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英
摘要:合理设计小学数学实践型作业,必须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在课内外进行自主实践、探究,从中开发创新潜能,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型作业;课内和课外;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54-03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作业设计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数学实践型作业设计得以不断地深入发展。
数学实践型作业设计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践型作业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去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美好体验。教师设计数学实践型作业时应注重时效性,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在课内和课外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从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内必须与课外相结合,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一、课内实践型作业,让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字、符号、公式等知识教授给学生。因此,教师讲授知识中既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知识过程,又要通过实践型作业让学生亲历从认识到实践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实践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个性色彩的过程。课内实践型作业是通过教师多种形式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在自觉、自主的探究学习中享受学习。
(一)从观察起始,实践探究新知
观察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认识数学,揭示数学规律,探究数学方法。因此,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视角、实践经验获得知识的体验,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认识平移”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首先,用课件放大手抄报上的简单花边,引导学生观察。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的?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花边都是由一个独立的图案连续重复而成的。教师引出通过图案平移得到这条花边。这时,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知识,学习兴趣很高,老师适时布置了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尝试画一条美丽的花边:同学们对美丽的花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尝试?学生兴奋地动起手来。最后老师布置庆祝“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制作的实践型作业。这样的课堂实践型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观察到实践,从学习数学知识拓展到动手绘制,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二)以游戏形式,有趣味地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型作业设计更要讲求趣味性。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它不仅会使学生们感到轻松有趣,而且更能调动学生的解题兴趣。例如,在学习“元、角、分”时,教师设计了在班级模仿举办“我是小小营业员”的游戏。课前教师和学生准备好物品(玩具、学习用品、小食品、钱币等),并为物品贴上价签。教师这时布置实践型作业,让学生亲自体验营业员和顾客两种角色,“顾客”购买哪些物品支付多少钱,“小营业员”应找回多少钱。通过这种游戏实践型作业,将学习内容放到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不仅认识了钱币,并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数学,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三)用动手操作,激发实践创新
创新是人的潜能,但学生的创新潜能往往被无情地抹杀了,那怎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原有的创新潜能呢?最佳途径是通过亲历实践活动去发现,去创新。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利用手中各种图形模型,通过头脑中已有的对物体形状的认知进行拼合,并分组交流展示作品。我简直不敢相信学生的想象力有那么丰富。从学生口中我知道这些不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有故事情节的、有生命的图形。我不得不佩服地说,其实学生的创新潜能真是无穷呀!
(四)收集和整理信息,实践中强化知识
学生在收集、整理、归纳信息中学习知识。有些数学课就应如此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获取信息,并经整理和总结,将知识变得结构化、系统化。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布置实践型作业: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像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教师提示:你们打算怎样收集数据?大家可各自画一张统计表,记录全班同学在各个月份出生的人数。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制作统计图,不仅回答了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个月出生的同学最少,而且,通过小组间的交流。评价哪种统计方式最准确、简捷,哪种统计图最精准、醒目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与合作意识、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实践型作业,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课外作业是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有力保障,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活动。因此,对于课外实践型作业,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组织和合理安排、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探索中,在自觉自愿的合作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一)实践中应用知识,自主探索
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社会,更有质量地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求面积之后,教师布置的课外实践型作业:“设计我的家”。粉刷房间内墙和铺地砖:
1.量出各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内墙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假如客厅要铺地砖,怎样合理地设计呢?
3.算出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最好选用什么规格的地砖?共需多少块地砖?
在这次实践型作业中,数学知识不再是简单的答题,而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起到了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作用。
(二)分层次引导实践,强化探索
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针对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的课外实践型作业分层次地布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时,把作业设计成“奇妙的剪纸”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欣赏剪纸作品,观察分析,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制作完成一组“花边”。作品要求分三类:
1.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枫叶图案。
2.二次创作,每次只剪出了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
3.独立创作阳刻(剪去的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阴刻(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阴阳混刻。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以上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自选完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不仅培养数学能力活动,而且审美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三)调查中运用知识,合作探究
当今社会,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以调查、分析、探索知识作为一种课外数学作业类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搜集所需信息。调查内容应具有多样性,实地查勘、访谈查询、查阅书报、访问网站等,然后,总结分析、调查结果。例如,让学生分小组调查周围人的视力情况。整理调查数据,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
1.统计:我组共调查了( )人,其中,近视的( )人,远视的( )人,不近视的( )人。
2.用分数、比的形式写出类似的句子,写出数量关系式:
近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关系式:_____
_____,关系式:_____
_____,关系式:_____
_____,关系式:_____
通过调查分析型的课外实践型作业,把学习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增强了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获得信息的实践能力。
(四)开放学习思维,拓展知识探索
开放性的数学课外实践型作业,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在深层次探索中拓宽思维空间。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布置开放性的课外实践型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自愿结组完成。
1.在圆上标出它的有关知识,看谁标出的最多。
2.举例说出用圆周长的知识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解答。
3.举例说出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并解答。
通过课外实践,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并能使知识活学活用,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
(五)学会表达知识小结,深化知识探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把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等以文字一一表达出来。这应是数学课外实践型作业的延伸,也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小结与深化的过程。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知识,是合理创设实践型数学作业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像一张白纸,教师要善用多彩的颜料、“实践”的画笔来描绘一幅活力四射的美丽画卷!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