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冰,钟小兰
(1.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2.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广西南宁 530000)
基于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广西主导产业选择
谭冰1,钟小兰2
(1.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2.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广西南宁 530000)
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区域合作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选择,以及主导产业培植与扶持。该文根据赫希曼的主导产业选择的产业关联度基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产业产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泛珠三角经济合作背景下选择并确定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政业、旅游业、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生产等10个产业为广西的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广西
区域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区域合作中要求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升级与优化,而这又依赖于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扶植。主导产业的确定除了受到区域特定的资源、制度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还受所处经济时期的制约。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区域合作必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1]。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构建为广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广西作为经济发展低梯度地区,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阻碍了广西快速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因此,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区域合作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选择及主导产业的培植与扶持,而广西主导产业的选择面临着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构建与发展。
(一)泛珠农业领域合作加强,促进广西农业的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农业合作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设加快了泛珠各省区农产品的流通,促进了农产品出口,在此基础上,广西农业向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推进,大大地加快了广西农产品向粤港澳输送的速度。《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试行)》的推出,加强了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标志的管理,为广西积极开发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整体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标准。
(二)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助力广西工业发展
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建立以来,“9+2”项目合作与日俱增。2006年到2010年5年时间,广西与泛珠8省区合作成果显著,合作项目签约9843个,资金到位达4266亿元。自2011年以来,广西借助泛珠区域合作平台,与琼、闽等多个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了落实粤桂两省(区)人民政府签署的《“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12月,梧州、肇庆正式签署《肇庆-梧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产业转移、创新发展、先行先试”的方向,产业布局方面将侧重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农业、先进服务业等领域;闽桂战略合作协议在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强调两省区进一步合作,在新兴产业技术上共克难关;广西投资集团与云南煤化工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云南建设铝产业园,实现广西铝产业的有效转移,使氧化铝、铝水向铝材深加工延伸,产品面向大西南、辐射东南亚。项目合作的不断推进,使广西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更加迅速。
(三)第三产业合作领域拓宽,发展前景广阔
广西在交通运输、文化、人口计生、食品药品安全、环保、知识产权和旅游等部门与泛珠区域开展广泛合作,交通运输与旅游的合作更成为各方广泛关注的焦点。泛珠各省区积极建设铁路道路,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服务泛珠区域,其中珠江—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最为引人注目。“9+2”各省区积极夯实旅游方面的合作,签订各种有关旅游方面的合作协议,大力促成泛珠区域内无障碍旅游。此外泛珠九省区携手打造食品安全;泛珠九省区成立首个区域专利中心等。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提高了广西第三产业的产值。
(一)广西产业发展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的优势
1.政策优势
广西享有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和《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措施。在电力、有色金属、医药和高新技术、汽车、食品等产业,投资机械、制糖、林产、建材、钢铁锰业、化工、日用品等7个产业的改造及农产品加工和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企业所得税均可按15%的税率征收。同时广西还享有边境贸易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沿海开放政策。此外,国家先后批准广西设立了北海出口加工区(后又批准增加保税物流功能)、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沿海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区来统筹开放开发,并将其建设成为“重要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区”。
2.区位优势
广西有着明显的区位优越,南面靠近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方向则与越南接壤,东面邻靠广东、香港和澳门,北向与华中地区相连,背靠大西南地区。广西不仅是西南地区最快捷的海上通道,也是资源型的西部经济与开放型的东部经济的结合部,同时,在与东南亚经济交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沿海、沿江、沿边是广西的三大优势。广西海岸线曲折,港口数量多达21个,其中吞吐能力达2亿吨以上的有5个;连接广西11个主要地市的西江航道上内河港口数量达77个;广西与越南毗邻,有12个边境口岸和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
