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反思

2014-05-25 00:31肖曾艳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西江肇庆珠江

肖曾艳

(肇庆学院旅游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论当前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及其反思

肖曾艳

(肇庆学院旅游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流域经济协调有序发展成为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热点。珠江—西江地区地跨广东、广西两省,一衣带水,但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原因是旧的发展理念不能解决路通与财通、发展与公平、产业转移与后发崛起这些突出问题。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立是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主要出路。

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一、引言

珠江—西江地区—衣带水、同宗同源,同属珠江水系,然而两地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先行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飞跃,而西江地区由于地处边缘地带以及其他原因致使其经济发展仍然滞后。为缩小地区间差异,变地缘劣势为后发优势,西江地区积极利用国家各项经济优惠政策发展地方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珠江—西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动力,从而把区域发展战略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广东广西两省领导也充分重视兄弟省市的友好联接和互助发展,2011年12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成立即开创了两省边界的梧州和封开境内共建试验区、叠加优惠东西部政策、实现跨省区合作共赢发展的先河。2013年10月第六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在广西梧州召开,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和粤桂合作等主题,展开市长圆桌会议和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发展大计。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中,广东代表团也提出了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提案。如此种种迹象表明,西江这块沉寂了多年的边缘地带,必将随着国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而重放光彩,实现珠江—西江的共赢发展。然而,由于珠江—西江地跨两省(区),将直接挑战多个行政区划的经济利益,其中还涉及西江涵养水源地的生态保护问题以及试验区建设中的产业转移、城镇化建设等问题。因此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带共建共赢的试点。必须清醒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解决当今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积极思辨和反思,根据自身特色走出一条促进两广、两江地区的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之路。正如2013年3月胡春华书记在肇庆考察时指出,“我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都要积极地去做这件事。但这个事情怎么做,还要认真研究。两个省之间合作区的事情,建好了就是优势,建不好就是麻烦。”

二、旧有发展模式下西江—珠江经济发展中存

在的问题

珠江—西江地区,有珠三角的发达地区、有沿江发展中地区,还有不发达的山区。在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的这30年间,旧有的“路通即财通”“飞地模式”“先发展(污染)再治理”“承接产业转移以期后发崛起”等发展理念和模式,因为不能很好地契合西江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而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导致珠江—西江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发展方式也与可持续发展原则背道而驰。

(一)路通与财通

在经济圈建设中,交通一体化发展往往成为致胜法宝,即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但是在实际经济发展中,许多落后地区并未因为交通一体化发展而带来自身经济发展,有的地区则因为交通一体化的发展加速了内部资源的流失,并在不平等的要素流动和交换中,位于价值链低端,反而使得落后地区仍然是落后地区。以广州和肇庆为例,近年来随着广、佛、肇交通一体化建设,肇庆的交通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然而经济数据却表明,广州第二、第三产业2009—2012年增长较为稳定,而肇庆却出现了下降趋势(见表1)。这一现象至少部分地表明,“路通”并没有带来“财通”,反而预示着肇庆优势资源加速集结广州,极化作用正随着交通一体化逐步增强。

表1 广州、肇庆2009-2011年第二、第三产业增长率对比表

(二)发展与公平

在经济发展中,往往提倡在发展中兼顾公平和效率,先富帮后富。然而在牵涉到上下游实际经济建设中,下游的经济发展却是以上游丧失发展的公平权为代价的。如在珠三角下游地区经济起飞享用着洁净的东江水时,东江上游涵盖赣粤两省8个县的源头地区,至今未能脱贫。广东东江源头5县关停企业70多家,采石场12个,拒绝影响环境的工业投资10亿元,建设丰江水库和枫树坝水库移民总数达20万人,被称为“守着源头、守着生态、守着贫穷”[1]。诸如此类的事情在我国许多流域地区均有表现。因此,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值得我们深思如何保证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兼顾,不能只讲下游的发展,而不讲上游的发展,也不能使得上游为了经济发展不顾环境保护,而是应该充分体现上游地区老百姓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享受权”。

