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枫
摘 要:作业的布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布置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初中生物教师只是简单笼统的布置作业,而不关注教学差异和学生层次的差异,效果不佳。生物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遵循新课程理念,初中生物作业布置应树立新的作业观,遵循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可持续发展、开放多元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生物;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28-01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科学布置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一、初中生物作业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初中生物学教师每人要担任多个班的课,即每周课时多,学生数多,因此每次作业批阅量大。所以,多数教师图省事就选择使用现成的生物教辅练习作为学生课后作业。尽管教辅练习知识点全、面广、形式也多样,但是,统一编印的教辅练习是不考虑地区和学校的差异,教师只是简单笼统的布置,而不关注课时教学的差异,不顾及班级差别、学生层次的差异和个性学习需求。显然达不到完成作业的目的。
教辅练习这类作业往往只能呈现学生学习的结果,难以看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探究过程。学生完成作业也绝大多数是各自为阵,很少有主动自觉的团队合作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完全依赖教辅练习来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缺乏学习的有效性,难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目标。
传统的作业布置是一种单一的形式,就是教师出题,学生做题,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新课程理念的内涵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新课程的三项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课程内容应呈现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要因材施教,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和思维方式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指教师通过生物学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情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基本的生物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探究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学生将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此教学模式也应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生物课教学将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和交流等活动。
三、新课程理念下布置生物作业的要求
遵循新课程理念,为改变传统单一的作业布置方式,笔者认为当前初中生物作业布置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全面发展
作业布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智力因素和知识基础不同,教师布置作业时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例如《血液循环》一章中,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这样大的题目初一学生能一下子做出的没有几个。教师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阶梯形题组,把题目分成不同层次,由易到难,逐步完成。先填心脏四部分组成、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名称,接着填写体循环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肺循环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最后填出人体总血液循环路线及血液成分变化。这样学生做题时由易到难,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发展学生潜能,培养优生。
(二)因材施教
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针对章节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忽略的、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针对某项技能的掌握或某个观点的树立等来设计练习题,做到“有的”而练。例:讲完根尖的结构就应对照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图,说出根尖各部分细胞结构特点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三)可持续发展
要理论联系实际。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遇到许多问题与生物学知识密切相关。例人们日常生活中面临水资源、消费意识、健身保健等实际问题,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如:人口爆炸、生态平衡、环境问题、珍稀动植物的消失等。这些问题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方法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针对生物学本身综合性很强的特点,教师在作业布置中也应充分体现,以达到学以致用。例如:肝有解毒功能,为什么还要建议不喝洒或少喝酒?……
(四)开放多元
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传统的封闭题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对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应适当合理地设计一些开放题来充实作业题。例如在讲《生物与环境》这一节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我国森林资源十分贫乏,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有的写自己回去种树;有的写要做好宣传工作;有的写今后再也不买生日卡;有的写作业再也不浪费纸了,要两面都写完;有的写上街吃饭再也不用一次性木筷……这类题答案很多,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在答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应变性、发散性、独创性。在讨论中使学生个性素质和科学素质得以提高。
四、新课程理念下树立新的作业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头脑中充满着“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下初中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因此,生物学教师应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注意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开拓视野,自由自主驰骋思维的广阔空间,并享有足够的时间。布置并组织指导学生完成适当的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课后作业是激发并持久保持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树立并不断巩固学好生物学的信心,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永青.初中生物学课后作业有效设计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