3.资源优势
广西在能源、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方面优势明显。广西全年水力发电量811亿千瓦时,居于全国第八位。作为十大有色金属产区之一的广西,在已发现的145种矿中有98种探明储量,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7%。广西海岸线相当长,浅海滩涂面积广阔,适合海洋生物栖息繁殖,海洋生物种类与数量繁多。广西旅游资源丰富。2011年,广西5A级风景区有2个,4A级风景区多达71个,3A级风景区66个,且自然风景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的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亮点。
(二)广西产业发展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的区际劣势
广西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在泛珠三角区域内与其他省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1.经济实力相对较弱
如图1所示,2012年,据泛珠内地省区经济数据显示,广东地区GDP以57100亿元仍居首位,四川、湖南分别以23849.8亿元和22154.2亿元居第二位、第三位,广西以13100亿元排在了第五位,经济排名相对靠后。东部沿海开放时,广西没有适时抓住发展时机;为了快速提升城镇化与脱贫,吸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压力,早期产业结构调整将工业发展置于次要地位,过早地向第三产业进行投资倾斜。
图1 2012年泛珠内地省区生产总值
2.产业发展区域间差异较大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第一产业占地区GDP比重过大,达到17.5%,在9省区中仅次于海南的26.1%居第二位,与广东的差距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与广东差距只有1.3个百分点,差距较小。第三产业比重仅强于江西和四川排在第七位。
表1 泛珠三角九省区产业结构(2011年)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广西的产业进行评价。由广西统计年鉴得到广西2000-2011年的数据,将数据按照三大产业划分,再分别对每个大类下的产业进行划分,计算各层次的关联度,从而得出关联度高的产业,为选择确定广西主导产业提供理论依据[2]。
(一)产业关联度
1.地区GDP与三大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图2 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产值(2000年-2010年)
自2000-2010年,广西地区GDP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上页图2中描绘出来。地区GDP和三次产业的产值从2000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增长支持着地区GDP的增长,对地区GDP增长的贡献最大。由图粗略估计,地区GDP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最大,可以通过关联度的计算来进一步验证[3]。
表2 地区GDP和三次产业间灰色关联度
计算结果显示我们的推论与观察的结果不一致。从表2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与地区GDP灰色关联度位居第一,绝对关联度位居第二,综合关联度位居第一。第三产业与地区GDP综合关联度位居第一,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率与GDP的增长速率有很高的一致性。近年来,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合作的不断扩大及深化,广西旅游、文化、环保等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其中,粤桂两省区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线路链接、旅游市场宣传合作、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西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劳动力吸纳能力及带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强。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发达及较发达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是经济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产业与地区GDP灰色关联位居第一,表明第三产业对地区GDP贡献越来越大,广西重视第三产业发展,努力使广西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演进。第三产业与地区GDP绝对关联度位居第二,从绝对量上来看,第三产业对地区GDP的影响不及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仍然是地区GDP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主导产业应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寻找。由于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度大于第二产业灰色关联度,先对第三产业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2.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表3 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表3表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产值与第三产业总产值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达到0.86025,其次是灰色关联度为0.845836的旅游业。旅游与第三产业的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居于第一位。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商务与贸易和旅游。北部湾旅游圈与泛珠区域旅游相结合,广西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带动铁路、道路、航空等运输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住宿、餐饮业的发展。
3.第二产业灰色关联分析
表4 第二产业灰色关联度分析
由表4可知,第二产业中两大产业灰色关联度:工业>建筑业。工业是广西的主要产业,对第二产业产值的贡献最大。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建立之后,各省区不断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优化的力度。其中,产业集群的转移对低梯度地区的影响最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在2010年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广西工业的决定》,提出了打造14个千亿元产业的战略决策,并指出2012年要实现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6个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2015年要实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两个产业销售收入超千亿元,2020年要力争实现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5个产业销售收入达到千亿元。虽然选择了14个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但是产业的发展还受到原材料供应、劳动力、技术、资本等条件的制约。因此,根据各产业发展目标期限不同及考虑资源等条件的影响,本文选择以下14个产业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表5 广西部分工业行业灰色关联分析
