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春 张明聪
【摘要】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把握农民信仰的现状,分析农民信仰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做好农民的信仰教育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通过提高农民的政治信仰、加强农民的法律信仰、增强农民的道德信仰、坚定农民科学的宗教信仰、夯实农民正确的人生信仰,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民信仰;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3-0029-04
【收稿日期】2013-11-21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课题编号为11YB209
【作者简介】贺新春(1978-),男,江西永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问题与应用伦理学研究;张明聪(1989-), 男,江西南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把握农民信仰的现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展农民信仰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我国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需要,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民,问卷调查的同时也对个别对象进行访谈;选取的范围为江西省南康市的金鸡镇、蓉江社区、横寨乡和大坪乡等四个乡镇社区,金鸡镇和蓉江社区是南康市郊区的乡镇,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横寨乡和大坪乡是离市区较远的乡镇,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所选取的乡镇在南康市具有代表性。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各占50%,调查对象年龄分布:18—25岁的占31.66%, 25—35岁的占21.66% ,35—45岁的占21.66%,45—55岁的占13.33%,55岁以上占11.66%。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小学占21.66%,初中文化占45%,高中或中专占26.66% 大学及以上占6%。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社会转型期农民的政治信仰、法律信仰、道德信仰及宗教信仰和人生信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我国当前农民的信仰状况,分析农民的政治信仰、法律信仰、道德信仰、宗教信仰、人生信仰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达到农民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完善的法律信仰,全面的道德信仰,正确的宗教信仰,科学的人生信仰。
二、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信仰现状及其分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农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农村工作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开始转型,农民的政治信仰、法律信仰、道德信仰、宗教信仰、人生信仰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1.农民的政治信仰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政治信仰主要包括农民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状况,对国家大事的关注程度以及通过哪种方式来关注国家大事。在加入中国共产党问题上,有68.33%的农民愿意,8.33%的农民不愿意,23.33%的农民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13.55%信仰,45.76%不信仰,40.67%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有83.33%的农民会关注国家大事,主要途径是电视新闻、网站、报纸、广播。以上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在政治信仰方面还存在着中国共产党信仰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关注国家大事的方式单一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利益,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而与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观却还没完全形成,从而导致农民的价值观出现偏差,社会主义信仰出现淡化、动摇。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民社会主义信仰弱化。我国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民与市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享受的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民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一系列不公平问题困扰着农民,所有这些问题都会使农民对这个社会产生一些偏激的认识,以至于造成对社会主义信仰的下降。三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推行党的农村政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范行为,大吃大喝、收受贿赂、假公济私、执法犯法等现象使农民对政府不满,这直接影响了农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程度,从而产生社会主义信仰问题。
2.农民的法律信仰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体对自己国家法律的认同、信服和敬畏并自觉自愿将其作为行为规范的法律情感和法律态度,主要包括对我国司法的认识程度,对我国法制建设、法治状况的态度和看法,政府的法制宣传教育的态度。在法律信仰方面,有36.66%的农民认为我国的司法公正,48.33%认为不公正,15%不知道;35%认为我国的社会法治状况很好,35%认为糟糕,30%不知道;65%认为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不健全,18.33%认为健全,16.66%不知道;如果遇到民事纠纷和商业纠纷,有8.33%的农民会寻求法律帮助,60%看情况,31.66%会寻求法律帮助;所在地的政府有42%偶尔会开展法制宣传,58%不会开展,对于政府的法制宣传有84.34%的农民持欢迎态度,16.66%持不欢迎的态度。农民在法律信仰方面主要存在对司法体制认识不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较弱,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缺失,基层司法机关的不作为导致的消极影响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有关“三农”问题的立法还不够,尤其是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这一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对于关乎农民切身利益的受教育、社会保障、农村医疗、农业保险及农村养老方面要加强立法,确保有法可依。二是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经常发生。基层的司法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和神圣性,使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成为空谈。有些司法机关的判决不公平、不公正,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对法律的不信任,更谈不上对法律的信仰了。[1]三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严重滞后。基层政府在法制宣传教育的这一块投入严重不足,有些村庄几乎没有法制宣传教育,有些村庄的法制宣传教育流于形式,农民对法制宣传课爱来不来、爱理不理,法制宣传教育缺位必然会严重影响农民的法律信仰。endprint
3.农民的道德信仰现状及其分析
道德信仰主要有农民对我国当前的道德状况的评价,对我国当前道德状况的看法,以及遇到需要别人的求助会不会伸出援助之手。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对于我国的道德状况:25%的农民认为好,25%的农民认为一般,50%的农民认为差;对于道德出现的问题,58.33%认为是道德滑坡,65%认为是重利轻义,70%认为是金钱至上,51.66%认为腐败导致;如果亲戚朋友帮忙做事是否会付给工资报酬,78.33%农民会,21.66%的不会;碰到陌生人有困难是否会伸出援助之手,36.66%的会,50%看情况,14.33%不会。大多数的农民对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状况表示担忧;50%以上的农民认为目前道德滑坡、重利轻义、金钱至上、腐败滋生是当前道德方面出现的主要问题,亲戚邻里之间人情的关系趋向于金钱利益之间的关系。农民的道德信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严重的挑战,农民对我国当前的道德状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利益化。究其原因:一是道德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同步。道德的发展轨迹和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同向的,但决非简单同步,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农民的影响很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还没有深入到农村的道德体系中去。二是道德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方面的问题往往折射出的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体制机制问题,如贪污腐化、见死不救、重利轻义、金钱至上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这些道德问题持续产生的重要体制机制原因就在于当前失德行为的代价过低。三是新闻媒体对不道德现象的放大效应。媒体热衷于对社会上的一些不道德现象宣扬放大,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群众意见大、矛盾多的事件更是“乐此不彼”,从而使广大农民普遍产生一种道德“滑坡”的认识。
