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引领专业建设新发展

2014-05-28 02:26谢卫东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项目教学

谢卫东

【主题论文】

导读:

对职业学校来说,专业是发展的基础和依托,专业建设反映职业学校对国家或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吻合度”,是衡量职业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尺度之一。专业建设的水平和成效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是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核心指标。

在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惠山中专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积极投身其中,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经验教训。本期撷取的3篇文章,既有学校领导对于专业建设“路线图”的整体设计,也有一线教师对于专业建设的“草根探索”,希望通过这些文章从不同纬度展示惠山中专在新一轮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的实践与探索之路。

《以新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引领专业建设新发展》一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为例,对新版人才培养指导方案进行了解读,并指出了如何在新方案指导下切实推进学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专业建设新途:“三段阶梯式”和“两个一半”》一文,以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建设为例,介绍了构建“三段阶梯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进行“两个一半”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专业建设中文化基础课的定位与重构》一文,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物理课程的设置为例,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标准的调整等方面明晰文化基础课程的科学定位,并从有利于专业课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对教材的重构提出了初步设想。希望通过这些实践与探索为我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的新一轮发展和高职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奚军)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材和师资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涵。以新版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对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教学模式的实施、教材开发以及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 项目教学 教材开发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提高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江苏省就全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台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并于今年上半年适时修订、公布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新方案的制订理念先进、目标明确、内涵丰富、特色明显、亮点纷呈。但是,要想真正实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专业建设新发展的修订目标,作为实施层面的学校除认真组织学习、严格贯彻落实外,还须创造性做好相关重点工作。

一、新方案中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特色亮点

(一)修订理念先进、科学

新方案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提出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关键词,并就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内涵标准、培养途径及师资要求、课程开设、实验实习室设备保障等进行了分析。从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新方案吸纳了国内外最先进的职教理念: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注意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致力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二)培养目标明确、具体

新方案明确提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机电产品、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营销、初步开发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界定明确、具体,便于教师把握育人方向。

同时,新方案对职业(岗位)面向、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也做出了明确界定:如从主要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制造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员、安装调试员、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等工作),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和未来发展岗位(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三方面对本专业职业(岗位)面向做出具体阐述,职业(岗位)面向非常清晰,便于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又如从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事业心、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奉献精神等),科学文化素质(文化基础、人文修养、知识面、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力等),专业素质(专业知识、能力、职业习惯、探索精神和创新力等),身心素质(健康体魄、健康人格、健康心理和乐观态度、协作与竞争等)以及职业能力(识图、安装、维护等能力)五个方面对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逐一明确要求,便于师生明晰教与学的具体内涵以及职业成长的具体路径。

(三)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

除对培养目标、职业(岗位)面向和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要求做出明确界定外,新方案还围绕本专业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教学时间安排、主要专业课程及内容要求、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实训(实验)条件和编制说明等十一个大的块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说明,修订的思路清晰明了、科学易行。

新方案还从教学团队要求、专任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和专业兼职教师任职资格等方面对专业教师做出明确要求,对须配备的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实验)条件提出建议要求,对编制依据、课时及学分分配、限定选修课开设、任意选修课开设等细加阐述。这一系列的规定和建议具体翔实,可操作性强,对基层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打造和人才个性化培养等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我省五年制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新方案实施学校层面须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精心制订合乎校情、利于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实现新方案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根据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精神,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差异,及时制订具体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专业教师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无锡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及对高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修订形成更加适合我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其中主要调整内容如下: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管理、维护维修、售后服务,能从事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工作及各类自动化设备的营销和技术培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增加理实一体化课程,除PLC技术、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线综合技能实训、数控原理与系统外,增加机床电气控制、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接口技术、控制系统设计课程。

实验实训资源配置:扩充完善单片机实验设备——不少于21台电脑、11台示波器、21只万用表、1台逻辑分析仪;建立自动化综合实验室——10台PLC、10台变频器、10台交流电机、10套电气安装柜、10台计算机。

(二)努力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

要实现新方案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努力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拓展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努力将工作岗位的要求与理论学习对接,努力将与工作岗位相关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及时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来,以保证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以保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必需”和“够用”;以保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职业岗位上的技术工人后,具有解决工序流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新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深化工学结合,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内实训车间的同时,积极到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大生产的环境中体验“工”与“学”结合的直观性、直觉性和必要性。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到企业实践提供条件;通过校企合作,更好地引企入校,使学生在校即可实现到企业的实训实践活动。同时,抓实顶岗实习教育,将专业与岗位对接,让学生在半年的顶岗实习活动中真正掌握相关职业岗位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要求,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校在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之前,要做好详细的计划,包括实习目的、内容、时间、岗位、要求以及成绩评定,要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措施和方案。同时,积极结合学校和顶岗企业的情况,积极探索分期、多段、多岗等实习形式,努力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和效果。

(三)全面推进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

要实现新方案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大力推进项目教学、仿真教学等现代职业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是新方案倡导的重要教学模式,我们在专业教学中要认真领会项目教学的本真含义,注意按照项目教学要求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科学设计出若干个项目教学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处理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相关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与他人协作和沟通,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仿真教学具有安全性、交互性和成绩自评等功能,同时可以大量节约成本,能较好地弥补实践、实训条件的不足。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库,着力构建高仿真度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实践、实训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大力创新专业建设、教材开发等教育内容

要实现新方案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加强高职教育内容的创新,积极探索专业建设如何紧扣地方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如何结合职业岗位的特点,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教材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公共基础课教材。

专业建设是联系产业发展的桥梁。学校要通过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使学校的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地方支柱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确保我们的专业建设能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着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而“变”。要努力深化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对接,努力做到培养的专业人才更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材开发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证。在新教材开发过程中,我们要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征求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征求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学生的意见,在内容、结构、编排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在前面几轮专业课改的基础上开发出理实一体、学用兼顾的专业教材。同时,借新方案出台催生的新一轮课改东风,优先选择与专业课联系紧密的物理课程为切入点,率先启动公共基础课教材的开发,突破课改瓶颈,使公共基础课的教与学更加贴近本专业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能力发展,为新一轮专业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五)聚力打造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要实现新方案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还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要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提升能力、专业发展,是新方案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从新方案对教学团队、专任专业教师任职资格和兼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要求看,高职院校教师要以能力为重,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注意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同时,高职教育更需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队伍建设中,学校必须着力构建个体“双师”和结构“双师”的教师队伍。专任专业教师要具备“双师”素质,兼职教师要从企业中聘请一批在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并注意依靠地方政府部门的力量聚合企业的优势和资源,从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项目教学
焊接机器人系列教材开发与应用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项目教学分组学习探讨
基于项目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从“旅游英语网络一体化教材开发”探究数字化教材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