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心灵的塑造

2014-05-23 22:54叶红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校本课程

叶红

摘要: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艺术教育中的各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应挖掘艺术课堂教学、开发校本课程、建设艺术宣传阵地、开展艺术课外活动等,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引导师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提高艺术修养,在艺术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净化心灵,塑造完善人格,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学校美育;艺术教育;审美理念;校本课程;成果展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2-0015-04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最主要途径,中小学的美育是对学生“美的心灵塑造”,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的实际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的的活动来实现。我校是一所传统的艺术学校,艺术教育是打造优质学校品牌的窗口,我们从音乐课堂、校本课程、宣传阵地、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开发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学生音乐素养显著提高,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突出音乐课堂“美”的文化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引导审美主体——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审美感知状态之中,通过师生深层次的交流,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审美探索与感知。

(一)在音乐基本技能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音乐基本技能的教学,包括乐谱识读、音高音准训练、节奏练习、基本演唱与演奏技巧练习等。把基本技能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的一个过程来进行。例如,在节奏练习中,结合自由协调的身体动作(拍手、走步、跳跃等)来感觉节奏,变机械的节奏训练为对音乐节奏的协调反应,从中得到节奏美感的体验;识谱教学中,根据学生“先感性后理性”的音乐艺术认知规律,先听、唱歌曲,后识谱是可取的教学方式,教学生识谱可结合具体的歌(乐)曲旋律进行,将识谱教学作为音乐学习的自然演化,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审美感受;歌唱技巧或演奏技能的学习掌握虽不可或缺,但应以美好的音色为追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技巧难度,尤其不能以纯技术训练的方式进行。

(二)在艺术新课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在唱歌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等的实施中,均应渗透着丰富音乐审美的感知要素。对歌曲的欣赏尤其要让学生聆听教师富有感情的范唱,这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渴望;追求美妙音色的轻声学唱,使对歌曲的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审美探索活动。歌唱教学重在声音、音色的开发,以声传情,让歌唱学习成为学生音乐审美探索的主阵地。音乐欣赏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对优美的音响的听觉感知,包括旋律走向、乐章组合、音色变化、乐曲结构等音乐要素的综合感受。随着音乐的展开,配合教师富有感情的引导,将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受。欣赏教学中,也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尤其在欣赏过程中要调动积极的想象与联想,这是音乐欣赏教学能否取得审美效应的关键。中小学“器乐进课堂”的目的在于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个体审美表现与创造审美的能力。学习乐器的目的是学“音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对音乐美(声音美)的探索是学生学习乐器的动机所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有“乐趣”的学习过程是“器乐进课堂”的成功之关键所在。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的展示更多的是美术作业。美术作业的环境安静、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条理、秩序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美术作业过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带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宜于在老师的引导下,敞开心扉,认识和发展自我,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独立完成美术作业中认识自我,久而久之,养成学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

(三)在音乐教学的复习总结中,深化情感体验,加深对音乐美的认识与理解

在师生共同进行了审美感知与审美探索的基础上,音乐教学的复习总结,是对音乐审美对象(歌曲或乐曲)的重新审察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审美对象印象的加深或熟练,进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新认识与新理解,提高审美层次。音乐教学的复习总结不能只是简单地再唱一遍、再听一遍,而要使学生深化对于歌曲、乐曲的情感体验,提升对音乐的审美认识与理解,获得更多音乐美的享受。有位老师在执教五年级音乐欣赏“长江之歌”一课的结尾是这样总结的:“长江是母亲河,记住长江之歌,你会深刻的理解母亲的胸怀;长大成人,记住长江之歌,将会更好地奉献和生活。”最后在《长江之歌》的音乐中下课。这样的复习总结不但进入了深层次的审美实施,并必将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当学生以美好的心情结束一堂课后,自然产生对下一堂课的期待,即新的音乐审美渴望产生了。

让“美感性”的教学体现在每一节音乐课中,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感受音乐的美、和声的美以及体验音乐表现带来无穷想象的乐趣。总之,我们要用“美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开发校本课程。培育和提升师生创造艺术“美”的潜能

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成功实施,关键在于明确课程目标,让教师成为主角。

(一)明确目标,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角

首先,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对艺术教师分别进行对应专业的培训。具体做法有:一是让音乐和美术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是坚持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加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与提高。三是加强拓展性学习。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升艺术修养,培养学科渗透、学科综合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如在开发校本课程《舞蹈形体》时,艺术组的教师们不仅对舞蹈形体课程总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具有优美的仪态,挺拔的身材,高雅的气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个性情感的需要,使学生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还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充分调动具有专业才能的舞蹈形体课程执教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成为课程开发的主角,舞蹈形体课程才会具有生命力,才会呈现出蓬勃兴旺的景象。

(二)强化课程意识,注重方法创新,让学生成为校本课程的最大受益者

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定后,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各部分的学习内容不一,教学任务有所不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枯燥的教学训练方法,使学生通过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学习,从心理上、思维上得到应有的调节,陶冶情操,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审美情趣呢?艺术组的教师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强化课程意识,注意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如教师大胆创新教材内容,在严格、规范训练的基础上,安排一些传统与现代时尚风格相结合的内容。又如,在开发口风琴课程中,选用体现时代精神、人文情怀的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的音乐,表现温馨、友情、互爱、和谐的当代社会追求。

此外,教师还尝试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训练组别,给学生更多的空间,以发挥出他们更大的潜能。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而教师的用心换来的是学生的恒心以及对校本课程的喜爱之情。