4.农民的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宗教信仰主要有农民的信教情况,对宗教的态度,以及是否会参与宗教活动等几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价值观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次调查中发现,在调查对象中,14.66%农民会信教,85.33%农民不信教;对于宗教活动,有5%的人会选择偶尔参加,31.66%的人会选择参加,64.33%的人从来不会;如果有疾病,56%农民选择去看医生,久治不愈才会去求神拜佛,40%选择不去,4%的人会选择去求神拜佛,信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农民较少,主要集中在城区和城郊,大部分是信土生土长的道教和经过改造的佛教,在农历的每个月初一和十五去当地的庙观里烧香拜佛,规模比较大。信教农民中大部分是为了寻求心理安慰,求得菩萨保佑;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身体疾病久治不愈,去求神拜佛。农民的宗教信仰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地求神拜佛和信教,跟风地参加宗教活动、迷信活动等等。究其原因如下:一是为了寻求安全感和精神寄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对于许多自己无法用科学知识解释的事情就寄托在天神身上;农村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和保险制度还不健全,农民希望通过信教保佑身体健康,事事顺心;农业生产主要靠天,对于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农民希望通过祈求神明保佑风调雨顺、农业丰收。[2]二是人际交往和尊重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调查发现,信教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他们希望通过信教扩大他们的交往空间,赢得尊重。三是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部分农民信教是因为自己闲来无事又加之众人经常聚在一起做一些宗教仪式而担心自己被疏远了,或者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跟着别人去从事宗教活动。还有一部分农民信教是因为疾病的原因,有些信徒因为偶然或者心理作用使病情有所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了给周围的病人起了一种示范作用。
5.农民的人生信仰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人生信仰涉及到人的生命意义,属于人的本体性价值,人生信仰的缺失导致农民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农民的文化生活主要是打牌或麻将占55%,看书读报的占20%,看电视的占86.66%,拉家常的占36.66%;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26.66%的人认为生活幸福,5%认为曾经幸福,68.33%认为不幸福。对于幸福的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一致认为是家庭和谐、亲朋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有保障、子女有出息。对于当前农民人生信仰的缺失,既表现为精神信仰的异化,信宗教迷信而不信马克思主义,也突出体现在社会主义道德淡化、文化生活单一贫乏等方面。具体原因有: 一是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调查中发现,农民的文化程度多在初中以下,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不足,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无力。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未能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不到位,无法占领农民的思想高地,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受到冲击。三是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不同步。农民收入在持续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加强烈,但是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无法为农民提供足够的文化设施,导致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四是人生教育的缺位。坚定理想信念,追求人生目标,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由于缺乏相应的继续教育设施,以及强大的师资力量,对农民的人生教育不到位,导致农民的人生信仰缺失。[3]
三、社会转型期农民信仰教育的有效路径
1.加强农民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
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可以提高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信念,武装农民的头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因此,加强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意义重大,加强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深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一是在通过科技下乡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教育,既要重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关注农民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通过科技下乡,使两者相统一,相互促进,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生产,还能让农民坚定社会主义信仰。二是在农村的“三送”工作中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三送”在赣州市推行的一项便民、为民服务工程。广大党政干部在“三送”过程中围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等方面加强农民的社会主义信仰教育。endprint
2.加强农民法律信仰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理念
农民作为我国的一个庞大群体,农民的法治理念决定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针对农民的法律信仰的缺失,一要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形式加大农村法制教育力度,让农民知法、守法,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理念;二要完善“三农”立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有关“三农”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要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法律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和林权制度改革;三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现司法公正,在农村司法实践中,想要培育农民对法律的信仰,就必须排除行政权力对司法权力的干预,就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就必须加强乡镇司法队伍建设,消除特权思想,从而实现司法公正;四要大力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法律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行政执法队伍,树立以人为本的法治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从而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
3.加强农民道德信仰教育,提高农民的道德修养
道德状况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体现,农民的道德建设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民道德信仰教育,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重建农村社会道德体系提供物质基础。[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二要大力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发扬,尤其是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农民进行道德信仰教育过程中渗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三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让农民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四要积极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民的公民意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
4.加强农民宗教信仰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徒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的建设热情。一要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5]精神文明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关键,通过加大教育的投入使得农民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信仰,这样才能达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精神层面的改善。二要加强农村的社会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农民的精神文化的缺失,很大一部分就是基层政府的管理不到位,社会管理混乱,无法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提高基层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效率,加强对农民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指导,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对于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加强农民“三观”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人生信仰主要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农民无法用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社会,因此,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必要。丰富农村精神文化活动,实行文化下乡活动,创建村庄图书室和村民活动室。一方面可以丰富农民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魏佳容.构建农民法律信仰,加快中部崛起[J].法制与社会,2007,(11):676-677.
[2]胡春霞,周宇峰.简析宗教信仰与当代农民的心理需要[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98-201.
[3]郝涛.警惕农民信仰危机[J].中国老区建设,2010,(11):34-35.
[4]郝涛.农民信仰问题实证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0-32.
[5]高全余.当前农民信仰多元化问题不可忽视[J].内部文稿,1999,(16):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