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赟洁
摘 要: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精神,让学生更好地积累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自学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关键词:多媒体 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92-01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就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1 让学生在情境中熏染
“情境”,即学生阅读的特殊场景,如果学生置身其间,就会与课文的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就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情感,甚至产生对话。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心智得以激活,情感得以熏陶,人格得以修炼。在自学辅导教学中,“启”是设境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活泼清新的导入语、课文的一些背景资料、与课文相关的一组图片等,把学生的思绪定位在课文所展示的特殊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触摸、去感受、去体验。
1.1 导语设境
课前,教师将课件准备好,巧妙地用好导入的语言,就能从情感上使学生与作品亲近。要达到让学生真正置身作品其间,教师在设置导入语时也要讲究技法:一是语言要简洁,因为一方面“启”的环节时间较短,教师的导入语要受到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简明扼要的语言能一语中的,紧紧锁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它“牵引”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二是语言要贴近学生的感受。也就是教师设计导入语时应“迎合”学生的知识实际、思想实际、心理需求,使学生感到亲切,这样学习内容才容易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三是语言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好奇心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设置悬念,悬念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1.2 画面创境
画面能给人以直观的形象,给人的感觉是真实的,容易使人“体味其境,察其人物”。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丰富学生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的感性认识,使他们对作品中的人物了解得更深刻,对作品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从而受到精神的熏陶,思想的感染,智慧的顿悟。例如,教师在讲授《皇帝的新装》时,将准备好的图片放映在屏幕上,这些图片使学生与作者一起感受皇帝的穷奢极欲、自欺欺人,让他在光天化日下丑态百出,增强了童话的讽刺性。 1.3 资料展境
资料即与学生所阅读的文本材料相关的文字材料。或介绍作者,或解说作品,或介绍作者的创作,或出示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这些资料的展示能使课文文字内涵丰富起来,内容丰满起来,人物活动起来。这样,就能使文章的内容由平面的文字符号变成立体的生活场景或思想的感悟。那么,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所获得的将远远不是这篇课文的本身,而是课文以外更广博的知识与信息。一段特殊的生命历程的体验。
多种图片、音乐及影像的应用使学生们对于课内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学习中巧妙地应用这些资料,能让学生们很快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
2 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文章的情感
语文来自生活,从生活中提升,因此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就是要让语文学科更加人文化。多媒体的运用,让语文学科加深了同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创设特定的生活情境,设法让学生身处其间,通过现场的“经历”,获取语言运用的信息、获得对作品生活道理的体验。在实际操作中可尝试如下方式:
2.1 以摹读求体验
作品中的语言包容着丰富的信息,或哲理、或情感、或意境、或韵味……是一种隐性的潜在的东西,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图片、旋律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摹读,模仿作品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捕捉诗歌作品中的“意象”,揣摩作品中的人物的感情,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作品包含的特殊的生活场景等进行阅读,就能更好地展示课文的内容,给学生以真切的感受。例如,学习《金色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母子深情、母子之爱,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幅美好的生活情境,创设出母子情深的场面,引导学生摩读,通过朗读的语气、语调,读音的抑扬顿挫表现孩子的可爱、顽皮、娇嗔。学生通过反复摩读,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逐渐感受到了三次嬉戏中体现的一个顽皮孩子的天真、活泼和对母亲的依恋,还有母爱的光辉。这样,使课堂既洋溢着学生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思维的潜流。
2.2 以表演求体验
表演就是把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再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常见的就是把课文内容改编为课本剧,让学生表演,从而对课文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气氛烘托出来,教师和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取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把课文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参与表演及观看表演,获得对课文内容直接的感性认识,加上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手段,激起学生对课文真切的生活体验。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的教学,教师就可让学生编课本剧表演。通过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把一个昏庸无能、虚伪荒唐、骄奢淫逸的皇帝生动的展现了出来。
2.3 以类比求体验
有的作品反映的生活离学生比较遥远,无法唤起学生真实的体验,学生要理解并体会这样的文章就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加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体验呢?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方选择同类或者稍微有不同的作品,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生活中与作品内容相类似的东西,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的再认识,从而与作者一起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感情,对作品展示的生活重新品味。例如,《背影》一文语言浅显平易,但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父子之情,学生之所以不能理解本文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学生平时对自己身边的亲情缺乏关注,甚至表现为麻木、迟钝。作品中的父亲过铁道帮我买橘子的场面本是催人泪下的,但学生的感觉却很漠然。如何激发学生对文中的父子之情的真切体验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另选其他著名与亲情有关的作品,并用视频展示孩子得到父母关爱的场景,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话题:你感受到身边的父爱了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话题中让学生充分地去说、去交流,再结合多媒体创设的氛围,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朱自清先生的父亲丰厚而博大的爱。通过这样的类比,就自然拉近了学生与作者、作品乃至作品中人物的距离,使学生在对作品的真切的体验中,升华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要冲破传统模式的禁锢,要打破束缚学生灵性的陈腐的教学方法,就得让学生到具体的情境中去熏染、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体验,从而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孩子找回属于自己的天性。只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文,在语文的学习中体验生命的快乐,语文教学才会注入永久的活力,学生才可能成为未来社会高素质的公民。
(金昌市永昌县第六中学,甘肃 金昌 737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