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会展产业创新模式研究

2014-05-26 08:38峰回
铜陵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合肥会展

潘 峰回 声

会展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已经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近年来各级城市的会展产业呈现百花齐放之面貌。经历了创业初期的粗放发展阶段,面对未来高度竞争的局面,各会展城市都积极研究符合自身定位的会展产业创新模式。针对合肥会展蓬勃发展并身陷周边会展城市包围的现状,积极探索符合地方特点的产业创新模式必将为合肥会展的未来带来新的生机,助其蓄势待发、再创新高。

国际公认的产业创新模式主要包括技术推动、政策拉动、企业联动和环境驱动四种[1]。通过合肥会展与周边竞争会展城市的比对和自身优缺点的深度分析,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并结合区域特点细化,提出详细具体、可操作性高的合肥会展产业创新模式。

一、合肥会展产业现状分析

(一)市场需求状况

随着合肥城市的快速发展,区域内经济实体不断增强,大批资金涌入合肥,合肥的经济实力也大踏步的快速前进。经济实体的增多使合肥成为国内外业务发展的重要市场,合肥会展产业也高速发展,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迅速成为国内二线会展城市。再加处于国内外产业和资本加快向内地转移(尤其是长三角地区)的第一站,商务及行业协会会议举办的次数也逐年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自身科教的优势使得合肥的会展市场需求旺盛。2012年合肥举办的规模展会达到156个、会议618个,2013年达到规模展会172个、会议七百多个[2]。总体而言近年来合肥会展数量明显增加,但相对而言数量依然偏少。

(二)硬件条件分析

1.会展场馆的规模增加

2002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使用,标志着合肥会展经济开始全面启动。十余年的培育,合肥会展有了长足进步,会展场馆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规模展会中心有4家: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370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45700平方米,总展览面积82700平方米;安徽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总展览面积9000平方米;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建筑面积179600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120000,室外展览面积16147平方米,总展览面积136147平方米[3]。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在我国会展场馆室内面积排名中季军,是华东展览面积最大、配套设施最齐全的会展中心之一。会展场馆的规模大小及功能设施解决了会展发展的基础需求。

2.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

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便捷快速的交通条件,交通体系的完备和高效体现出城市活力。合肥“十一五”期间,从城市交通体系、对外铁路、水路交通进行了多层次的全面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提升了合肥会展的竞争力。对于城市交通网络合肥市积极推进公交线网优化工作,通过调整资源配置,循序渐进优化线路,逐步建成主干线、次干线、支线功能明晰的线网结构,降低线路重复系数,扩大公交服务覆盖面。便捷和通畅的交通有力的保证了合肥会展项目的顺利开展。在货运交通方面,合宁、合武、合淮蚌高铁的运营完善了合肥铁路枢纽的战略布局,满足运输需求的同时也确保了会展产业的发展。在水路交通方面,合肥是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内河航运网络的中心,江淮运河项目规划建设的30万吨集装箱码头将使合肥成为沟通长江和淮河的水运中心[4]。

(三)软件条件分析

1.相关行业协同发展

会展业由于其兼容性特点,需要餐饮、住宿、旅游等相关行业积极的扶持,呈现出高关联度性质。会展发展需要高品质服务的支撑。首先,合肥旅游资源种类较多,有一定数量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合肥市有50多处旅游景点,其中国家级4A级旅游景点7处[5]。合肥的旅游资源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合肥会展城市的知名度和认知度,对吸引更多国内外的展览项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酒店餐饮业对会展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虽然近年来合肥住宿酒店的档次明显提高,但是同南京、武汉等会展竞争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合肥的住宿酒店无论从规模档次上,还是从服务水平和服务项目方面依然无法承接会展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压力。

2.会展人才相对匮乏

合肥目前面临的会展人才的两种困境:现有会展人才整体行业素质不高与后继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首先,合肥会展从业人员背景杂乱,半路出家居多、会展专业知识缺乏,对会展营销和运作缺乏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和工作经验的支撑,当前合肥兼会展经营组织和策划运营的管理型会展核心人才少之又少。其次,会展人才培养方面,合肥只有五所高校(其中本科高校仅有一所)开设了会展相关专业,包括艺术与科技、管理学科、广告与会展、会展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教学与现况脱节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总体来说,会展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合肥会展发展的重要因素。

