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贵
摘 要: 要降低体育课堂教学训练中的事故发生率乃至避免体育事故的发生,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构建起有效防范意外事故的四种能力:即学情把握能力,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敏锐的课堂观察能力和较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关键词:体育课堂 意外事故防范 教师能力
国内有关专家曾作过统计,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故要占全部学校事故的30%~40%。体育伤害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工作压力。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被学生的安全问题束缚住手脚,不敢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如何有效防范体育课堂意外事故,保障体育课堂的安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既有所收获,又能保证身心安全,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如果广大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够构建起有效防范意外事故的能力,就可以将体育课堂教学训练中的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甚至避免体育事故的发生。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略谈一下体育教师基于课堂意外事故的防范而应当构建的四种能力。
一、学情把握能力
从一些体育课堂学生伤害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因素是导致体育课堂意外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运动习惯、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发生意外事故的隐患。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准确、全面、细致地把握学情的能力,有效地消除意外事故的隐患,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那么,体育教师应如何构建自己的学情把握能力呢?
建立学生体育档案,是构建学情把握能力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每学期一接手教学班级,就应该立即为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建立体育档案,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档案、体育运动档案和学生性格倾向三大方面。 第一,身体健康档案,主要从学生的既往身体健康状况和即时的健康状况两方面入手创建。既往身体健康状况重点记录学生有无重大疾病史(如心脏病、癫痫病等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病患)和身体受伤史(如有无骨折、肌腱损伤等伤情)。这些情况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询问、问卷调查或询问校医、班主任等方式来获得,为掌握更准确、更全面的健康情况,体育教师甚至可以到学生以前的学校去深入了解情况。当然,对于掌握的这些健康信息,体育教师不能随意泄露,必须尊重并保护学生的隐私。即时身体状况重点记录学生的体质状况:体型的胖瘦状况,是否过胖或过瘦;体质强弱状况;肺活量状况以及上课前有无感冒、发烧等身体不适的状况。第二,体育运动档案,主要记录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主要包括体育运动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等)、良好的运动习惯(如认真做好运动前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和服从指挥、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以及安全搬运器材的良好习惯等)和运动状况(平衡性、动作协调能力、运动技能、运动的强弱项等)。第三,性格倾向档案,主要记录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倾向,如自我表现欲强弱、好动性、冒险性、脾气等方面。
体育教师通过调查或课堂观察等方式全面地把握学情,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只有教师全面把握了学情,在课堂上指导训练时,对于学生的照顾保护、重点的关注和管理、训练任务的分配、小组的划分、小组长的安排、活动量的多寡等方面,才会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得其所,各受其益,有效降低课堂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二、对运动危险的预见能力
体育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教师对运动项目本身存在的危险缺乏预见,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部分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等)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很强,学生又往往年轻气盛、争强好胜,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因此,教师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对于防范意外事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学会结合课堂所要讲授的技能或训练的项目从学生、教师和场地器械三个方面充分预见出可能隐含的危险,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首先,学生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着装、运动意识、习惯、性格以及学生的体质等方面入手。如篮球训练课,要考虑学生的着装问题,尤其是要预见学生是否都穿了运动鞋,有没有穿皮鞋的现象,课前要重点检查易带来安全隐患的运动鞋的穿着情况;要预见学生运球或相互对抗练习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否都具备,应当强化学生哪些自我保护的意识,指导他们重点保护哪些部位,并要教给他们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要预见哪些学生因其性格因素要在活动前做重点提醒,提醒其时时不忘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
其次,教师方面,可以从课前活动、教学内容的设计、重点看盯的对象等方面入手分析。如教师对课前准备活动是否高度重视,有无设计课前活动这一环节,课前活动能否有效地活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相关部位或关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一些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是不是全面、到位,设置的体育项目是否适合学生,本节课的运动强度、时间是否合适;完成技巧性动作时教师讲授的辅助方法是否恰当,所有这些会不会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学生分散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重点看盯好哪几类学生等。
最后,场地器材方面,运动场地是否平整,有无杂物(小石子、碎玻璃、树枝之类的杂物等),器材(如单杠、双杠、吊环之类)是否牢固,器材的摆放是否科学合理,学生在场地或搬运器材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出预测,并制定出相关对策,防患于未然。
三、敏锐的课堂观察能力
从一些课堂意外伤害事故案例,尤其是一些猝发事件的发生原因来看,多数事故在猝发之前,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一些身体反应的不良症状,而这些症状如果被体育教师所忽视就会错失补救的良机。由此看来,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敏锐地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和一举一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运动过程中学生的气色、面部表情、呼吸等方面有无异常,尤其要制止学生带病运动,以免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其次,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准备活动期间是否积极参与,重要关节或部位的预热是否到位;训练过程中的动作是否超出规范、是否存在用力过猛等方面的现象,对于一些有危险性的动作要及时纠正或叫停,以避免出现意外。最后,教师要观察练习过程中有无学生随手乱放器材、不规范使用器材(如跳高过程中用于保护学生的垫子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偏离等)等现象。总之,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需要始终关注课堂,心系学生,要眼观六路,观察到课堂上、训练场地的边边角角,注意到每一个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四、较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体育课堂往往因为班额大,学生数量多,练习的项目多,学生容易分散,教师组织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一部分体育教师体育技能较强,但组织管理课堂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容易导致课堂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因此,教师要构建起组织、驾驭和管理课堂的能力。一方面,教师要具有课堂组织能力,能将课堂组织得科学又合理。教学内容方面,按照教学计划和设计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组织进行;训练方式方面,组织合理,集中讲授训练和分组练习有机结合;小组训练人数方面,分配合理,避免有些项目由于人员过多造成混乱而发生意外。例如400 m计时跑,如果同时安排十几名学生参加,学生都想跑内道,就有可能有学生在内道超人时被后面追上来的同学绊倒而出现意外。不同项目的场地分配方面要合理,有危险的项目要隔开适当的距离(尤其是投掷类项目,造成伤害事故的概率极大),以避免学生在场地中乱窜而造成伤害。另一方面,教师要构建起驾驭和管理课堂的能力,要做到管理严格,令行禁止,监督到位。一是体育教师在课前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申明纪律,严格要求学生,课堂上不允许有嬉戏取闹、任性蛮干、动作粗野、违反运动规则的行为举动,使学生养成服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二是课堂中体育教师要监督学生的一举一动,一旦有违规现象或危险举动,要严加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崔运坤.福州市中学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黄晓灵,黄菁,叶春,等.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现状及成因——以重庆市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