(三)产业转移与后发崛起

金融危机后,广东省实行的“腾笼换鸟”双转移政策让落后地区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希望,各地积极建厂建园承接产业转移,力图实现后发优势,促进经济崛起。然而,承接产业转移真的能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吗,还是这仅仅是“黑色的诱惑”?2008年5月,肇庆竞争获得省产业转移示范基地。2009年承接第一批企业,第二产业增长率从2009年的19.7%增长到2010年的28.9%。但是由于转移产业的低附加值、高耗能、高增长而难以持续,这一数据下降至2011年的23.1%、2012年的17.2%。此外,在环保排污方面,2012年广东22个地市污染减排考核中,肇庆从2011年的第11位降至第19位;2013年4月17日,肇庆PM2.5高达276,属重度污染,居公布的74个城市之首[2]。

由于目前珠江—西江流域建设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上游地区为了经济发展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13年梧州市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74.91万吨标准煤,能耗同比增长10.85%。原因是该地承接的转移产业多为不锈钢、陶瓷、有色黑色金属炼制和压延加工等高耗能产业,资源消费量占到梧州市的71.2%。这些教训都给粤桂经济合作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提供了有力的反面教材,必须深刻反思和坚决杜绝。

三、对旧有发展模式的反思和新的发展理念

针对上述出现的这些问题,落后地区在粤桂合作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新一轮的经济建设中,必须反思以往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发达地区也应该更加关注公平,在享受上游给下游带来清洁水源和劳动力的同时,帮助落后地区共同发展。

(一)反思:利益一体化是前提

早在1996年7月国务院就确立了广东与广西的对口帮扶关系。近年来广西积极建设北部湾经济带和西江黄金水道,经济建设开始重视向东部发展。广东省也十分重视山区5市的发展建设,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帮扶落后地区发展。但是,在旧有的发展模式下,“行政区划经济”的强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发展的马太效应、行政区划交界地带管理真空等[3]。而造成行政区划壁垒的关键问题是源于彼此之间的GDP竞赛。因此,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珠江—西江各地区行政区划利益一体化是粤桂试验区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珠江—西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

其次,珠江地区的东部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并不一定能带来西部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不可将目光局限于GDP的增长,而忽视由此带来的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环境污染、价值链低洼地等问题。因此,必须在社会经济利益一体化的前提下,在西江地区可承接、可发展的前提下承接产业转移,珠江地区也应帮扶西江地区发展新的适合当地特色和发展实际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带动这些落后地区的内生增长。

此外,以珠江的经济发展成果反馈西江为涵养水源和维护生态环境做出的经济发展牺牲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回馈,必须在珠江—西江生态利益一体化的基础上谈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公平的发展权。

因此,在新的粤桂合作特别区建设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必须反思旧有模式存在的不足,实现两地在行政区划利益、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上的一体化发展。

(二)新的模式:共生发展

“共生”一词,自1879年德国真菌学家Anton Bary首次提出,其理论已经由生物领域发展到社会科学领域。珠江—西江具有自组织的一般特征,各地区共生发展应该成为今后该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理论。共生共荣是共生的深刻本质,但共生不排斥竞争,它不是自身性质和状态的摒弃,而是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4]。“对称互惠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组织模式是实现“双赢”和“多赢”的理想模式[5]。

共生发展的模式符合珠江—西江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能够在理论上指导各行政区划之间的诸多利益冲突,以系统发展的眼光引导珠江—西江地区的内生增长,对于区域合理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利益共享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因此,共生发展应该成为珠江—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真正实现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

四、珠江—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设立珠江—西江经济带综合改革试验区

实现珠江—西江经济共同发展,必须要突破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建立跨区域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一个突破口,国内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尝试这一新的改革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2013年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提出了优化整合资源、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将全市划为6个经济协作区,每一个区由一个常委或副书记担任“区长”。因此,成立以国务院牵头的珠江—西江经济带综合改革试验区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破除行政区划壁垒、实现珠江—西江的共赢。

