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杨
摘 要 自进入21世纪,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通过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国内高校的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快速发展。本文通过把握新时期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对其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为高校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 教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inland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GUAN Ya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03)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minority education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for i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by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o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university, for the growth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aught to help build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for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to provide new ideas.
Key word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management
1 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分析
在高校学生教育及管理工作中,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是一项较有难度的工作。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很多方面都与汉族学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是建立高校少数民族教育及管理模式的重要条件。
(1)民族自我意识较强,小团体现象常见。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他们长期生活在远离喧哗的边远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民族特色、经济生活、风俗文化的熏陶下,他们继承了本民族独特的情感意识,形成了率直、豪放,粗犷不羁的民族性格和独特的民族意识。民族意识具有民族性与敏感性。在大学校园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主要表现:一是民族情感较强烈,自我意识强,维护个人及本民族荣誉的心理较强;二是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地位等问题一般比较敏感。过强的民族意识,使少数民族学生往往聚集在本民族同学的小圈子内,基本上只和本民族同学交往,形成小团体,人际交往能力大大下降。由于与汉族同学交流甚少,而汉族学生缺乏对其民族风俗习惯的了解,致使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和其他同学容易产生摩擦与误会。
(2)文化课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滞后,这部分学生汉语听力、口语表达、写作能力以及计算和外语等相对汉族学生普遍较差。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较薄弱,汉语言应用能力较差,所以师生间日常交际出现困难,不能完全的理解及接受老师所讲内容的现象。再者,由于缺乏有关内地文化必备的知识和素养,他们不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再加上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汉族教师存在着一定差异,又进一步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以上状况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没有端正的态度、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安排,自学能力大大下降。更有甚者自暴自弃,完全不顾校规校纪,经常逃课,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3)心理素质脆弱,易自卑。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脆弱,在大学校园的学习及生活过程中,易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①由家庭经济困难所引发的自卑心理。在内地高校,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家庭收入有限,经济相对贫困。虽然国家对其上大学的学费以及生活费用给予了很大优惠及帮助,面对校园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一些人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深深的自卑感。②由学习因素而引发的自卑感。如上所说,由于地理环境及教育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少數民族学生接受的教育较落后。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其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与迷茫。加之高校实行的是汉文教材、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基础比较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及不愿向其他同学及老师请教,学习热情大大减少,难以适应这种学习环境。与周围同学相比,在成绩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继而变得自卑。③由就业困难引发的自卑心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在饮食、语言等方面的特殊性和社会上对其固有的偏见,就业相对较为困难,就业压力较大。加上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心理有较大落差,从而自卑。
2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针对性工作方式探索
内地高校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内地高校要足够重视其教育管理工作。教育是通过内在的思想来管理人,管理是通过外在的约束教育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针对以上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正确认识并侧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在内地高校大学生思想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让其了解党的关于各少数民族政策,强调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宗教理论与我国多民族、多宗教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本民族习俗与宗教信仰的影响,对党的认识并不深入,对党的发展历史及理论知识了解并不多。因此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后,尽快建立培训班,对其进行党的关于各少数民族政策教育,明确其思想导向,帮助他们坚定马克思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念,增强其入党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思想上得到进步。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发展党员和培训骨干相结合,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党建工程。要做好高校少数民族的党建工作,就要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党员同学在各级学生组织中担任干部。这样不仅使其在日常事务中锻炼能力,更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影响及带动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在学习方面,要因材施教。首先,在他们入学初期,请一些富有经验的少数民族老师為其授课,加强基础课的强化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文化课成绩,增进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有效地消除了他们初到学校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其次,在其熟悉环境后,鼓励他们与周围同学进行学习上的交流,让汉族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改进学习方法,最终使他们能够进行自主而有效的学习。
在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培训。思想政治辅导员通过学习民族地域文化民族观念、风俗习惯,加深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的认识和了解,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自信心。使其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小团体,勇敢地面对融入到高校学生群体当中。其次,高校应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平台的简历,可以全面地、及时地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学习需求及就业需求,为其提供有效的信息。也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其自控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综上所述,正确地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地高校少数 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对他们在思想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爱护,在学习上耐心指导,为其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做了铺垫,也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