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娟
新生儿窒息产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贾小娟
目的 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本院妇产科及儿科发生新生儿窒息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给予患儿常规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呼吸道清除﹑祛痰﹑供氧﹑保暖等处理, 对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经过治疗后有2例患儿死亡, 其余的34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率为94.1%。结论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护人员应对产妇的产前检查以及围产期保健提高重视, 尽量防止新生儿窒息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状况应及时给予处理, 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呼吸循环。
新生儿窒息;产前检查;临床疗效
新生儿窒息在产科及儿科临床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 其主要是指新生儿缺乏健全的呼吸功能和其他相互交换的能力, 从而导致无法正常呼吸[1]。经临床研究发现诱发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很多, 比如:早产﹑过期妊娠﹑脐带绕颈等因素, 如果窒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可能会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造成影响, 严重者会诱发患儿死亡。因此, 对新生儿的监护措施一定到位, 本文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以及儿科发生新生儿窒息的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的研究, 对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36例患儿均为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妇产科接生的新生儿, 其中男20例, 女16例。产妇的年龄最大者35岁, 年龄最小者23岁, 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6.8岁。36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中, 重度窒息4例(11.1%),轻度窒息32例(88.9%)。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依据的是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 评分介于4~7分的为轻度窒息, 评分为0~3分之间的则为重度窒息。
1.2 方法 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基础:保证新生儿呼吸道的通畅, 因此, 在发现新生儿有窒息状况时首先要对患儿的口﹑鼻以及咽喉等进行分泌物的清理, 在进行分泌物的清理过程中可以借助一次性吸痰管人工吸痰, 将呼吸道内的分泌液清理干净;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关键是保证呼吸循环的畅通性,所以在治疗过程中, 要用鼻导管或者面罩给氧, 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头罩给氧, 这种方法易于操作﹑给氧效果显著而且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对于Apgar评分介于0~3分之间的重度窒息新生儿, 在给氧过程中还需要联合胸外心脏按压, 这样才会更好的使患儿恢复正常的呼吸。
1.3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的分析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 2例患儿死亡, 其余的34例患儿经过治疗后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治疗有效率为94.1%。对患儿在刚出生时的Apgar评分进行统计, 平均为(3.7±1.6)分, 经过10 min的治疗后, 平均评分为(7.8±0.8)分, 较新生儿刚出生时的评分有显著的提高, 此结果证明治疗后患儿的窒息程度有明显的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窒息是产妇在临床分娩过程中出现较多的现象之一,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很可能导致患儿留下后遗症,严重者还会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因此, 这需要医护人员一定要及时发现新生儿存在的异常, 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患儿恢复其正常的呼吸, 尽可能避免出现后遗症甚至死亡的情况。对新生儿窒息的诱因进行分析发现, 胎儿自身﹑母体以及分娩三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 通过临床统计发现, 新生儿脐带绕颈﹑羊水过少以及胎盘功能异常是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三个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新生儿窒息位居早产儿病死率的首位。新生儿窒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有:内脏组织﹑代谢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等功能的损伤, 常见病症有:低血氧症﹑高碳酸血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此孕妇在妊娠期间要定期做好产检, 一旦发现胎儿有脐带绕颈或者胎盘内羊水过少的情况便于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 在临床上发现新生儿窒息的现象后, 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 可以有效的帮助患儿恢复正常的呼吸循环, 从而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治愈率;另外, 孕产妇定期做产前检查, 及时排除新生儿窒息的母体以及胎盘等诱因,对于减少临床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1] 杨淑芳, 夏月华, 鲁小青.新生儿窒息92例产科因素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08):953-954.
716100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