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裕,刘典恩,徐 麟,段玉平,李 明
(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主体因素研究
周建裕,刘典恩,徐 麟,段玉平,李 明
(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目的] 分析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主体因素,提出提高论文质量的针对性措施。[方法] 运用整群抽样方法对 4所院校中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主体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7.3%的学生重视论文的撰写;90%以上的学生肯定了撰写论文对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积极影响;撰写主体的选题方式、获取数据资料的来源,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听取学术讲座次数、参加课题研究情况、阅读专业学术文献的经常性、参考文献著录在内的写作能力的锻炼与积累等主体因素,对论文质量的作用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但仍需教育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增强选题的主动性,拓宽论文数据资料的获取途径,提高写作训练的积极性。
医学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主体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医学院校增设了数量不等的与医学学科相关的非医学类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医学专业为主体的多学科共同发展的格局。与医学类专业不同的是,这些专业多数都要求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但由于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论文产生的时间短促,背景特殊,现有的大部分高等医药院校的毕业论文规范制度都是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时才建立起来的,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相对于历史悠久的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见习、实习等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规范而言,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相对滞后[1]。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之下,应深入了解撰写毕业论文的主体——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是如何看待论文撰写的,他们的积极性和行动如何,又有哪些重要的主体因素影响着毕业论文的写作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运用自行设计“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监控研究的调查问卷”,对省内以医药院校冠名的独立设置的4所本科院校(山东省共6所)中撰写毕业论文的主体——非医学类专业学生,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就学生在校学习意识、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数据资料来源及学术科研锻炼与积累等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930份,收回有效问卷865份,有效回收率93.0%。调查对象除A校为2007级和2008级毕业生外,其余3所均为2007级毕业生;调查涉及8个专业,学制均为4年,其中,法学专业104份,占12.0%;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104份,占12.0%;应用心理专业100份,占1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20份,占13.9%;生物技术专业93份,占10.8%;英语专业185份,占21.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96份,占11.1%;市场营销63份,占7.3%。调查安排在论文答辩之后毕业离校之前的时间段进行。对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检查、核对、校正,然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
2.1 对毕业论文存在的必要性的认知
2.1.1 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
由表1知,97.3%的学生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公共管理类学生的重视程度最高,计算机类学生的重视程度最低。
2.1.2 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影响
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72位认为撰写毕业论文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占总人数的19.9%;47.5%的学生认为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比较受益,24.3%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不仅全面了解了论文的结构、格式和规范,还锻炼了自身运用计算机、与人沟通等方面的能力;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同学认为,“毕业论文的撰写促使自己深刻了解了专业的学术动态。”可见,90%以上的学生肯定了撰写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积极影响。
表1 各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 n(%)
2.1.3 毕业论文对今后工作的影响作用
通过毕业论文撰写这一学习体验过程,当被问到毕业论文对今后工作的影响时,82.5%的学生认为有作用,其中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很大和比较大的积极影响作用,仅有3.8%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作用,统计学分析说明,不同专业学生对毕业论文在以后工作中的影响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079,P<0.001),见表2。
表2 毕业论文在以后工作中的影响作用 n(%)
2.2 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体因素
学生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体,论文撰写过程是他们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付诸实践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选题方式、获取资料或数据的主要途径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锻炼与积累情况等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这些主体因素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实际影响程度,从而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改进的依据。
2.2.1 毕业论文选题方式与数据资料来源
良好的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成功的一半。调查显示,学生在选题的主要方式中,由指导教师指定的选题占33.99%,与指导教师相互交流切磋选题的占 40%,自主选题的占22.08%,结合实习选题的占2.2%,与同学交流选题占 1.73%。所谓自主选题,其中一部分是指已成功申请到各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科研课题的那些学生的论文选题,一部分是参加教师课题研究中的子课题或者受到启发后的其它自主选题,而他们的成功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的。这充分印证了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的重要作用和主导地位。调查还显示,结合实习选题所占比例较低,说明实习基地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提示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功能的实际作用。
在被调查的865名学生中,有82.9%的学生选择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数据资料,69.6%的学生选择图书馆以外的网络资源,42.5%的学生选择从指导教师或他人处获取相关信息,仅有 19.7%的学生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实验室,其中以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为最多;20.5%的来源于现场调查,以应用心理专业为最多。可见,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学生从实践中获取数据资料较少,无疑提示应创造相应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加强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提供广阔的现场条件。
2.2.2 写作能力的锻炼与积累