3.会展品牌初现端倪

经过多年的培育合肥有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会展,安徽国际徽商大会、文博会、苗交会、农机会等无论在国内认知度上还是规模档次上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相对于国内知名的会展品牌,诸如广州“广交会”、深圳“高交会”、成都“糖酒会”、大连“服装节”、厦门“台交会”、杭州“西湖博览会”等知名度很高的展会,合肥会展品牌还存在很大差距,难以脱颖而出。合肥要实现会展名城的目标,必须依托其优势支柱产业——汽车业、轻工业、农业等打造属于合肥的中高端会展品牌。

(四)竞争会展城市分析

长三角会展经济区是国内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经济区域,作为二线会展城市的合肥已经融入其中。虽然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合肥借助此成熟的会展平台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会展产业巨大的经济拉动效益驱使着周边各会展城市争相抢夺这块会展 “奶酪”,合肥会展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南京处于长三角会展经济区的核心地区,受到上海经济圈的辐射作用,会展经济起步早、基础设施先进、人才质量和配比合理,市场化程度高。武汉由于地处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作为华中地区特大城市,产业基础牢固、科技实力雄厚、交通运输便利、商贸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相对于南京和武汉来说,合肥的会展经济发展受限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如表1所示),虽然处于长三角会展经济圈,但是由于处在产业集群的边缘地区容易被“边缘化”。相对于南京和武汉来说,合肥会展要取得竞争的主动权急需引入创新模式。

表1 区域会展竞争城市相关数据统计表(2013年)

二、合肥会展产业创新模式研究

(一)合肥会展创新模式的提出

关于合肥会展产业创新模式的研究需要从国外类似案例中汲取经验。日本汽车产业从二战的废墟中萌芽,经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国际汽车强国,其以技术为基石、以趋势为导向、以政策为激励、以行业为平台的产业创新模式是当前合肥会展产业创新的鲜活案例。根据合肥会展的特点和定位,合肥会展创新模式研究从宏观趋向、技术创新、协会统筹、政府扶持四个创新子模块展开。

1.宏观会展趋向创新作为产业创新的导向指引

(1)国内外会展产业趋向

产业发展要追随经济发展的大趋向,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市场的导向,才可以从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与产业大趋向背道而行的方向错误,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由于没有体察到技术发展中平板、智能系统等趋势而固步自封,盛极而衰至今难以翻身。会展产业也是如此,把握产业趋向、适度超前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前提。目前,国内外会展产业大趋向包括从欧美向亚太倾斜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兴市场快速增长、会展形式灵活多变、会展竞争多元剧烈、会展资本集团化等。

(2)省域市域会展产业趋向

合肥作为安徽省会,与周边二线会展城市竞争与合作并存,并与芜湖、蚌埠、马鞍山等省内三线会展城市形成梯队发展的会展格局。安徽会展产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依托资源优势、文化特点,打造地方会展品牌,本着求同存异、差异竞争的发展理念,融入区域会展发展大格局中[6]。目前,省内外会展产业大趋向包括特色强调、凸显文脉、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等。

2.会展企业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创新的夯实基础

(1)品牌的创新

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核心地位已经不容置疑,2013年苹果以品牌价值873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会展企业的品牌培育和创新是一个长期积累、逐渐显现的过程。合肥会展的品牌创新要立足现有,在努力巩固提升现有会展品牌的基础上,从文化、市场、潮流等方面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生品牌,通过营销、政策、资金、管理等相关的扶持措施加速创造会展品牌。

(2)策划的创新

会展策划能力是会展产业发展的源泉,智慧是会展产业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出现的诸如废旧品创新展、女性用品主题展等都是策划人员的慧眼独具而创造的新生会展。寻找潜在商机、把握市场机遇是会展策划的关键所在,会展企业要全面掌握各种资讯、深入考察社会热点,发挥主动效应、提高策划能力。

