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娜,史顺良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英语学术书籍短评的互动式元话语研究
刘 娜,史顺良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元话语是表达作者态度以及构建读者和作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关元话语的研究不断受到关注,然而对于英语学术书籍短评的元话语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以Hyland的元话语模式为理论框架,以互动式元话语为研究对象,从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介入标记以及自称语等5个方面考查英语学术书籍短评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以期为学术书籍短评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借鉴。
互动式元话语;书籍短评;元话语模式
网络出版时间:2014-03-28 17:40
书籍短评(Book Blurb)一般是指印刷在书籍的封皮或者封套上介绍书籍内容、为书籍做宣传广告、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激发读者购买欲望来推荐书籍的一种简评[1]。书籍短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书籍的销售情况,因此书籍短评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对英语学术书籍短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裁分析、评价理论和跨文化对比等方面[2-4]。
作为“关于话语的话语”[5],元话语是表达作者态度以及构建读者和作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其中的互动式元话语不仅可以传递作者、说话人的个性、可靠性、对读者的敏感性[6],而且还有助于了解作者对语篇内容和受众的态度[7]。由此可见,借助互动式元话语手段,书籍短评的作者能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态度,传递连贯的信息,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语篇,从而达到促销书籍的交际目的。目前元话语研究的重点在于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5,7-10],遗憾的是并未见到有关英语学术书籍短评的互动式元话语研究。鉴于此,该文以Hyland的元话语模式为理论框架,从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介入标记以及自称语等5个方面,分析英语学术书籍短评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并解释其原因,以期加深读者对书籍短评中互动式元话语的理解并为书籍短评的阅读和写作提供借鉴。
元话语是由Zelling Harris在1959年提出来的,目的是为理解语言使用,表示作者/说话人引导受众理解语篇提供一种方法[7]。关于元话语的定义,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5,8-9,11-13]。但是在元话语的功能上,大多数学者的意见趋于统一,即元话语具备语篇衔接功能(textual function)和人际交流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在与此相关的元话语的分类上,通常采用语篇元话语(textual metadiscourse)和交际元话语(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二分法[8,14-16]。但是上述分类都将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区分开来,而Hyland认为所有的元话语都是人际的,“因为元话语是考虑了读者的知识、语篇经历和理解需要,为作者提供达到这种目的的修辞手段”[7]。基于这个观点和前人研究,Hyland[7]从功能角度出发,把元话语看作作者指称语篇、作者或读者的方法,提出了元话语的人际模式,如表1所示。
在这个模式中,Hyland将元话语分成交际式和互动式两大类。交际式元话语是指篇章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读者借助这些特征以达到作者期望的解释。交际式元话语包括过渡标记、框架标记、回指标记、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语。互动式元话语则体现读者与作者的互动关系,即作者通过某些方法提醒读者领会作者的命题信息,并且提醒读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互动式元话语包括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介入标记以及自称语。
表1 元话语的人际模式(Hyland 2005:49)
由于学术书籍短评属于促销性题材,这就要求书籍短评的作者除了向潜在需求者提供书籍有价值的信息外,还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构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吸引和劝导读者购买书籍的交际目的。而互动式元话语正是体现读者与作者互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互动式元话语在书籍短评中的使用情况。
该研究所用的语料来自55篇国外原版英语语言学方面的学术书籍短评,每篇字数在125至437之间,共11 375字,平均字数206字。
由于元话语是一个“开放性的语言项目体现的一个意义系统”[7],并且在某个修辞语境下的元话语手段在另一个语境可能在表达命题,因此分析时需要分别考虑其功能[7]。因此,在充分考虑语境的情况下,首先根据Hyland的理论框架采用手工标记的方法来确定语料中的互动式元话语,对互动式元话语进行分类,通过计算机算出每种互动式元话语的频次和百分比,其次归纳互动式元话语的分布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出现的原因,最后分析各种互动式元话语资源的应用及其出现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元话语的实现形式可以是单词、小句和句串等,所以该研究只统计元话语出现的频次,而非元话语词项的实际具体字数。为了防止遗漏和错误,在完成统计工作后,对于数据进行重新检查,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一)互动式元话语在英语学术书籍短评中的分布特点
根据Hyland对元话语的分类,互动式元话语体现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涉及作者的闯入(intruding)和评论(commenting)。在书籍短评这类促销体裁中,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其实现手段之一就是互动式元话语。通过分析发现,互动式元话语在书籍短评中的具体分布状况如表2。
表2 互动式元话语在书籍短评中的分布