(二)实现上游的公平发展权

上游封山育林,禁止树木砍伐,涵养了水土,保护了环境,这些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上游提供清洁水源,下游才有发展的可能。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水就是商品。下游用水就必须交付一定的使用费,这样上游才有保护水源的积极性。水资源的保护和生产延缓了上游的经济发展,因此,上游理应获得下游以及国家经济发展资助,下游有义务帮扶上游企业获得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上游地区公平的发展权。

(三)构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科技聚集资源、提升产业链与价值链,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珠江—西江上游经济不发达的主要表现是传统产业多、经济资源聚集能力弱。梧州2013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78.5亿元,同比增长30.4%。在增长的背后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增长不大,或呈现下降的势头;二是企业用工难。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梧州产业基本处于产业链低端,资源聚集能力弱,无法产生企业间联动拉引作用,增加一家是一家,经济增长只能依靠新增产能。此外,梧州目前主导产业基本是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其创造价值仅占产业链的十分之一,导致工人工资低,留不住人。曾经飞地经济模式是地方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但是从长远来看,飞地模式并没有促进地方经济内生增长。因此,珠江—西江未来的经济发展不能再简单地采用这一飞地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积极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研发创新平台,通过对传统产业技术设备改造升级或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或创新产品开发,提升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再陷入产业转移的黑色陷阱。

(四)创新利益共享机制

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地跨两省、涉及多个部门,可以说两地是否合作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其核心在于能否建立起利益共赢机制。这其中就需要共同使用好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从而达到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致正向的“马太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构建珠江—西江经济带与国家、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利益共赢机制。目前,广东省为发展粤东西北,对创新性财政资金以股权投资方式安排,力图改变以往财政资金无偿使用习惯,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吸引非财政资金的投入,这一模式值得借鉴。

第二,构建珠江—西江经济带与其他主体在创新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利益共赢机制。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共同开发和合理利用科技人才,形成产学院基地,构筑经济发展核心动力。

第三,构建珠江—西江经济带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关系资本、社会资本、国际资本的利益共赢机制。行业协会和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行业协会以企业的联结体,是关系资本的载体。利益共赢可以吸引关系资本和企业资源的流动与集聚,国际资本的引入则能推动国际大企业的技术、管理、资金对区域市场的推动和拓展。

总之,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是对珠江—西江一体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一种新的探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和反思目前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误区,其实质是改变旧有的各自为政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进行机制和模式创新,其中的哲理正如胡春华书记所说,合作搞好了是优势,否则是麻烦。

[1]广东民间试水跨省生态补偿[N].南方日报,2013-04-26.

[2]前日肇庆空气污染严重PM2.5是“罪魁祸首”[EB/OL].西江网,http://www.xjrb.com/2013/0419/131115.shtml.

[3]严汉平,等.区域协调发展: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4]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尹少华,冷志明.基于共生理论的“行政区边缘经济”协同发展[M].经济地理,2008(2).

A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Econom ic Development of the Zhujiang-Xijiang Econom ic Belt

Xiao Zengyan
(Departm ent of Tourism,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China)

Coordinat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of basin econom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curren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ough the valley of Zhujiang River and Xijiang Rivers covers an area connected with Guangdong and Guangxi,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is unbalanced.Because of the old ideas of development,the problems of transportation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development and fairness,industrial transfer and later development still remain unsolved.Therefore,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i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Zhujiang-Xijiang Economic Belt by establishing a special experimental zone through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dong and Guangxi.

Zhujiang River and Xijiang River;Basin economy;Coordinate regional development;Experimental cooperation zone in Yue-Guiprovince

F127

A

1673-8535(2014)02-0011-05

肖曾艳(1979-),女,侗族,湖南怀化人,肇庆学院旅游学院讲师,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高坚)

2014-02-26

广东省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3YB-0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西江肇庆珠江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肇庆学院封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梦牵珠江
珠江新城夜璀璨
“漫”游珠江
西江华彩路
西江苗寨
大美西江
梦圆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