表5表明,广西工业总产值与其下属各产业产值的灰色关联顺序为:造纸及纸制品>其他>食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生产>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及制品>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造纸及纸制品业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不断加大,逐渐发展成为广西的主导产业。食品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度仅次于造纸及纸制品业,但是其2010年总产值占广西工业总产值比重仅为1.31%。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医药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灰色关联度位于第三位,且2010年总产值占广西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76%,但是广西拥有医药制造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壮医、苗医、瑶医等民族传统医学近年来渐成气候,相对而言,医药制造业在广西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从绝对量上看,汽车制造业产值对广西工业总产值的影响最大,绝对关联度达到0.543259。
(二)泛珠三角区域内产业相似度与区位商
广西三大产业及其所属各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是广西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依据,但是主导产业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到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各省区影响因素[4]。
1.各省区重点发展产业相似度很高
9省区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选择重点发展的产业十分相近,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内地9省区的合作增添了阻碍。9省区重点产业如表6所示。
表6 泛珠三角九省区重点发展产业
从表6可以看出,泛珠9省区重点发展产业趋同的有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石化等。这个结果既是各省区多年发展积累的工业基础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各省区在没有考虑与周边省区合作和相对资源优势下进行决策的结果。基于这样的形势,在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广西应根据自身要素禀赋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经济所处阶段、适应需求结构变动趋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从而实现协调合作与互惠互利的目的。
2.泛珠9省区部分工业行业区位商
区位商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的大小来判断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广西及泛珠三角各省(不包含香港和澳门)不同行业相对于区域同类行业的区位商。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5-7]。
表7 泛珠9省区部分工业行业区位商
注:表内数据通过泛珠三角各省区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由表7可以看出,在广西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中,除了“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之外8个产业在所选工业行业中的区位商并不高,这说明广西这9个产业在泛珠9省区产业专业化水平较低,这与广西相对落后的工业基础有关。同时,除了广东、福建、四川和江西之外,其余5省区的工业行业区位商并无明显优势,即区域分工的格局基本一致,拥有各自的区域比较优势。
(三)广西主导产业的确定
通过上述对泛珠9省区的工业行业区位商分析可知,除了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之外,广西其他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在泛珠9省区中并无明显优势。因此,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框架下,广西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引导扶持,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努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广西的产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基于以上分析,综合考虑广西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确定广西的主导产业[8]。
第一,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扩大深入,广西凭借区位优势,积极推进立体交通网络的建成。新开工建设南广铁路、贵广铁路、湘桂铁路等16个铁路项目打通了广西通往泛珠三角各省区的要道。同时,广西疏通与打造西江航运干线“黄金水道”,提升西江水道通航能力。随着广西交通枢纽的形成,来自珠三角、泛珠三角、我国大西南地区以及东盟国家的人流、物流将更多地以广西作为中转地。
第二,旅游业。以北部湾旅游圈(包括南宁、防城港、钦州、北海、崇左和玉林)和大桂林旅游圈(包括桂林、柳州)为轴,整合旅游资源,联动区内其他城市,开发精品旅游路线与旅游产品,促进区内旅游业发展。以推动相邻省区无障碍旅游为突破口,实现与湖南、云南、广东等省份的旅游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旅游业相对发达区域的旅游同业来广西考察与合作,逐步实现泛珠三角区域无障碍旅游区的目标。
第三,造纸及纸制品业。造纸产业对林业、农业、机械制造、化工、环保、印刷、包装及交通物流等相关产业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广西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蓄积量为6.2亿立方米。亚洲最大的桉树速丰林基因库(东门林场)落户广西,沿海造纸产业带的形成吸引了世界造纸巨头斯道拉恩索、APP进驻。
第四,医药制造业。广西拥有174个主营业务超过500万的医药制造企业。广西医药制作业应该考虑利用泛珠区与平台,传承民族医药优良历史,建立壮族药源自然保护区及民族药材生产基地,推动特色壮医药制造业发展,同时,在广西区内医药院校培养壮医人才,为壮医队伍发展持续注入新鲜活力。
第五,汽车制造业。汽车产业对有色金属采选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几十个产业都有带动作用。广西汽车产业发展较快,已形成品种多、系列宽、较为完善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初步形成以柳州为中心,以玉林、桂林为基地并辐射南宁的汽车产业集群,并且拥有17个国有控股汽车制造企业,7个国有汽车制造企业。未来应该以打造“广西汽车城”为契机,加快推进广西汽车制造业向深度化、精细化发展。
