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郁淇,郭继志**,高润国,庄立辉,董 毅
(1 潍坊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yuqishen163@163.com;2 潍坊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网络伦理,可以界定为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1]由于大学生自己的成长需求,对网络的使用日益成为他们获取讯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在网络使用的人群中占据较高的比例。当前大学生的网络伦理观念缺失、异化的现象并非鲜见,网络价值观存在冲突,致使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该研究为探索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提供相应依据。
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抽取了山东省青岛市、潍坊市、泰安市三个城市的四所高校,共调查在校大学生1200名,回收有效问卷1026份,有效率为 85.5%。其中男生 382名,占37.2%,女生644名,占62.8% 。被试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1.16 ±1.25)岁。
通过各在校大学生的密切配合,并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将所收集的资料经过核对、剔除无效量表、整理后编码、建立Epidata3.0数据库的过程后,所有数据由专业人员录入,并采用SPSS16.0软件对其进行处理与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9.5%(97人)的大学生对网友持信任的态度,20.6%(211人)的大学生相信网上的新闻消息,在网络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方面也只有13.2%(136人)的信任率。由此表明,网络社会中的信任危机已经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目前,多数大学生都在利用网络交友、发布信息,或者建立自己的博客等方式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这就是想在网络社会中获得他人信任和理解的表现。渴望别人信任但又不信任他人,这种矛盾来源于在网络社会中信任他人时,常被别人欺骗,由此大学生自身渴望信任与网络信任危机之间的冲突便产生了。
表1 对网友、网上的新闻消息、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性的信任度
如今,高校对互联网的利用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大大拓展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渠道,使他们的学习方式、通信模式和思维模式得到了发展。此次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的频率很高,59.5%的同学每天都要上网。在上网的目的性方面(选项包括上传下载资料、娱乐、购物、销售、交友聊天、学习、浏览网页、游戏),81.4%的同学都是多项选择,其中有3~5个上网目的的同学达到了56%。可见,互联网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工具已经得到了普遍适用。
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学生网络责任感下降程度令人堪忧。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错误价值观认同的大学生竟达到39.7%,另外只有14.5%的同学表示在路遇歹徒时会见义勇为。18.4%的大学生在网上经常帮助他人解决疑惑、提出中肯建议或直接给予帮助,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很少或者几乎不在网上帮助他人。因此,网络运用的工具性增强与网络责任感下降之间就产生了冲突。
表2 大学生网络责任感状况调查
开放性是网络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网络的基本价值之一。[2]开放与共享一脉相承,网络在现实中始终贯穿着开放与共享的精神。网络的价值在于信息共享,而要实现信息共享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越开放的网络,它自身的安全性就越低。[2]根据调查,41.8%的大学生把上传、下载资料作为他们上网的目的,享受着网络的开放性所带来的福利。同时,也承受着网络安全性降低所带来的危害,这种危害包括网络交往的隐私权受到侵害、网络信息污染等,电脑黑客入侵就是一种常见的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行为。被调查者中,在网络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方面13.2%(136人)的低信任率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网络的开放与安全之间就产生了冲突。
和开放性一样,虚拟性也是网络的根本特征之一。[3]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不同的群体或者个人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不同的看法,因此网络上的所有虚拟主体拥有比现实生活中更加自由的权利。这种网络的虚拟性假如在失去了自我约束能力的情况下利用,就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人盲目的在网络上散播不良信息,以达到个人的目的;或者对现实世界不满,把网络作为一种发泄渠道等。经调查,假如现实中受到不公待遇,42.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通过网络表达不满。上网者若是沉溺于虚拟情景,不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就会产生道德缺失。有资料表明,网瘾或者游戏瘾比较严重的,大多是一些在社会中遭到压抑和排挤的“问题孩子”,这些孩子在虚拟世界里常常得到奖赏和鼓励。[3]因此,虚拟与现实的冲突会带来一定的价值困境。
目前,我国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的信用制度建设还是空白,我们急需要做的是实行上网实名制。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网络立法工作亟待加强,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但是法律法规的适应层次较低,涉及面较窄,大多不成体系。因此,我国应加强网络立法,进一步强化对网络运营商、网络经营者、网络信息发布者等方面的网络立法。
有关专家称,造成青少年网络素质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网络环境建设存在不足;二是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资源不足;最后就是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有偏差。 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网络教育,培养正确的公民意识和规则意识,使网络世界处于有序状态,还应着重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加工处理与利用素质。
大学生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其进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信息利用素质,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5]更重要的是要使大学生在目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身体力行,自觉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网络技术同任何其他的技术一样,本身存在着两面性,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把人们引入了安全陷阱。[6]网络诚信危机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本身而引起的,另一方面复杂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危机的产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比如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等方式)来进一步缓解危机。
构建网络伦理规范,是网络道德建设的基础。在网络上,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因此迫切需要整合和建立新的伦理规范来约束网络行为。在西方发达国家,网络伦理教育已经进入一些大学课堂,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交流与合作,指出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到来必将给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带来冲突,引发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挑战,一方面要充分适应新时期的网络伦理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快对网络伦理培养的内容、方法和途径进行改革的步伐。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为了使大学生能正确使用网络,网络伦理的建设工作必将上下而求索。
[1]王传发.网络伦理特征、问题与建设[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02):105-108.
[2]常晋芳.网络文化的十大悖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3,(02):52 -58.
[3]焦玉玲.当代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2(03):22-24.
[4]彭欣,曾长秋.网络伦理特征对高校网络德育发展方向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06):104-106.
[5]段鹏武.网络信任危机与电子商务的伦理缺陷[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02):266 -267.
[6]阂正威.行走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网络伦理的价值取向探微[J].网络财富,2008,(06):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