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大川,胡鹏,周智,张大志,任红(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感染病学教研室;2.专业英语教研室,重庆40000)
中英文双语教学在传染病学中的比较
蔡大川1,2,胡鹏1,周智1,2,张大志1,任红1(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1.感染病学教研室;2.专业英语教研室,重庆400010)
双语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改革手段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为探索全英文医学专业课教学的可行性及模式,该院制订了传染病学全英文教学和以中文为主的二套教学方案,对二者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从而为医学院校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模式及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学生;教育,医学;教学方法;传染病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已经全方面、多层次地不断向前推进,对于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双语教学在高等院校质量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为探索全英文医学专业课教学的可行性及相应发展模式,制订了传染病学全英文教学和以中文为主的二套教学方案,对二者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从而为医学院校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模式及提高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以西医教学为主,无论是查阅文献还是发表高水平研究文章或是参加国际会议,都要用到英语这一全球性工具。医学科学是一门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一方面,“西医”源于欧洲,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学教育离医学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定距离,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与国外学者广泛地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另一方面,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的医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果要获得世界的认可,就必须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和在国际性学术会议上进行发言。而这都需要相当的专业英语水平。在国内的医学院校,七年制或八年制的长学制医学教育已成为主流的发展模式。相对于五年制学生,对七(八)年制学生的要求更高,长学制也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可用于专业外语的学习。目前,重庆医科大学七年制本科生的专业外语(专业英语)属于必修课,而各临床专业课只有20%要求用英语教学。学生们普遍存在“为学专业英语而学习”、“学而不用”,面临着进入临床或毕业时,专业英语已忘掉大半的尴尬。为探索医学院校专业课全英文教学模式,找到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的合适方法,特进行了本研究。
本研究对象为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二系2004级七年制本科生,共205人,其中临床医学系114人,医学检验和儿科系91人。从教学实际角度出发,将临床医学系作为实验组(A组),医学检验和儿科系作为对照组(B组)。从医学专业英语成绩来看,二者基础英语水平无差异。两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无差异,按常规教学计划,传染病学大课共讲授10个疾病(包括总论)。实验组实行全英文教学,有自编全英文教材和全国统编教材;而对照组则以中文教学为主,只有2个疾病为全英文教学(即20%)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之所以会有如此安排,是因为按照重庆医科大学七年制教学规范,各临床专业至少要有20%为英文教学。
学生总体及两组间成绩分布呈类似趋势。学生总体及两组间学生成绩各分数段占比分布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2。
图1 2004级七年制学生总体及两组间成绩分布情况
图2 2004级七年制全体及两组间学生成绩各分数段占比分布情况
尽管教师反对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在目前实际操作中缺乏相应工具及需要量化评价标准的情况,教师仍然采用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本研究。上述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总体成绩分布上和全体学生成绩分布是一致的,且两组内各分数段所占百分比情况亦是一致的,说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至少在考试成绩方面,全英文传染病教学可以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后与学生沟通,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全英文医学专业课程教学并不排斥,甚至有部分对照组学生直面挑战,主动要求调到实验组学习,只是出于公平需要及避免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而没有允许。学生普遍反映,只要教师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讲透彻,即使教学双方在熟练使用专业外语方面仍有待改进,仍不会影响学生学习。此外,全英文教学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在传统模式下,学生通常只关注中文版的教材。而在全英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为明白一个问题,需要在英文讲义(课件)和中文教材间来回穿插,甚至上网查证中英两种表达方式的差别,一学期下来,不但学到专业知识,专业英语的能力自然也大有提高。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在重庆医科大学这样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省属医科大学,只要科学、精心组织和实施,医学临床课程的全英文教学也是可行的。
[1]刘梅,郑素军,师社会,等.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589-590.
[2]闾军,李丽.双语教学在传染病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137-139.
[3]林潮双,林国莉,赵志新,等.双语教学在传染病临床实习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5.
[4]陆爽,吴君,程明亮.传染病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1):98-99.
[5]杨江华,杨进孙,侯为顺,等.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438-439.
[6]蔡大川,郭渊,陶鹏,等.七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需求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68-370.
[7]胡利萍,秦冬梅,张跃新,等.对传染病学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J].首都医药,2010,17(24):12-13.
[8]易本谊,王绍锋,张敏,等.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传染病学双语教学调查及教学效果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98-800.
[9]唐晓鹏,杨旭.七年制硕士班传染病双语教学体会[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3):263-264.
[10]彭仕芳,傅蕾,鲁猛厚.传染病学双语教学的现状与实践[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0):1805-1806.
10.3969/j.issn.1009-5519.2014.09.064
B
1009-5519(2014)09-1404-02
2014-02-17
2014-02-27)
教育部2009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教高[2009]21);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基金项目资助(20080301)。
蔡大川(1971-),男,浙江宁波人,副主任医师,讲师,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及专业英语教学工作;E-mail:cqmucdc@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