根据表2所示,在书籍短评中最常出现的互动式元话语是态度标记(146次),其次是增强语(123次),再次是模糊语(99次),最后为介入标记(36次),但是在语料中没有发现自称语。
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书籍短评中互动式元话语出现上述的分布特点,是由书籍短评的促销体裁决定的。态度标记和增强语出现频率较高,是因为态度标记和增强语可以强化作者的立场、态度,有利于权威性的树立,有利于书籍的评价和推销。在书籍短评中出现模糊语是因为书籍短评的作者意识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能会受到质疑,所以作者采用模糊语来表示对命题持保留态度,从而建立起和读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良好关系。但模糊语所占比重不大,究其原因,书籍短评作者成为书籍作者的代言人,大众读者被置于书籍短评的重建之中,成为书籍短评作者和书籍作者的双重读者,他们之间存在着最大的一致性,书籍短评作者无需过多地评价协商,无需过多地担心承担责任的风险性和被质疑的威胁[3]。介入标记的出现表示作者希望吸引读者,并与读者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从而使读者购买书籍,达到促销的交际目的。而自称语更多的是表达一种主观因素,让读者会觉得作者主观臆断,降低书籍的可信度,不利于书籍的销售,因此书籍短评作者没有使用自称语。
(二)互动式元话语在英语学术书籍短评中的应用
1.态度标记
Hyland[7]认为,态度标记表示作者对命题的一种情感态度,例如惊讶、同意、重要性、希望等等。在语篇中,态度标记可以用从句、小品词甚至标点符号来实现,最常用的是态度动词(例如,agree,prefer),句子副词(例如,unfortunately,hopefully),和态度形容词(例如,appropriate,logical,remarkable)等。在书籍短评中,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树立权威性,势必采用大量的态度标记,正如表2所示,书籍短评中的态度标记在互动式元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共出现146次,占互动式元话语总数的36.1%。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书籍短评的作者主要使用以下资源作为态度标记,见表3。
表3 书籍短评中态度标记语的资源
根据表3的数据统计,发现书籍短评的作者多倾向使用态度形容词(116次)和副词(18次),而较少使用名词(8次)和动词(4次)来作为态度标记。
研究表明,语料中作为态度标记的形容词大都含有“重要性”、“权威性”以及“独特性”等意义(如important,significant,authoritative,和unique等),其作用是强调书籍的价值,劝说潜在消费者去购买书籍。
例1.The extensively revised and extended second edition brings this unique resource up to date and offers a thorough,critical and authoritative account of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disciplines in the humanities.(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Routledge)
在例1中,作者使用形容词“unique”“thorough”以及“authoritative”说明这本书对于“翻译”这门学科做了“透彻的,权威的”解释,并且“独一无二”。这些褒义的形容词必然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对书籍产生购买兴趣。
与形容词一样,充当态度标记的副词也大都含有褒义色彩,通常这些副词(如clearly,convincingly,markedly和essentially等)用来赞扬和美化书籍,如赞扬书籍的结构清晰、内容详实丰富、写作风格通俗易懂等。
例2.Clearly organized and accessibly written,this book will appeal to students of linguistics,applied linguistics and English language.(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Cambridge)
例2中,作者用“clearly”说明书籍的结构很清晰,同时用“accessibly”说明书籍作者的写作风格通俗易懂,这样就消除了读者对于书籍的结构是否清晰、内容是否晦涩的疑虑,从而有可能实施购买书籍的行为。
同时发现,书籍短评中作为态度标记的名词和动词很少,只出现在介绍书籍的研究背景部分,并且大都带有贬义色彩。
例3.How the natural non-verbal properties of utterances interact with linguistic ones is a question that is often largely ignored.(Pragmatics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Cambridge)
例4.Dr.Atkinson’s work has grown out of a deep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state of theorising in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Explanation in the Study of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Cambridge)
例3中作者在介绍书籍的研究背景时使用了贬义色彩词“ignore”说明“自然状态下非语言的交流”这个领域“被忽略”,例4中作者在介绍书籍的研究背景时用“dissatisfaction”表明“以往对于儿童语言的理论研究是令人不满意的”。显而易见,当前书籍能弥补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ignore”的使用从侧面体现出书籍的价值。
简而言之,由于书籍短评属于推销体裁,这就要求书籍短评作者大量使用含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和副词对书籍进行正面的美化和修饰。而少量含有贬义色彩的名词和动词则能从侧面评价、肯定和赞扬书籍的价值和质量。这样一来,褒义词和贬义词相辅相成,正面评价和侧面评价相得益彰,增加了书籍吸引力,给潜在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终达到推销书籍的交际目的。
2.增强语
增强语表达作者对命题的确信程度,同时压缩其它声音和立场,常用obviously和demonstrate等资源来实现。在书籍短评中,作者既要凸显对书籍价值的确信,又要表现出书籍能吸引潜在的消费者的信心,同时还要尽量压缩不同意见,因此大量使用增强语。正如表2所示,增强语共出现123次,仅次于态度标记。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书籍短评的作者主要使用以下资源作为增强语,见表4。
表4 书籍短评中增强语的资源
表4的数据统计表明,书籍短评作者最常使用动词作增强语(60次),同时形容词(27次)、副词(20次)和名词(16次)等也可以作增强语。
