覆盖面要广,让教师的关爱惠及每一个学生。先提问后点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后进生后优生,先鼓励后更正,先学生后老师。真诚地赞美每一个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
七、课堂上要精选例题,精答问题,便学生动手实践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感官。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跟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材料与学习主体已有的知识相似程度越高,学习效率就会越高。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精选例题。对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视具体情况,可由教师完整写出,也可部分写出,或者请学生写出。关键是讲解例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个人承包,对学生“满堂灌”。教师应腾出更多时间,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做练习或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多动手动脑。若课堂内容相对轻松,也可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下一次课做准备,使其主动获取新知,享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是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中具体方法的运用,教无定法。总之,要想全面优化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只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一切为学生着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够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部)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