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丽
摘要:“势”作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美学范畴,在文学、书法、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广泛应用。在我国古代书论中,“势”也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概念,常见于字势、笔势、体势、形势、气势等用语中。本文通过解读“势”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赋予书法艺术形式上以独特的审美价值,并结合相关古代书法作品及书论,剖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中国书法;势;美学意蕴“势”的概念,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最初应见于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中。后来被引入艺术领域之后,便成了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美学范畴。而在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中,“势”一直倍受书法家的重视。近代著名书家康有为在其书法理论专著《广艺舟双楫》卷五“缀法”中写道:“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以操胜算。右军《笔势论》曰:一正脚手,二得形势,三加遒润,四兼拗拔。张怀瓘曰:作书必先识‘势,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求无拘系;拘系亡矣,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采。”[1]由此可见,“势”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势,蕴含了书法创作中的力量与速度,反映了书法作品的运动与趋势,同时还创造出了一种和谐的节奏和韵律。
1“势”在书法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1.1势蕴含了书法创作中的力量与速度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并没有“势”这个字,往往是与“执”字相通。在《说文新附》中则有,“势,盛力,权也。从力,执声。”可见,势的本意与力量、权势有关。书法是书写的艺术,需人执笔方才能书,自然离不开人的力量。故蔡邕《九势》有云,“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另一方面,势与速度有关。《孙子兵法》对“势”的定义便是:“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2]下笔有轻重之别,书写速度也有缓急之分。王羲之《书论》曾云:“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于‘乌字,下手一点,点急需,横直即需迟,欲‘乌之脚急,斯乃取其形势也。”
1.2势反映了书法作品的运动与趋势
势,是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虽然书法中各种各样的势都是建立在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力就没有势,“但力并不等于势,还要呈现出一种运动趋向。因此,势总是带有明显的动感的”。 [3]而在古代书论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书法的力量寓于点画线条的用笔之中,而势自然也依附于线条、结体、章法布局的组合形式而存在,具有多种多样的动态和趋势,如“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卫硕《笔阵图》)。“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王羲之《书论》)。“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勾连不断。”(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同时,有时书法中的势并不是通过明显的动态特征表现出来,而是在将动未动,以静制动的趋势中突显出书法的运动属性,具有飞扬的含蓄美,如“或若鸷鸟将击,并体抑怒。”(成公绥《隶书体》)。“狡兔暴骇,将奔未驰。”(卫恒《四体书势》)。“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巨复安。(索靖《草书势》)。由上可知,书论中多以自然万物的力量和运动来体现书法的“势”,如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著名的“永”字八法中,点不称点称侧,横不称横称勒,实际上都是在说它的“势”。
1.3势创造了书法作品的节奏与韵律
书法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下笔的轻重,速度的缓急,动静的结合,使得书法作品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欣赏中,都充斥着强烈的节奏和韵律。这一点,与音乐、舞蹈、建筑等艺术形式都有共通之处,尤其是音乐。唐代书家张怀瓘就曾在《书议》中评价书法是“无声之音,无形之相”。而在孙过庭《书谱》中也多次提及,如“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喛之奏”“象八音之迭起,感会无方”,以音乐入书,以此来说明书法的乐感。书法正是通过点画的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天地物象和内心情感,如同音乐一样,以简单的音符构成美妙的乐曲。在书法创作中,书家可以通过用笔的轻重缓急,书写姿势的荡漾,内心情感的起伏来创造出张弛不一的节奏,而另一方面,欣赏书法的受众则可以通过观察点画线条的粗细曲直、章法布局上的空白间距等来感悟作品如同音乐般的独特韵律。钟繇曾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而宗白华先生则认为,这里的“美”,“就是势、是力、是虎虎有生气的节奏”。
2“势”在书法艺术中的美学内涵
2.1“势”蕴含了灵动的生命意识
蔡邕《九势》言,“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在古代书论中,书家往往取法自然,喜用自然万象的力量和运动来描摹书法之“势”。“势”凝聚着书法家对宇宙万物生命运动的理解和自己的艺术个性,展现书法艺术中强烈的生命力,如“焕若星陈,郁若云布。”(卫恒《四体书势》)。“玄熊对居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索靖《草书势》)。“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王羲之《书论》)。无论是日月星辰、鸟兽虫鱼,抑或是人类本身,都充斥着丰富的动感和饱满的生机。所以,“这里追求势,就是追求动,就是追求对生命韵律的展示,就是追求美。”事实上,许多书法家都曾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寻找到灵感和素材,历史上王羲之就从白鹅划水中领悟到书法的真谛,但书法家在进行创作时却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和模仿自然,而是将书法技巧注入了个人主体的深思灵慧,原本简单的点画线条也演变成情感和想象中生动的血肉筋骨,使得书法艺术充满连绵不绝的生命气息。所以,宗白华才会提出,“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用笔为八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构成一个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体,表现一个生命单位,成功一个艺术境界。”[4]
2.2“势”在有限里含着无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王朝闻先生曾指出,“势”是时间和空间的延展,在有限的篇幅里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书法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其动势不可遏止,能够唤起具有最大延伸性的想象。中国古代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而制,本身就充斥着奇妙而生动的想象力。以卫恒《四体书势》中《字势》为例,文中根据字形有一段生动形象的比喻:“其文乃耀,粲矣其章,因声会意,类物有方。‘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遵以垂颖,‘山嵯峨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飞飞而未扬。”这些字形均取法自然又充满生命气息,让人浮想联翩。而上文也已经提到,书法之“势”不仅仅只体现在单个的字势中,也体现在经过精心章法布局之后所产生的节奏和韵律中。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往往“自始至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能让欣赏者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并且读完全篇仍意犹未尽,在有限中包蕴无尽,从而阐发出书法艺术的象外之象,意外之意。
3结束语
正如前文所述,在书法艺术中,“势”以灵活多变以及有动态和力的内蕴为主要特点。处于运动之中或者有因而未发的潜在动势的事物才可以称为有“势”,不平衡的格局产生“势差”,其中蕴蓄运动的能量,显示着发力的方向,是一部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勢”绝不仅仅是对自然万象的模仿与再现。同时,还能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那种引而未发的态势和灌注于内的流转气脉,体现着充盈的“力”和生命运动的趋势和方向,赋予作品以无尽的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有着深刻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参考文献:
[1] 康有为.康有为全集(第一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93.
[2] 孙子.孙子兵法[M].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86:71.
[3] 韩盼山.谈书法的势[J].书画艺术,2001(3):1617.
[4] 杜绣琳.论《四体书势》中势的生命意蕴 [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