根据周平宇、胡家英[17]对动词的分类,发现该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增强语是积极转述动词(如state,show,demonstrate,establish等),共出现38次,占所有增强语的30.9%。认知情态动词will(22次)出现频率位于其次。
例5.Linguistic and social constraints on variation are established,and the analysis also demonstrates how speakers are able to exploit the resources of the language system to convey social meaning.……Although the volume will appeal to specialists in several fields,it will be of particular value to sociolinguists and dialectologists.(Variation in an English Dialect,Cambridge)
例5中作者用积极转述动词“establish”和“demonstrate”表达了对书籍内容的自信,同时用“will appeal to”和“will be of particular value”来强调本书对于“专家、社会语言学家和方言学家”这类潜在的消费者有“巨大的吸引力”。可以想象,上述积极转述动词极有可能激发潜在消费者极大的购买热情。
研究还发现,在书籍短评中,作为增强语的形容词和副词通常含有“全部的”“完全的”和“所有的”等绝对意义(如all,fully和completely等)。
例6.All authors are leading authorities in their areas of expertise.Fifty-seven chapters,all completely new for Volume II,are organized in eight thematic sections.(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Applied Linguistics,Routledge)
例6中,作者首先用“all”强调书籍的作者“全都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权威人士,从而说明书籍的权威性,接着连续使用“all”和“completely”加强“本书的57个章节的内容都是全新的”的意义。那么在面对“大量权威人士的全新力作”时,读者很难不动心去购买此书。
另外,书籍短评中,作为增强语的名词都具有“很多的,大量的”等意义(如a number of,agreat deal of和a wide variety of等)。
例7.A number of approaches to and exploitations of metaphor……are discussed.(Metaphor and Corpus Linguistics,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例7中,作者用数量名词“a number of”说明了本书中“讨论的暗喻方法非常之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强调了书籍内容丰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简而言之,书籍短评的作者“为了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会大量使用转述动词来增加文章的感召力,使更多的读者愿意读下去”[18]。而情态动词的使用则进一步加强了文章的感召力。同时,表达绝对意义的形容词和副词以及表达“大量的”含义的名词的使用体现出书籍的权威性和价值,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3.模糊语
模糊语的主要功能是表明作者对某一断言的不确定性,为某些例外和不同的观点提供空间,常用possible,perhaps,suggest,may等词。在书籍短评中,作者为了减小受到质疑的威胁,会采用一定量的的模糊语为某些例外和不同的观点提供空间。如表2所示,模糊语共出现99次,占互动式元话语的24.5%。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书籍短评的作者主要使用以下资源作为模糊语,见表5。
表5 书籍短评中模糊语的资源
表5的数据统计表明,在书籍短评中,作者最常用的模糊语是动词形式(30次),其次是形容词(27次)、副词(22次)、代词(16次)和名词(4次)等资源。
根据周平宇、胡家英(2010)[17]对动词的分类,该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模糊语是消极转述动词(argue,suggest,discuss和indicate等)。这些动词一共出现27次,占所有模糊语的27.3%,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词是argue,共出现11次;其次是discuss,共出现9次。
例8.Lydia White argues tha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constrained by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of Universal Gramma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例8中书籍作者Lydia White认为“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同时作者意识到这一观点可能会受到质疑,所以作者使用消极转述动词“argue”这一模糊语来为其它观点提供空间,这样既保留了作者自己的面子,又减小了受到质疑的威胁。
同时,本语料中充当模糊语的形容词、副词、代词和名词都表达“模糊的,不确定”的含义。研究表明,本语料中经常出现表达“大部分,一些,几个”等含义的形容词(如most,some,several等),表达“通常,经常,普遍”等含义的副词(如often,usually,generally等),表达“大部分人,一些人”等含义的代词(如most,some等)和表达模糊数量含义的名词(如two or more等)。
例9.Most societies in today’s world are multilingual.……This book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ubject,covering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multilingualism,the acquisition of two or more language…….(Language Contact,Cambridge)
例10.This book subjects the main theory and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to a searching critique.(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s a Theor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例11.How the natural non-verbal properties of utterances interact with linguistic ones is a question that is often largely ignored.(Pragmatics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Cambridge)