三、开辟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时空。为师生搭建展示“美”的舞台

我校的教育理念是:“为每位学生创造进步的条件,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而组织学生艺术实践活动需要美的艺术环境。

(一)建设艺术活动阵地

为了营造浓厚的艺术学习氛围,学校开辟了“艺术厅”、“艺术知识窗”等。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学校取得的艺术成就,通过艺术家名言警句陶冶学生思想、情操,通过艺术活动剧照、学生获奖美术作品展示学校艺术教育丰硕成果,为师生建设了一个融德育、体育、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活动阵地。在艺术训练有固定场所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学生形体队、器乐队、表演队、声乐队、合唱团等少儿艺术团。艺术团是培养艺术特长幼苗的摇篮,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先遣队和生力军。

(二)以活动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展示自我

音乐学习涉及到舞台表演,要让学生在聚光灯下、在观众面前表现音乐、表现自我。在艺术教育校本课程成果展示中,经过表演训练的学生,学会了心理调适,能充满自信地展示自我。

在合唱、合奏的排练和演出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协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如在校本课程成果展示上,以一曲童声齐唱《校歌》作为开场,学生用歌声向观众汇报学习生活,用歌声表现美。热烈、严肃、活泼的教育气氛、求真求美的高尚情操、文明向上的良好形象、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顿时展现在观众眼前。又如,另一项独具特色的艺术项目——形体训练内容的组合,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美、创造美,融体育、音乐、舞蹈元素为一体,表达美好心灵,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在音乐的律动中健体,提高动作协调能力,练就端庄体态,增强自信心,满足学生个性情感发展的需要。同时,形体训练内容组合也是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中的特色项目,学生在艺术美感和体操力量中,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快乐成长。

(三)搭建展示成功的平台,引领师生创造“美”的空间

我校艺术教育以校本课程为基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课堂成为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主阵地。目的是“不求人人成星,但求人人能会”。在普及的基础上,要求每一名学生经过小学阶段学习必须掌握两项艺术技能,并形成自己的特长。学校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大型“庆六一暨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一年两次人人参加的绘画比赛。在活动中,以各年级艺术课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艺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如在“沐浴文化快乐成长”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六年级毕业班的老师集体创编了手语舞“感恩的心”,学生手捧点亮的蜡烛表现教师精神,无声的肢体语言和激情朗诵表达感恩心声。四年级教师以迎建国63周年为契机,带领本年级学生创编大型舞蹈“爱我中华”,穿着五十六个民族服装的学生们载歌载舞,表达全体师生歌颂赞美祖国的心声。一、二年级的师生把《古诗新唱》、《弟子规》搬上了舞台,用精心编排的情景剧,朗朗上口的古诗文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三、五年级学生则在艺术教师的指导下,将口风琴、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古筝等乐器融为一体,配以舞蹈、诗朗诵、英语表演等,展示出独特的艺术成果。

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这样周而复始,调动了学生学习艺术课程的积极性,培养了优良的习惯,为终身艺术学习、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多形式的课外活动,提高师生的艺术修养

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领域,是中小学生提高艺术修养,发展兴趣特长的沃土,也是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多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校外教育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艺术教育活动。这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特长,使学生真正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一)制定计划,保证活动时间与规模

我校制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通过实施艺术教育“2+1”工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其中涉及艺术教育的内容有:学校每年举行校本课程汇报、艺术节,都要结合时事和学校实际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参与率达到100%;学校组织学生欣赏高雅艺术,保证每人每年看一部好戏;学校成立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开展文艺类、美术类等第二课堂小组活动,参与率达到100%。艺术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展示师生才华

在石油分局传统的中小学生艺术节、运动会期间,学校都举办本校的群众艺术活动,有“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之星评选活动”、“学校体育运动会”等。都以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活动形式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生健康活泼、充满创造的形象,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体现我校活力四射的校园文化。如在分局运动会大型团体操表演中,艺术组的老师们根据运动会需要,将广泛流传的歌曲《同一首歌》改编,配合校本课程口风琴齐奏,创编了《同一首歌畅想曲》,并通过270名阳光少年用歌、琴、舞蹈表演,展示着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同一首歌畅想曲》是学校艺术特色的缩影与象征,代表着全校师生与兄弟学校师生共同畅想同一首歌的美好愿望。

此外,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很多生动、活泼的艺术教育形式。创编了一套课间操,把音乐、舞蹈、体育结合起来,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美感,创编操的最后是五分钟自由表现音乐,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自编动作,自由表演。

艺术教育的实践证明:美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升道德修养,促进智力发展,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对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都具有促进作用。我们对4至7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经过器乐学习的学生,在智力发展、学习成绩、自我约束能力、良好性格、吃苦精神等方面都优于其他学生;经过形体训练的学生站、坐、立、行等姿态优美,仪表端庄,举止大方;经常参加艺术活动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强,沟通能力显著提高,非常喜爱这种特殊的学习方式。

我校自2003年开始,每年在1~3年级开设形体课,4~6年级开设口风琴课,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均有明显进步。特别是近两年,学校经历了地、市级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和标准化学校验收等,艺术教育办学经验得到了广泛的高度赞誉,成为远近闻名的艺术特色学校。在全国、省部级及局内的各项艺术比赛中已获奖500多项,学校合唱队、器乐队、表演队在全国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美术参赛作品多次获得河北省团体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学校为高一级院校输送了大批艺术特长人才,1992年就已被河北省教育委员会授予“河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校本课程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