(3)设计的创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手段的进步,观众的欣赏水平日渐增加。平庸无趣的展会设计无法满足人们的眼球,会展场馆与展示流程的设计创新意义重大。2010年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对会展的认识。缤纷多彩的主题场馆和迷幻各异的灯光特效极大的刺激了观众的感观,调动了参与的激情,提升了会展的综合效益。合肥会展设计要从空间、道具、结构、流程等方面与品牌策划协调创新。

3.合肥会展协会创新作为产业创新的牢固纽带

2004年合肥会展协会在明珠会展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历经十年发展逐步健全,促进本地会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同行之间的交流,累计实现百亿的效益和千万人次的观展流量。合肥会展协会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功能,承担合肥会展产业创新纽带的职责。一是发挥方向引导作用,建立绿色通道与企业建立互联,引领行业风向;二是发挥信息服务作用,通过较为全面和及时的信息沟通,提高企业创新机遇的范围;三是发挥联动机制作用,通过企业信息库的建立和管理,优化行业资源配置。

4.合肥政府职能创新作为产业创新的保驾护航

合肥会展起步之初,有关部门就成立了合肥市会展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合肥会展产业相关事务的协调管理,成效显著。政府层面的职能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有效保证。合肥政府要进一步放开市场政策,强化引导和监督功能、弱化行政和管理干预。一是规范市场行为,通过法律制度打造健康的市场氛围;二是提供优惠政策,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会展创新;三是培育优势企业,通过可行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予以实现;四是正面宣传导向,通过媒体舆论等传递顶层设计的战略构想和实时讯息。

(二)合肥会展产业创新的关键环节

1.会展人力资源创新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会展作为智力产业更加凸显出人力资源的核心价值。会展人才包括核心、辅助、支持三类,会展人才培养需要社会合力完成。合肥要依托教育传统资源,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建立以高等院校为主的核心和辅助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项目实践的引入指导教学;二是发展以社会培训和企业再造为补充的支持人才养成机制,通过一线会展人员的言传身教迅速入门,从工作中学习。

2.会展特色营造创新

产品特异程度是会展项目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来源,合肥会展特色营造要从品牌策划、地域文化、流程设计、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一是注重特色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的做大做强,进而带动行业整体的发展;二是注重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周边同级会展城市形成错位竞争的良性循环;三是注重会展流程的细节设计,提高观众的身心体验,提升单个项目的效益;四是注重与旅游、会议、餐饮、住宿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协调发展,打造完整的会展产业链。

3.会展途径畅通创新

会展途径畅通创新主要指的是会展项目从策划、设计、布展、开展和撤展等全流程中的高效高速。合肥会展应通过企业、协会、政府三方的有机互动,提高会展项目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一是通过市场信息多渠道互联让会展买卖双方无缝对接,对项目策划打好基础;二是通过人力资源的调配和硬件设备的保证,实现设计布展环节的绿色高效;三是通过媒体传播等途径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受众面,为开展和撤展建立绿色通道,同时协调交通、住宿、餐饮等众多关节。

三、总结

产业发展受到经济、技术、政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产业创新是一个在众多因素中取得平衡并寻求突破的复杂问题。针对合肥会展产业创新模式的研究旨在根据合肥会展的自身特点,探析解决合肥会展产业转型和调整的方向方法,提高合肥会展的综合竞争力。

[1]汪秀婷.国外产业创新模式对我国产业创新的借鉴[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8):29-32.

[2]中国统计出版社.合肥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88-90.

[4]高铁港口轨道机场385亿打通合肥大动脉[EB/OL].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7-12/03/content_11824932.htm,2007-12-03.

[5]合肥4A级旅游景区达15家[EB/OL].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2/12/14/005365709.shtml,2012-12-14.

[6]潘峰,回声.凸显会展文化底蕴,拓展二线城市会展创新之路[J].合肥学院学报.2014,(2):38-40.

猜你喜欢
合肥会展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生态合肥
会展信息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