在例9、例10、例11中,作者分别用形容词“most”、名词“two or more”、代词“some”和副词“often”这些模糊语,表示对所述的命题持有保留态度,并允许不同声音和立场的存在,从而建立起和读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良好关系。
简而言之,书籍短评中采用大量的消极转述动词,是因为消极转述动词“避免或减少了话语带来的冲突、矛盾,从而降低了言语行为对说话人造成的面子威胁,体现了说话人的礼貌”[18]。同时作者使用含有模糊含义的形容词、副词、代词和名词建立和读者以及其他研究人员的良好关系。这说明,模糊语的使用,不仅能保全作者自己的面子,也能让读者在一种良好关系的基础上愿意去实施购买行为。
4.介入标记语
介入标记语指的是提醒读者注意或者把读者引入语篇的显性手段。介入标记语的实现手段主要分为以下4种:(1)用“you”或者“yours”来指代读者,或用“we”来包含读者与作者;(2)问句。问句是对话的一种主要策略,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鼓励读者继续阅读;(3)个人独白。个人独白是指作者打断当前论断,对一句话作一些附加说明,其作用是句子表意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作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效地建立起和读者的互动;(4)祈使句。为了实现书籍短评的促销目的,书籍短评的作者肯定要提醒读者注意或把读者引入语篇,因此介入标记语必不可少。如表2所示,介入标记语在书籍短评中共出现16次。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书籍短评的作者主要使用以下资源作为介入标记语,见表6。
表6 书籍短评中介入标记语的资源
表6的数据统计表明,书籍短评中介入标记共出现36次,其中,问句出现16次,个人独白出现10次,人称复数出现10次,没有出现祈使句。
例12.What is the relative impact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eterminants?What is universal versus language-specific during development?Maya Hickman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in three domains of child language…….(Children’s Discourse,Cambridge)
在例12中,作者用两个问句首先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然后说明这本书刚好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这样一来,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就有可能购买此书,从而达到促销的交际目的。
例13.These included reinforcing the overall Germanic impression of the tales(though we now know that many of them had French inspiration),striking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archaic and col-loquial language…….(Grimm Language,Cambridge)
例13中作者通过个人独白说明“德语中的故事很多受法语故事的启发”,从而使句子表意更加严谨,不至于引起读者的迷惑,使读者有兴趣继续阅读。
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与大多数情况下使用“you”和“your”等词把读者引入语篇的方法不同的是,在书籍短评中,没有出现“you”和“your”,反而出现了大量的“we”。
例14.Each time we take a turn in conversation we indicate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think others know.However,knowledge is neither static nor absolute.It is shaped bythose we interact with and governed by social norms-we monitor one another for whether we are satisfying our rights and fulfilling our responsibilities…….The volume demonstratingthat if we are to understand how speakers manage issues of agreement,affiliation and alignment-something clearly at the heart of human sociality-we must understand the social norms surrounding epistemic access,primacy and responsibilities.(The Morality of Knowledge in Conversation,Cambridge)
例14中作者说“‘我们’在谈话中转换话题时,‘我们’认为‘我们’了解这个话题并且认为其他人也了解这个话题”,这里的“我们”既指代作者也指代读者,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使读者有一种亲切感,更利于书籍的推销。
简而言之,作者通过个人独白、问句以及第一人称复数“we”等介入标记资源,可以成功地吸引潜在消费者的注意并与其建立一种亲和关系,这都是服务于其交际目的——规劝消费者去购买书籍。而祈使句的语气比较强硬,不利于建立与读者的亲近关系,所以祈使句在书籍短评中并未出现。
综上所述,该文以Hyland的元话语模式为理论框架,以互动式元话语资源为研究对象,从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介入标记以及自称语等5个方面来考查英语学术书籍短评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研究表明:在书籍短评中最常使用的互动式元话语是态度标记,其次是增强语,再次是模糊语,最后为介入标记。但是书籍短评的作者并未使用自称语,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自己的主观臆断,增加书籍的可信度。书籍短评的作者会使用不同形式的元话语资源来实现和读者的互动:在态度标记中,作者采用大量的含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和副词来提高书籍吸引力;在增强语中,书籍短评出现相当多的积极转述动词和认知情态动词来强调书籍的价值;在模糊语的使用上,作者更倾向使用消极转述动词来减弱被质疑的威胁;在介入标记中,作者更愿意采用“we”和问句的形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同时,书籍短评中互动式元话语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分布特点,并且书籍短评的作者之所以采用不同形式的互动式元话语资源来实现与读者的互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促销书籍的目的。