第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作为能源工业与基础原材料工业的化学工业,产业规模相当庞大,并且产业链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巨大。广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临港指向的大型重化工业产业群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前海滩涂面积广阔,低丘腹地较多,能够支撑大型石化项目的发展。因此广西应该以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大力生产化工新材料、高效生物农药等产品,提升化工产业对上下游产业及旁侧产业的带动作用。
第七,电力生产。电力是工业企业、居民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广西拥有红水河、南流江、柳江、郁江等河流,全区水力资源蕴藏量达到2133万千瓦,已建成红花水电站、岩滩水电站、西津水电发电厂等水力发电站,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缓解了能源压力。与此同时,广西是蔗糖大产区,蔗渣发电拥有巨大的潜力,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形成蔗渣发电的良性循环,提高广西电力的生产。
第八,通用设备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工程机械、机床、成套设备、电器机械等,是制造业生产运营的基础。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2011年广西通用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值仅比贵州、云南、海南高。由此可见,广西的通用设备制造业在规模和产值上在国内的竞争力都较弱。广西应借助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平台,在通用设备制造技术上与其他省区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同时,也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力争在所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有创新,提升通用设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第九,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广西拥有285个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有1008处矿产地。广西虽然是有色金属大产区,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采取的技术较为粗放。广西有色金属应进行企业重组与合并,整合资源,采取先进技术进行开采,减少浪费,控制污染。应完善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提高企业的融资速度,降低有色金属产品的物流成本,使广西有色金属更好地融入泛珠三角,走向海外。
第十,非金属矿及制品业。广西非金属矿品种繁多,储量大。但是广西非金属矿的用途却比较有限。主要用于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和化肥原料、建筑原料和陶瓷与玻璃原料,可见广西非金属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停留在基础用途上,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广西应投入资金与人力资源,深入研究非金属矿的物理、化学性质,查清各种非金属的用途,特别是在工业上的用途,使非金属能物尽其用。利用途径的扩大将提高广西非金属的利用率,使非金属更好地服务广西的发展。
[1]王俊豪.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3]胡建绩,张锦.居于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4):38-43.
[4]徐建中,王莉静,赵忠伟.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9):51-54.
[5]宋继承.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新思维[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5):104-111.
[6]秦耀辰,张丽君.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1):132-138.
[7]赵永刚,王燕燕,朱永华,李飞.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的设计[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5):7-10.
[8]罗勇.区域合作背景下广西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考虑[J].学术论坛,2006(4):111-113.
Choice of Guangxi’s Leading Industries in the Pan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 ic Cooperation Zone
Tan Bing1,Zhong Xiaolan2
(1.Finance and Econom ics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
545006,China;2.China Construction Bank Guangxi Branch,Nanning 530000,China)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of Guangxidepends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and selection during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of leading industries.Based on Hirschman’s industry relevance on 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n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ial output and economic growth by apply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Then,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esent setting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the Pan Pearl River Delta,it chooses and specifies the following 10 industries as Guangxi’s leading industries:transportation industry,warehousing industry,post services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pharmaceutical industry,automobile industry,chemicalmaterials industry,chemical products industry and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Leading industry;Choice;grey relational analysis;Pan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Guangxi
F127
A
1673-8535(2014)02-0001-10
谭冰(1980-),女,广西柳州人,广西科技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
钟小兰(1988-),女,广西合浦人,建设银行广西分行职工。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4-02-06
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911LX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