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昂
摘要:山水画在美学上的艺术成就一直是历代画家的重点研究对象,对于山水画的画论无疑就成了美学艺术上的传家宝,五代时期的荆浩的山水画论在美学的历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荆浩关于山水画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将其整理成《笔记法》一书,文章就对于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的山水画论做一些简单的探析,依据的作品主要是他的《匡庐图》这幅画。
关键词:山水画家;荆浩;山水画论;《匡庐图》荆浩所处的五代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历史上非常文明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画论体系,对于今天的山水画的美学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五代时期的山水画论是每一个美学艺术爱好者必须掌握的要点,提起五代的山水画论必须提到的人物就是著名的山水画家荆浩,荆浩的美学观念一直影响着很多的艺术家。
1荆浩山水画论的探析
关于荆浩的山水画论主要记载在《笔记法》一书中,书中对于荆浩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及其创作的手法做了详细的介绍,下面就结合《匡庐图》对荆浩绘画理论的要点做一些介绍。
(1)山水画“图真”的绘画理念。荆浩的山水画理念第一个观点就是“图真”,在《笔记法》一书中荆浩关于这一个观念是从一个老者的思想中体现的,为了體现真实性,这位老者是荆浩虚拟的一个人物。关于“图真”的理念也是荆浩绘画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一点,荆浩的“图真”理念就是将前者“传神论”中对于画作气韵的强调运用另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的体现就是将画作中气韵的“虚”与画作形态上的“真”两者的结合,因为荆浩个人认为山水画首先表述的是形态上的传真,其次需要表述的就是神态上的气韵,这样才是一个山水画的灵魂体现,关于“图真”的最先解释是关于哲学的,但是绘画的背后所能诠释的也是一种关于哲学的理念。因此,荆浩的“图真”理念就成了山水画的美学艺术准则。
(2)山水画“六种要素”的绘画理念。荆浩的山水画“六种要素”的绘画理念是从人物画的作画准则中提取出来并将其成功的转化为山水绘画理念,但是这新的“六种要素”在山水画中的意义又是一种新生的力量,这六种要素分别指的是:气、韵、思、景、笔、墨,气指的是心应该跟随灵魂的感悟,韵是灵魂中隐性但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思是胸有成竹的意思,景是因地制宜的东西,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景象,笔是掌握画作的关键,墨却是笔法的体现。荆浩本人认为这六要素总的来说属于三个范围的概括,一是关于“气与韵”。二是关于“思与景”。三是关于“笔与墨”。关于第一个范围“气与韵”,主要讲述的就是画作的创作者要根据本身的理解做到胸有成竹与心手合一,这才是关键,才能掌握山水画的基础理念,并且是对于“图真”意义的诠释。在《匡庐图》中对于这一个范畴的表述应该是作者作画之前的思考,体现在画中的就是今天这幅画被人们称赞的原因。关于第二个范围“思与景”,主要讲述的就是,每一个存在的景象在不同创作者的理解下就会有不同的体现,个人主观情感的表达是画作的客观再现,画作的风格表现就是作者对于景的思考与理解。这一点以《匡庐图》为例,指的就是作者对于太行山自然景别的一种再现,现实的景在作者的理解下就是去还原最真实的情感。关于第三个范围“笔与墨”其实表达的就是我们对于笔墨艺术的理解,笔法的掌握是对于前两个范围中形态的诠释,墨法的掌握就是对于前两个范围中神态的诠释,在神形交融的时候就是对于笔墨艺术的诠释。笔墨在《匡庐图》中的体现就是作者对于笔法的运用与墨法的掌控,笔墨上的运用使《匡庐图》的色彩展现是如此的淋漓尽致。
(3)山水画“四种品质”的绘画理念。荆浩的山水画“四种品质”的绘画理念,主要讲述的就是关于“神”“妙”“奇”“巧”的解释,神代表的是一种画作时的境界,在《匡庐图》中所能体现的就是画作的艺术境界带给人们的神化,《匡庐图》中对于神化的表述主要是对于太行山的风貌神韵的诠释。妙代表的是画作形式上的笔法运用的流畅与性情的完美融合。例如,在《匡庐图》中对于太行山瀑布的表现,瀑布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对于太行山来说,在这一景别的理解与体会下所画的瀑布是精神的奇妙。奇代表的是关于真实存在的实景与作者心中的虚景之间的思索,在《匡庐图》中所能体现的就是太行山是作者晚年隐居的地方,这一地方对于作者而言就是第二故乡,现实的景象与心中对这篇景象的热爱是完全不同的,这需将两者结合才能看出奇特。巧代表的是在画作的时候细小的环节是情感表达的最真实的体现,《匡庐图》细节上的描述,如画里的房屋与山水之间的联系,是作者情感的真实表达。
(4)山水画“四种形态”的绘画理念。荆浩的山水画“四种形态”的绘画理念,主要体现的就是“筋”“肉”“骨”“气”的理解。“筋”是指画作中的线条美感像人体的筋脉一样相连,“肉”指的是画作中风景的美感的饱和程度,这包括笔法上的饱满与色彩上的饱满,“骨”指的是画作中的外围硬朗的概括线条,它与“筋”所指线条的区别在于前者的线条是关于神韵上的线条,后者代表的线条是整体轮廓上的线条,“气”主要指的是画作山水的气势,是画作效果的整体体现。这四种形态在《匡庐图》中主要代表的就是,首先山脉与水之间线条上的联系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外围的线条虽是若有若无的,但是整体上是有轮廓范围的,其次对于画面的饱和度,荆浩的笔墨理解是优美的,在画作中的山水无论是从形态上还是颜色上都是与真实的风景有联系的,最后是关于气势的表述,整个《匡庐图》是对于太行山脉的再现,太行山脉的气势自然是活灵活现,山水的来势汹汹正是对于气的概括。
2结束语
《匡庐图》的成就在今天的美术界依然是赫赫有名,这幅画的绘画理念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绘画精神,这幅画也是对于荆浩《笔记法》内容的再现,只有不断地掌握其中的要领,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荆浩的山水画论,他的山水画论既有对于前人的继承又有自身对于美学的艺术研究,荆浩在绘画界“承前启后”的意义是十分的深远,我们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去提升美学界达到另一个高潮。参考文献:
[1] 李一.太行绝佳处洪谷钟灵秀——赏析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的《匡庐图》[J].名作欣赏,2008(18):133135.
[2] 雷芸.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的山水画成就[J].兰台世界(上旬),2013(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