[1] OALD.The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 Gea-Valor M L.Advertising books: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lurbs[J].Ihericcu,2005,(10):41-62.
[3] 廖福妹.英语学术书籍短评的评价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5):39-42.
[4] Kathpalia S S.Cross-cultural variation in professional Genr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book blurbs[J].World English,1997,(16):17-26.
[5] Williams J.Style:Ten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M].Boston:Scott Foresman,1981.
[6] Hyland K.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2000.
[7] Hyland K.Metadis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8] Vande Kopple W.Some exploratory discourse on metadiscourse[J].the CCC journal,1985,(36):82-93.
[9] Crismore A.Metadiscourse:What Is It and How Is It Used in School and Non-school Social Science Texts[M].Urbana-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1983.
[10] Hyland K,Tse P.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156-77.
[11] Meyer B.The Organization of Prose and Its Effect on Memory[M].Amsterdam:North-Holland,1975.
[12] Lautamatti L.Observ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pic in simplified discourse[A].Kohonen V,Enkvist N E.Text linguistics,cognitive,learning,and language teaching[C].Turku:University of Turku Publications,1978.
[13] Crismore A,Farnsworth R.Mr.Darwin and his readers:exploring interpersonal metadiscourse as a dimension of ethos[J].Rhetoric Review,1989,(1):91-122.
[14] Mauranen A.Contrastive ESP rhetoric:metatext in Finnish-English Economics texts[J].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1993,(12):3-22.
[15] Valero-Garcés.Contrastive ESP rhetoric:metatext in Spanish-English Economics texts[J].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1996,(4):279-94.
[16] Bunton D.The use of higher metatext in PhD theses[J].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1999,(18):S41-S56.
[17] 周平宇,胡家英.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动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93-96.
[18] 许明武,白振洋.科技英语新闻语篇中转述动词语用功能研究——以《时代周刊》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3):31-34.
Research on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in English Academic Book Blurbs LIU Na,SHI Shun-li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ansu,Lanzhou 730050,China)
Metadiscourse is an important linguistic resource employed by writers to signal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writers,the content of the discourse and readers.Recently,there have been growing research studies focusing on metadiscourse resources in a wide range of genres.However,little has been done on the metadiscourse of English Academic Book Blurbs.Based on Hyland’s interpersonal model of metadiscourse,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markers in English Academic Book Blurbs,in terms of hedges,boosters,attitude markers,self mentions and engagement markers,and how metadiscourse resources are used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of academic book blurbs.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book blurbs;interpersonal model of metadiscourse
H 31
A
2095-462X(2014)02-0008-07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40328.1740.038.html
(责任编辑 乔志杰)
2013-12-20
刘娜(1978-),女,辽宁朝阳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史顺良(1964-),男,甘肃兰州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专门用途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