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艺术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互渗透探析

2014-03-20 14:54郑文锋
梧州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红色政治思想

郑文锋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红色经典艺术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相互渗透探析

郑文锋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 543002)

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具有记载历史、传承优秀文化和推动意识形态教育等价值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掘和利用这一价值功能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旧题材挖掘新内容、艺术表达形式的创新、在校园文化中植入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和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使这类艺术文化得到传承,使青年学生受到教育。

红色;经典艺术;思政教育

红色经典艺术文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在20世纪中后期曾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多元文化和思想的繁荣使民众对红色经典艺术文化的热爱有所减弱,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青人对红色经典越来越失去兴趣。如今大学校园中以90后群体为主,如何将红色经典艺术文化的传播、传承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红色经典艺术文化的特质与传播意义

红色经典艺术是以革命话语为主要题材创作的文学、影视、绘画、雕塑、戏剧等作品,就广义上来讲,一切反映共产党人、爱国人士为建立新中国所进行的浴血奋战和不懈努力,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创造的有影响力的文学、影视等作品,都可以视为红色经典,它昭示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1]。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可以理解为以红经典为题材创作的、可以表达美或情感的行为或事物。

(一)红色经典艺术文化的特质

红色经典艺术文化的范围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艺术文化是艺术范围内的文化,它以艺术限制文化的是外延,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意象,隐含在艺术作品或实物载体当中。如一首歌曲歌词内容、曲风、声调,一个舞蹈的动作、演员的表情等所反映或表达出来的内容,能够让受众所接受并引起共鸣。这种带有普遍性的思想和情感认同的内容沉淀下来渐渐成了一个群体的形式与文化。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相结合,赋予了人们思想和精神力量,正如莎翁之于英国和英国文学,鲁迅之于中国文学,其经典作品远远超越个人、超越阶层、超越党派、超越文学艺术、超越时代,而上升成为一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共同经典[2]。

(二)传播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在历史的传承中形成的价值和魅力,具有可歌可泣的历史记载、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政治意义、意识形态教育等价值功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播并发掘和利用其价值,将更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传承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主建设时期创作的红色艺术作品,如以歌曲、影视、戏剧、诗词、故事和箴言等形式出现,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蕴含了革命前辈舍已为人,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高贵品质和怀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的高尚情怀。这些优秀品质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具有引领导航作用,“红歌”里面有马列,“经典”里面有理想,“故事”里面有精神,“箴言”里面有荣辱。无论唱红歌、读经典,还是讲故事、传箴言,都是红色正统、积极向上的,都体现着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效排斥颓废、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大学生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价值认同和践行自觉。

2.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价值观的确立离不开先进文化的陶冶和优秀榜样的引领。红色经典是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时代性、教化性和精神性相统一的特质,能够使人们的情感得以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激励。在大学生中传播及普及红色经典艺术文化,通过“唱读讲传”等方式有机组合,大学生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置身其中,备受感染。运用红色经典艺术文化蕴含的革命情谊、革命意志和英雄气概陶冶他们的情感,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确立,使其形成的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的耦合状态,使他们在广袤的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孕育健康情感,促进全面发展。

3.提高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在教育学方面指的是增加个人的能力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是达到个人全面自由的过程[3]。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进行的。人的基本特点是社会性,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这个载体,红色经典艺术文化的基本特点就是造就人的精神给养。因此红色经典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也需要通过展现一定时期的历史和精神来培养及实现。红色经典作品所沉淀下来的文化厚重而丰富,是大学生吸取精神养分的一片沃土。但是这一意义的前提就是要使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在大学生中传播,积极有效地影响他们的成长。

二、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兼收并蓄使共产主义价值信仰、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忽视了趣味性、生动性和艺术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对教育活动产生厌恶和排斥,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

在大学学习阶段,“形势政策教育”、“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课程是必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时已得到了基本的保证。然而在施教过程中,许多教师简单复述教材、灌输理论或者长年累月用同一个课件进行教学,造成思想政治课程内容陈旧,毫无新意,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局限在国家规定的或自编的教材难以实现内容上的拓展。

此外,在课堂举例中,反复讲革命年代先进人物事迹,较少关注时代发展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只讲国家层面重点宣传突出人物的先进事迹,较少关注普通劳动者的先进行为,这就造成所举例子都是过往陈旧的,缺乏课堂教育新意。

(二)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无味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如今高校课堂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自主学习法。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当,让部分大学生认为是一种洗脑和说教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过多使用讲授的方式会使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应该综合运用讨论、现场教学及通过电影、电视、雕塑等艺术作品的展示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4]。

(三)教育载体单一,收效甚微

教育载体是指能够承载并能传递教学内容或信息的形式。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要载体,通过设置学分、组织安排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这是面对全校学生全面实施的教育载体。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还包括党校培训班、先进事迹宣讲会、教育基地参观等,但高校对这些教育载体要么重视程度不够,要么就被动地组织这些方面的教育活动。如先进事迹宣讲会是学生被代表地参加,非主动争取参加、教育基地参观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难以达到教育目的。如此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教育活动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难以实施。

