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修补研究述评

2014-05-20 00:09尹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述评

尹楠

摘要:从1974年至今,会话修补研究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基于此,在回顾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学者们对于会话修补领域所开展的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国内会话修补目前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以期推进会话修补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会话修补;述评;研究深度

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152-02

1国外对会话修补的研究

早在1974年,Sacks[1]等人就开始对自然言语中的修补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会话修补在会话中是显而易见的现象,它既能解决话语双方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又受制于语轮的变化。而3年后,Schegloff[2]等人发表的文章则标志着西方研究学者们对会话修补系统研究的正式开始。作为该领域的先驱,Schegloff等人最早提出了修补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结构等。概念上,他们区分了修补和纠错,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纠错”指的是用正确的来替代错误的,但“修补”却不一定以错误的出现为前提,其含义比较宽泛,除了纠正错误以外,还包含消除误解、澄清误听、搜索词语、自我编辑等。在会话分析研究中,采用“修补”而不采用“纠错”是因为前者的覆盖面更广,更能捕捉到言谈应对中的会话修补现象。在基本结构上,他们认为一个修补结构有三部分:修补源或失误源、修补的发起和修补的执行。除修补源外,修补的发起和修补的执行位置是不固定的。在修补分类上,根据修补诱发者和完成者的不同,将会话修补分成四大类: 自我诱发的自我修补、他人诱发的自我修补、自我诱发的他人修补和他人诱发的他人修补。他们的概念理论、内部结构模型和分类标准为后来的研究学者们所广泛借鉴,可以说他们的研究对于会话修补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Schegloff等人的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不少西方学者的兴趣,他们纷纷围绕修补的内部结构、修补的功能、修补的策略、修补的分类以及自我启动自我修补是否具有优先性,即是否优先于其他类别修补等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时至今日,会话修补现象在国外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所涉及到的学科也不断增多,不仅引起社会语言学家的兴趣,同时也吸引了认知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语用学家和计算语言学家的目光,取得的成果日臻丰富成熟,在研究修补类别上,既有大量的自我修补研究,同时也不乏有关他人修补的研究;在研究所使用的语料上,既有针对自然言语(日常会话)的研究,如有的采用航空公司旅行信息系统语料库对修补各间歇阶段进行详细分析[3],有的对医患交流话语中的修补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4],也有研究非本国语说话者的修补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第二语言自我修补模式和外语课堂言语行为研究;就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来说,既有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方法,也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设备,如借助于词形标注器、句法分析器和分析软件等进行的基于计算机的研究,还有的凭借实验方法来检验和求证某些关于会话修补的假设。总之,在过去的近40年里,会话修补研究在国外硕果累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国内学者们这些年来在会话修补领域也做了许多的研究。

2国内对会话修补的研究

国内的会话修补研究较之国外,晚了十余年。国内学者中最早起步的是何自然[5],在其1988年出版的《语用学概论》中,曾经简要分析了自我修补和对方修补两种现象,但并未对其作深入的探讨。自那以后的近十年间,国内鲜有学者涉猎这方面的研究,可见,会话修补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国内学者的关注。直到1996年李悦娥发表了《会话中的阻碍修正结构分析》[6]以及她同年出版的专著《语言交际中的障碍的修正》[7],才将会话修补理论正式介绍给国内,这也标志着会话修补研究在中国的真正开始。由于西方研究学者对自然言语的研究远远先于我们,会话修补在当时对国内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研究领域,在那之后的7年时间里,无论从研究人数还是从成果的数量上看都极为匮乏,经统计,此期间发表在全部期刊上的该类文章才不过十余篇。这些研究主要以引进国外理论和介绍其研究现状为主,对会话修补进行了介绍和综述性研究,在当时为国内研究提供了一些信息,拓宽了思路。从2004年起,会话修补才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兴趣,主要表现在研究人数逐年增加,发表的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也开始逐年增多,无论从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角度上看都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就研究类型来看,既有对国外相关理论的介绍和探讨类研究,也有关于具体修补类别的实证性研究;就研究内容的多样性来说,既有针对日常话语中的修补现象研究,也有针对专门机构或场合,如法庭辩论、电视访谈类节目和医患话语中的修补研究,同时也不乏课堂上师生会话修补研究;不仅有对单一修补策略的研究,也有对修补机制类型、启动技巧、策略、功能等全面、系统的研究;就研究方法来说,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少量采用定量分析;既有采用大规模语料库的研究,也有个案研究;就语种来说,不仅有使用英语语料的研究,也有使用汉语语料进行的研究;就理论运用和研究角度来说,不仅有运用心理语言学理论和言语产出理论为框架的研究,也有基于认知和语用理论的研究。

3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

尽管目前国内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研究方法和角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但笔者还是发现这其中高质量的文章并不多见,因为截至目前,笔者借助于中国知网在其中分别输入

关键词“会话修正”和“会话修补”,共得到相关文献116条,其中期刊论文55篇,而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为16篇,仅占期刊论文总数的29.1%,硕士论文57篇,占了相当数量,而博士论文仅为4篇,可见国内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做得还不够细致和系统,研究的水平和深度尚需进一步提高。以下提出具体的几点不足和努力方向:

3.1在会话自我修补的分类上,国内学者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大都直接采用国外学者Levelt[8]对自然言语的分类法和Kormos[9]对第二语言研究的分类法,分类比较单一,只有李悦娥等极少数研究者大胆提出自己的分类方法,我们在敢于质疑和理论创新方面远远不及国外学者。

3.2在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上,学者们大都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而定量研究尚显得不足。

3.3在用于分析的语料上,研究者大多采用课堂教学或口语考试的语料,而会话修补是说话者在自然言语交际过程中对话语错误所做的纠偏行为,应针对自然发生的言语进行研究才更有意义,因此应广泛收集L1和L2语境下的英语以及汉语自然语料,并着手建立口语语料库,用于分析和研究。

3.4在修补类别上,国内研究大都集中在自我修补上,而关于其他类别,如他人诱发的他人修补,自我诱发的他人修补等研究并不多见。

总之,国外对会话修补的研究远远先于我们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研究更为细致和深入,取得的研究成果自然也更丰富,而国内近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从数量上来说很可观,但优秀成果相对较少,主要是由于目前尚缺乏能够长期专注并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学者,且学者们研究的视野有待于拓宽,研究方法也有待于改善,以推进会话修补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Kormos J.A new psycholinguistic taxonomy of selfrepair in L2:A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retrospection[C]∥Even Yearbook,ELTE SEAS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1998:43-68.

[2]Levelt W.Speaking: 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Cambridge: MIT Press,1989.

[3]Nakatani C.& Hirschberg J.A speechfirst model for repai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C].In proceedings of the 3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1993.

[4]Platt C.B.& MacWHINNEY. Error assimilation as a mechanism in language learning[M].Child Language,1983.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李悦娥.会话中的阻碍修正结构分析[J].外国语,1996,(5).

[7]李悦蛾.语言交际中的障碍的修正[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

[8]Schegloff E.A.The preference for selfcorrec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of repair in conversation,1977.

[9]Sacks H.,Schegloff E.A.& Jefferson G.A.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1974.

猜你喜欢
述评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