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理习题教学提高学生物理成绩

2014-05-20 17:11潘忠
成才之路 2014年10期
关键词:物块斜面习题

潘忠

物理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与现象的科学简化、科学抽象和物理化模型。习题解答,是对解决问题的一种模拟,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 物理习题的作用

(1)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对于学习的新知识,理解只是表面的和片面的,并不能完全理解它们的实质和意义。只有通过适当的具体习题的解答、与广泛的实际材料结合,从多方面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才不会片面化。如学生初次接触牛顿运动定律时,总有不少学生有一种误解,即只有合外力才能产生加速度,而每个力不能产生加速度。这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进行练习,加深认识,理解每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理解力的独立性原理。

(2)深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由于综合题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多且较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要灵活运用概念、规律,把所学的知识变活,这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的一个过程。例如,在图1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370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kg和mB=0.2kg ,B所带电荷量q=+4×10-6C ,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处在弹簧限度内,B电荷量不变。取g=10m/s2、sin370=0.6 cos370=0.8. ①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②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Ep =0.06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间功率。

思考:①题眼突破:1)“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光滑斜面”说明静止状态A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拉力平衡。2)“使A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隐含内容: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AB间绳上的拉力为恒力。3)“B的电势能增加了△EP=0.06J”隐含内容:MN的长度。②解题工具: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速度、牛顿第二定律、速度-位移公式、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③解题关键:由M到N的过程对B:qEs=△EP;由M到N的过程对A:v2=2as;对A、B受力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组可得拉力F。

总结方法:如题中出现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物体用绳杆之类物体连接时,要特别注意找出各物体的位移大小、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关系,这些关系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培养学生运用教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①物理定律和公式多用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表示,而物理习题一般以物理规律为指导,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通过解题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了解物理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否则学生可能对公式或函数关系理解不清,忽视物理事实的限制,而将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简单地数学化。如果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就可理解实质。②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做好两个转化,即先将物理问题根据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将数学问题按表达式各量的物理意义转化为物理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解答练习,才能掌握这种“转化”方法,而只有这种方法掌握了,才能谈得上具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库仑定律的理解,F=KQq/r2 ,当r→0时,F→∞是否正确?在数学中是正确的,但在物理学中是不正确,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运用条件。

(4)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主渠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习题的解答,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准确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症结,之后对症下药,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牢牢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如图2,一粗糙斜面AB与圆心角为370的光滑圆弧BC相切,经过C点的切线方向水平。已知圆弧的半径为R=1.25m,斜面AB的长度为L=1m,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外力F=1N作用下,从斜面顶端A点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当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物块沿圆弧滑至C点抛出。若落地点E与C点间的水平距离为x=1.2m,C点距离地面高度为h=0.8m (sin370=0.6, cos370=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 物块经C点时对圆弧弧面的压力。2) 物块滑至B点时的速度。3)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这道题是多过程问题,实际是多种运动规律的组合,根据题意学生应知道这题隐含条件。如“斜面AB与圆心角370的光滑圆弧BC相切”说明AB与OB垂直,C点相切水平说明OC为竖直方向,可推知斜面倾角为370,又知物块由C点开始做平抛运动,进而推知物块在C点的速度。应用的知识,有平抛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圆周运动的规律。本题主要考查运动过程的分析,要把转折点的速度作为分析重点,能够考查学生对这些重要知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习题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面。①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知哪些量值、求什么量值上,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包含在哪个公式中,将已知量带入公式中求得结果,而没有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和受力情况认真分析,只要结果不要过程。②缺乏正确的解题思维习惯。正确的思维过程,是应从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入手,分析物理过程和受力特点,在此基础上列方程求解。

(2)教师的教学方面。①“大运动量”训练的题海战术。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既没有明显收效,又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②忽视学生认知规律,片面追求高难度、高密度。学生思维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的被动局面。

习题教学,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在该阶段的能力水平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时,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目标、学生心理、能力水平特点,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不断调整和重组优化习题教学。

(浙江省义乌市私立群星学校)

猜你喜欢
物块斜面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斜面之上探动能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2016年江苏卷第14题的进一步探析和论证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物块在倾斜匀速运动传送带上的几类运动情景
一题多变 搞定斜面上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