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4-05-27 00:26:05钱霞飞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题意算式应用题

钱霞飞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81-02

为在应用题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提几点意见,愿与同行研讨。

一、巧设疑难,启迪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激发求知欲的内驱力。巧设疑难并非教师提问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这种引导常常可以观察演示时提出问题,也可以创造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的情景,从而挑出矛盾,引起求知欲。

例如:教学“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后,教师通过演示:先出示几根小棒,每2根放在一起,放了6堆,演示完毕即问:解答这道题要怎么想呢?激发学生联系教师的演示深入思考。这样教学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也把学生的思维引上了正确轨道。

二、巧用“假设”拓宽思维

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有一题目:两辆货车运一批货物,甲车运的比总数的35%多175吨,乙车运的比总数的40%少105吨,还剩1130吨没有运,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解,设甲车运的就是总数的35%,乙车运的就是总数的40%,问题就简单了。因此可以得出:这批货物的吨数就是:(1130+175-105)鳎?-35%-40%)

=4800(吨)。

这样,巧用“假设”的方法,把问题巧妙地解决了,这对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都是颇有益处的。

三、师生共议,促进思维

师生共议是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共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能通过学生动脑动手解决的,教师尽量放手。一般难点由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自己解决,个别难点教师做必要的讲解,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

例如: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教师应作如下点拨:先讲清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接着让学生在图上指出表示相差的部分,讨论较大数与较小数之间的关系。如白兔黑兔共11只,其中白兔6只,求黑兔多少只?说出11只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共议算式“11-6=5(只)”的意义。这样的讲、议解决了知识的难点。

四、巧用方法,培养思维

通过寻求解题方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及速度。

例如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与黑兔的只数对应。由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知黑兔的只数=白兔的只数祝佳橄蟾爬ǔ觯悍至?单位“1”的量锥杂Ψ致省T儆沙顺ǖ墓叵档贸觯旱ノ弧?”的量=分量鞯ノ弧?”的量。学生掌握了解题方法,对解决分数应用题就不感到困难了。

五、注重说题,完善思维

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表达,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应用题教学中的说题可以多角度地训练。

首先说题意,即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加深对题目的理解。例如:水果店运来苹果25筐,比桔子多5筐。苹果和桔子共运来多少筐?可以复述成:苹果有25筐,桔子比苹果少5筐,两种水果共几筐?

训练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叙述题意或数量关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其次说思路,即训练学生审题习惯。有条理,有根据地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促使思维方法得到巩固。

例如:小明有12张邮票,小芳比小明多?小英比小芳少,小英有几张邮票?

可引导学生从问题看,说需知的条件,也可引导学生从条件看,说可知的问题,分别说解题思路。

说思路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且能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互相启迪思维,拓宽解题思路。

再次说算式,即训练学生在解题后说出列式的依据,可讲算式中具体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还可说某一个算式所隐含的计算道理。例如:两辆货车运一批货物,甲车运了1200吨,乙车运的是甲车的3倍,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呢?

学生列式:1200?和3600+1200

要求学生说出:第一步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1200”用了两次等等。

说算式的过程就是反映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查学生对应用题的解法是否其所以然。

第四说错题,即根据错误的算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改变应用题某一条件或问题,使此式成立。例如:学校计划购买350册图书,已购了,还应购多少册?错列“350住薄H醚岢鲆垢檬匠闪ⅲ饽吭趺锤模?

这种错题分析,能促进学生对题意的理解,完善学生的思维。

总之,应用题教学中训练思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责任编辑 刘凌芝)

猜你喜欢
题意算式应用题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