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源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证研究
杨培源
(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文章运用C-D生产函数增长速度方程,通过对2005-2012年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特别是科技进步已成为渭南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渭南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份额已经超过全国均值,达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分界线所对应的60%下限,但距现代农业所要求的80%还有差距。文章进一步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研判分析。
农业;科技进步率;科技进步贡献率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渭南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在目前农业投入资金短缺、耕地不断减少、农业劳动力不断流失的趋势下,科技进步必然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在科技迅速渗透、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提升科技因素的促进作用尤为迫切和必要。因此,通过调查研究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影响科技进步贡献率制约因素,探讨渭南农业科技进步策略应属当务之急。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能力的综合性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经济增长量中,科技进步作用所占的份额,其内涵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产品生产成本。
关于科技进步的内涵,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索洛(Solow,1957)把扣除了资本和劳动两大投入要素增长以后的经济增长因素统称为科技进步。[1]卢卡斯(Lucas,1988)建立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就是用“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来说明科技进步是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的结果。[2]罗默(Romer,1990)建立的“知识溢出模型”,把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作为总量生产函数中的内生变量,合理地解释了现代经济的持续增长。[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农经界以索洛余值法为基础探索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不少学者运用不同模型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比如顾焕章(1994)所采用的农业边界生产函数[4];蒋和平(2001)采用C-D生产函数[5];以及赵芝俊(2009)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等影响较大[6]。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要素弹性与时间呈Logistic函数关系、四次函数关系等各类生产函数模型。除上述参数方法外,还有基于各类TFP指数的非参数方法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并结合索洛余值法来测算2005-2012年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制约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渭南市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C-D生产函数的一般模型框架为:
式中,Y为农业总产出,K为资本投入量,L为劳动投入量,M表示农业耕地面积,A为常数项,t为时间变量,A0为常数,α、β、γ分别表示农业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耕地面积的产出弹性,δ表示农业科技进步率。假定规模报酬不变,也即α+β+γ=1(避免多重共线性),则C-D生产函数转换为:
用对数进行线性变换,可得:
则有: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于农业科技进步率与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比值,因此,首先需要测出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率。
本文采用2005-2012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与《渭南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说明如下:
1.农业总产值(Y)。本文以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数据表示农业总产值。为剔除物价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根据统计公报中所列举的现行价格以及各年度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长率,通过逐次求出相邻年份的价格因素,再把每一年的现行价格根据各年份的价格因素逐次调整,还原为2005年的农业总产值。
2.农业物资消耗(K)。由于可查的年鉴中只有以当年价格计算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涵了价格因素,因此根据上述1中所计算的价格调整系数把所有数据还原为2005年。
3.农业劳动投入(L)。本文以农村中有劳动能力、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的适龄劳动力为统计对象,采用统计年鉴中现有的统计数据。
4.耕地面积(M)。本文直接采用统计年鉴中现有的年末耕地面积(主要指可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
表1 2005-2012渭南市农业的投入产出情况
表2 根据公式2对数据进行转换后可得:
1.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率测算
将数据输入spss,对渭南市农业物资消耗、劳动力投入和耕地面积农业总产值的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系数a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看到,各变量的t检验值很小,L1的t检验值最小,变量的可信度不高,需要对模型进行处理,剔除变量L1,重新对模型进行分析,模型调整如下:
Y1=a+αK1+δ (也即β=0)
对调整后的模型进行SL回归,结果如下:
模型汇总
系数a
从表可知,各变量的t检验值均大于2,说明变量的显著性较好;调整后的R2值为1.000,表明调整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非常好,说明劳动力投入不是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影响因素。
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由此可得:α=0.676,δ=0.044,由α+β+γ=1,可知γ=0.324;渭南市2005-2012年农业科技进步率δ=0.044
2.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利用2005-2012年渭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年增长率(见表1),可计算出2005-2012年渭南市农业年增长率的平均值:
ΔY/Y=(6.98%+7.3%+7.5%+7.9%+7.7%+7.5%+7.3%+6.1%)/8=7.29%
2005-2012年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率δ=0.044,可得2005-2012年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
由此可知,2005-2012年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略高于201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7%。
从上述分析可知,渭南市农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资本、耕地以及科技进步等,为了综合分析,现将各相关要素增长率和贡献率做一比较分析:
表3 2005-2012年渭南市各农业生产投入要素平均增长率及其贡献份额
1.物资消耗在农业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测算渭南市农业物资消耗的弹性系数为0.676,其贡献份额为41%。从理论上推断,渭南市农业总产值增加一个单位,其中0.676个单位是由物资消耗引起的。这说明渭南市农业产值的增长依然离不开物质资料的大力投入,从2005年—2012年农业物资消耗增长的情况来看,渭南市农业物资投入依然徘徊在4.4%左右,低水平的农业物质投入必然是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2.土地是制约渭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由上述测算可知,渭南农业产出的土地的弹性系数较大,为0.324,其理论意义是耕地面积每减少1千公顷,则会引起农业总产值下降0.324亿元。从统计数据可知,2005-2012期间渭南市的耕地面积平均下降速度为-0.87%,这对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渭南来说,农业经济发展更是雪上加霜。因此,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应当加大对土地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3.农业劳动力在农业产值增长中并未发挥应有作用
在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测算中,劳动力投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并不显著,成为一个似乎与农业经济增长无关的变量。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剩余人口,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二是渭南市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中动力机械、技术物资等的应用。这一状况正在随着渭南日益作为劳务输出地而导致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流而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因此,渭南市农业剩余人口的转移和在职农业劳动人口的文化素质教育、生产技术培训必须兼顾、不能偏废,这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唯一途径。
4.农业科技日益成为促进渭南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渭南市的农业科技进步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达到了60%的较高水平,略高出同期全国平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01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7%),这可能得益于渭南市政府多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大荔模式”作为全市农业发展战略,农业的管理水平、组织水平和科技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经成为渭南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渭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是刚达到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分界线所对应的60%下限,说明渭南农业依然未能完全脱离粗放型农业。同时,由于渭南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现代农业所要求80%的标准[7],说明渭南农业依然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还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农业。
[1]罗伯特·索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Z].史清琪,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1-19.
[2]Luc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1988,(22):2-22.
[3]Romer,Paul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PoliticalEconomy,1990,(98):71-102.
[4]顾焕章,王培志.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1994,(5):11-15.
[5]蒋和平,苏基才.1995—1999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5):12-17.
[6]赵芝俊,袁开智.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J].农业经济问题,2009,(3):28-36.
[7]王桂荣,王慧军,陶佩君.河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结果与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26):305-309.
【责任编辑 马 俊】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Contribution Rate of Wei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YANG Pei-yuan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99,China)
By using the C-D production function equation of growth rate,this paper calculated Wein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it's rate of contribution rate based on the period of 2005-2012.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input, especially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Weinan's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 in agricultural growth of Weinan has exceeded the national average,further more,it also reached the limit of 60%which is considered as mode boundary corresponding to modern agriculture,but as to the modern agriculture standard of 80%,there is still a gap.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the paper makes further analysis about the result.
agricul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rate;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contribution rate
F326
A
1009-5128(2014)06-0087-05
2014-02-20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渭南农业产业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问题研究(12D013);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科研项目:转型期合作社的多元性及其法律地位研究(12YKZ038)
杨培源(1969—),男,甘肃通渭人,渭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史、农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