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可考察学生文档的编辑能力,还可考察包括文献检索、表格制作、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数据分析等与论文写作有关方面的能力。由表3可以看出,各专业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能力表现不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算机)中有18.3%的学生认为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强,这符合他们的专业特点和认知特点。经比较,各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39,P<0.004)。总体上有 45.2%的学生认为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强和比较强,有 52%的学生认为一般,说明当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运用计算机进行现代科技写作的初步能力。
表3 各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n(%)
由表4可知,大学四年中有78%的学生听取过学术讲座,且理科和偏理科专业的学生听取学术讲座的次数要多于文科和偏文科的专业;大部分学生听取的次数集中在1~3次,4次及以上的仅占20%;从未听取过学术讲座的学生占 22%,其中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专业所占比例均低于8%,而英语、劳保、市场营销、法学专业则均在25%以上。但仍有1/4的人从未听取过学术讲座,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表4 各专业学生听取学术讲座次数 n(%)
在被调查的各专业学生中,成功申请各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科研课题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 11.9%。大学四年中能够参加课题研究的学生达到 64%,其中生物技术、计算机和应用心理专业的学生有16.1%、29.2%和31%的学生未参加课题研究,但公共管理专业则有 51.0%的学生未参加过课题研究,其次是法学和市场营销专业,分别为43.3%和42.9%。参加课题次数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5。参加课题研究的专业之间的较大差别可能与专业的性质和要求不同有关,也不排除与部分专业的学生对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有关,如调查中某校的某个专业中的教师们手头有较多的研究课题期待学生参与调查,但是一些学生却因报酬低和“比较辛苦”不愿参加。
调查发现,学生经常阅读相关专业文献的人数还不到总人数的10%,比较经常阅读的也只有30%,多数学生只是一般性的偶尔看看,见图 1。由此可知,目前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大学丰富的图书资料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这与大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表5 各专业学生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n(%)
图1 阅读相关专业文献的经常性
是论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且反映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更是论文真实、科学、深度和起点高度的依据。从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可以看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对专业发展的关注程度。表6显示,被调查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有13人没有著录参考文献,其中5人是生物技术专业。除计算机、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多参考6~10篇文献外,其它专业的学生均大多参考16篇及以上。16.5%的学生未著录参考的外文文献,其中以法学专业学生居多,占法学专业总调查人数的 43.3%,而市场营销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劳保专业依次递减,但生物技术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中都参考了外文文献;参考1~3篇外文文献的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 36.9%,其中劳保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参考10篇及以上外文文献的学生最少。可见,各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中文参考文献数量尚可;除生物技术专业和英语专业学生参考的外文文献数量较多外,其它专业的学生参考的外文文献均明显不足。说明学生阅读中外文专业文献的积极性、广泛性、重视程度、能力和技巧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6 毕业论文中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著录情况
3.1 学生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90%以上的学生肯定了撰写毕业论文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积极影响;认为撰写毕业论文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占总人数的19.9%;82.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撰写对今后的工作有作用。可见,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很大和比较大的积极作用。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在学习研究方法、培养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认识不足。这就要求加强学风教育,促使他们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切实认识“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2],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高度重视并毕业论文的撰写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
3.2 学生主动提高写作能力、参加相关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表现为听取学术讲座、参加课题研究的次数较少,阅读专业学术文献的主动性低和外文参考文献数量不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主动阅读专业学术期刊、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资源和经费保障方面的严重不足,是影响毕业论文的重要因素之一[3]。学校应创造条件,提供经费支持,增加非医学专业的学术活动次数,让学生有机会更多地听取学术讲座、参加课题研究,并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接受熏陶;应鼓励支持相对弱势的专业申请并承担研究课题,带领学生在科研现场中体验科研,拓宽学生获取数据资料的途径;应引导学生学习文献查阅,撰写小论文,锻炼学生检索文献,增强提取有效科研信息的能力。
3.3 学生从实践中自主选题和获取论文数据资料较少要表现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过度依赖指导教师,缺乏自主选题的能力,结合自身实习过程选题的人数较少;学生获取数据资料的途径较单一,多数人通过图书馆或网络获取所需资料,现场调查和实验的人数较少。这就要求在学生毕业实习之前的教学或第二课堂中,必须有意识地广泛组织科研创新活动,如学生科研兴趣小组等,积极参与相关教师或自行组织的调研、实验分析、小型科技综述比赛等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在毕业论文选题上,一方面,要求教师提供的选题应具有新颖性、时代性、实践性的特征,切实做到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开拓视野,结合自身实际特别是实习环节自主选题,促使学生萌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增强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兴趣和信心[4]。另外,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精神[5],可对不同专业设置实践学分最低要求,鞭策、督促学生提高从实践中自主选题和获取数据资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建裕,刘典恩,徐 麟.对山东省医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思考——以潍坊医学院为例[C]//2010年珠江医学哲学人文社科学术论坛论文集.2010:95.
[2] 欧阳翔,周建裕,刘典恩.提高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以山东省四所医学院校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6):455-457.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EB/OL].(2004-04-08)[2013-02-25].http://www. 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6/2006/3/qi 08662859351213600227550-0.htm.
[4] 黄 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l):192-193.
[5]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2-06)[2013-03-25].http://www.edu.cn/zc xx_12131/20120206/t20120206_737106.shtml,2012-02-06.
(本文编辑:谢碧钰)
R19;G642.3
A
1003-2800(2014)11-0719-05
2014-07-14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GG226)
周建裕(1972-),男,甘肃通渭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卫生法学和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