三、红色经典艺术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

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既是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教材,可以通过旧题材中挖掘新内容、改变艺术表达形式、在校园文化中植入红色经典艺术文化和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和教育等途径,使这类艺术文化得到传承,使青年学生受到教育。

(一)旧题材中挖掘新内容

红色经典艺术作品大多以建党时期的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突出人物形象、先进人物事迹等为内容。这些艺术作品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成长起来的老一辈中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然而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新一代却对其失去兴趣。题材的陈旧及重复地强调和传播是这代人对红色经典艺术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要根据时代思想潮流在原有的红色经典艺术题材中挖掘新内容来满足当代青年的艺术需求和审美标准。如影视改编、电影人物形象重塑、音乐作品及雕塑等作品的再创作。如电视剧《林海雪原》改编不仅追加了杨子荣的成长前传,还描写了杨子荣与槐花的爱情。现今荧屏上许多红色经典影视剧的重拍都“大动手术”,赋予“英雄”们新的情感和形象,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特别是一些革命题材的影视剧,不能仅追求英雄人物形象的“高、大、全”,还要能突出他的个性和独特风格,如电视剧《亮剑》(李幼斌版)、电影《集结号》等,既体现革命者的豪情气概和精神品质,又突出英雄人物鲜明的个性,得到了年轻人的普遍喜爱。当然对旧题材的改编和挖掘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在保持原型的前提下进行红色经典艺术的再创作。

(二)转变艺术表达方式

艺术的表达方式包括文学、影视、话剧、绘画、音乐、雕塑等。历史上的许多红色经典题材已经通过特定的艺术方式如唱、读、讲、传来传播。也有一部分题材通过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得到传承,如红军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飞越大渡河等历史事件,已经通过小说、电影、电视来表达出来,也有艺术家创作了有关的长征组来歌颂和纪念。大多数的革命歌曲先前用民族或美声唱法来表现的歌曲,用通俗唱法来表达更易于让青年一代接受。在2011年,江苏省演艺集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推出《红色激情》流行音乐会,由飞扬乐团和爱之旅合唱团为观众带来“以艺术唱响红色激情”的音乐理念——脍炙人口的红歌被流行音乐重新诠释。如今企业化运作的艺术文化单位对红色经典艺术的创作和传播大多以影视剧的形式来表达,而在高校可以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专业,话剧、合唱、舞蹈等学生社团,通过多种方式对红色经典艺术题材进行诠释和展现,让红色经典艺术文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三)在校园文化中植入红色经典艺术文化

校园文化的范畴很广,出于红色经典艺术文化与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思考,主要从校园景观建设和学生实践活动两方面切入。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可以结合当地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涌现的先进事件和人物,在校园广场、主干道等区域打造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雕塑和壁画、浮雕等,综合运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建筑内部标识诗词警句等载体传播红色经典文化。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举行以红色经典艺术题材为主要内容的话剧表演比赛、影视配音大赛、原创歌曲赛、诗词朗诵比赛和书画等艺术作品展,使红色艺术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种重要内容。通过以上举措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植入红色经典艺术文化,使艺术文化传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四)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和教育

当代大学生课外求知渠道和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新媒体。目前我国的新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和手机等移动信息媒体,让红色经典艺术文化文化作品在新媒体上占据一定的阵地,使新媒体传播快捷方便的优势服务于红色经典艺术文化传播。由教育主管部门开办思政教育资讯网,提供网络平台交流和学习各个高校的思政教育良好经验;各个高校也相应地建设思想政治专题学习网页,在重点宣传学习时事热点外,设置历史名人、历史事件等栏目,将红色经典教育题材分好类别,用生动的文字、图片、声像提供给广大青年浏览学习。目前在视频网站上展示的多数视频是以娱乐、搞怪或奇特的事件为主要内容,其实在各个高校举办的唱读讲传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各种活动中,可以将优秀的作品摄像上传视频网站,使这类题材的音像作品在网络占据一定的空间,唤起广大青年学生对红色经典艺术作品的兴趣。

[1]张锐,李颖.新媒体时代高校红色经典传播与教育模式探索[J].去梦学刊,2013(3).

[2]郑川.红色美术经典的当代传播价值[J].艺术教育,2013 (11).

[3]朱凯,姚驿虹.对自我发展能力理论的规范性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4]郭聪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J].求实,2008(9).

G122

A

1673-8535(2014)02-0105-04

郑文锋(1985-),男,壮族,广西南宁人,梧州学院党委宣传部职员,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传播与教育。

(责任编辑:高坚)

2013-12-01

2012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2sz014)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红色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红色是什么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红色在哪里?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