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永宝
近几年来,浙江省泰顺县在农机购置补贴推动下,每年新增农机具800台以上,2010年甚至超过1500台。从一定意义上讲,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民致富、实现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和工具。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对泰顺县农机化发展现状、态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并指出,国家应根据山区地形、地貌特点和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不失时机地推动丘陵山区农机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节支增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努力。
(1)山区地形复杂,田块分散,坡多路陡,农田土层深浅不一,田坎高低悬殊,自然条件制约着农机化的发展,农民种地只好采用畜力和人工作业。这种状况未能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对这些地区的农机化投入甚少,包括近年出台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与山区农机化需求差距较大。
(2)农机维修网点完全是自发性和季节性的服务组织,缺乏扶持,存在机损没法修或没人修的状况。维修网点建设缺乏规范化管理,维修业务素质、技术水平低,质量标准不一。
(3)对山区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制、开发、试验、示范的扶持力度十分薄弱,特别是山区农机化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现实需要。近年来,国家积极扶持研制和开发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特别是大中型农业机械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对适宜山区丘陵地区耕作、收获农机具研制、开发、试验和示范的力度相对不足。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不够,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和分析山区农民的需求,使得开发和研制的机具种类不适应山区农业生产,存在着农民“想用而不知道用什么”的问题;二是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及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缺乏,不能及时有效地将先进适用的农机具在丘陵山区进行试验和示范,存在农民“想学而无从学”的问题。这些因素使山区农机化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现实需要。
(4)对农机化重要性认识不够。近年来基层农机专业管理人员人数逐渐减少,部分农机管理人员不清楚农机化在农业现代化中该是什么样的角色,认为农机工作可有可无,忙于其他工作,无暇顾及农业机械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影响了农业机械的发展速度。
实现山区农业机械化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政策,让山区农民享受国家购机补贴优惠政策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加强补贴机具价格管理和质量监督,杜绝不道德经营商利用补贴政策浑水摸鱼,确保生产质量过硬且适应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微型农机具。
(2)正确认识农机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顺农机队伍管理体系,确保农机管理队伍的稳定,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机队伍。加强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通过学习使基层农机管理人员树立起做好一名优秀农机化宣传员、管理员的意识,一心一意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贡献。
(3)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多,加上农资物价上涨,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差,机械化水平低,由此引起的农田抛荒、耕地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山区也非常突出。要解决这一党委政府关注、农民关心的大事,必须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机械化种田。一是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激发农民购机积极性,营造农机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利用广播村村通、乡政府宣传车、乡干部和村干部对农户的面对面宣传,推荐新农机、新技术。二是加强农机化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指导服务。当前在山区从事农业生产的剩余劳动力年岁高,文化水平低,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机化的发展。加强技术培训,建设农机、农技队伍,在农业生产大忙季节进行技术指导,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很有必要。
(4)相关管理部门应转变过去“对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无对策”的任其自由发展的观念,要及时了解、看到和抓住客观上已经存在的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提高农机购机补贴的额度,有力地促进丘陵山区的农机化发展,使农业机械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效益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