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静芹
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分析菏泽市中学开发武术校本课程的条件和基础上,探讨了牡丹区实验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考核评价等内容,以期为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探索出一条可供操作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武术 校本课程 开发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ddl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 Martial Art
——Peony District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of Heze City as an example
NI Jingqin
(Peony District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of Heze City, Heze, Shandong 274000)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case analysis, in the analysis of conditions and high school of Heze City Wushu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peony martial arts based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guiding ideology,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content, in order to form schoo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to explore a way to implement for operation.
Key words martial ar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开发利用武术课程资源,是拓宽弘扬民族精神的手段和渠道,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校以武术为校本课程进行了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以期为发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打造学校品牌,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价值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武术是一种文化资源,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武术也是一种教育资源,作为独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可以让青少年在身体运动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接受这种文化的熏陶,去体悟“技术后面的文化”。2004年3月,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就提到中小学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而且要增加武术课的比重。
初中阶段是学生兴趣养成与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脑力劳动强度逐步提高的阶段。增设武术课程和武术活动,能够协调身体的全面发展,消除大脑疲劳,有助于文化课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武术教学与训练进行武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使学生远离黄、毒、赌的侵袭;通过武术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树立自信心;①武术校本课程研究实施,利于达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完成初中学生运动参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目标。
2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和基础
2.1 国家政策的支持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就是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政策保障。②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给予了学校教学改革与提高的发挥空间,它的开发也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是学校彰显特色的切实可行性的路径。学校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在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③
2.2 区域武术教育资源优势
山东省菏泽市的区域优势为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菏泽古称曹州,是全国首批地级市“武术之乡”,菏泽人民历来崇文尚武,自古人才辈出,清朝科举中,荣获武状元2人,武进士30多人。流传至今的武术拳种如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等达39种之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菏泽市的武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武术组织、武术社团和武术学校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家、集体办、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社团1828个,武术学校近百所,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有36处,較有影响的郓城宋江武术院、曹州武术馆、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等,在校学生都在千人以上。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
2.3 学校重视武术课程建设
牡丹区实验中学自建校以来,体育教学就采用“教师专项分组轮换教学”的模式,武术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初中三年体育教学之中。为了促进武术课程建设,学校拨出专项资金,购买了大量的武术训练器材和武术训练服装。为了创设特色学校,让武术成为学校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与窗口,学校立武术教学为特色项目,并在2011年成功通过山东省验收,被评为“山东省武术特色学校”。目前,我校有体育教师8名,其中一名教师曾经是武术专业运动员,其他教师也都从事过业余武术训练。这些都为我校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3 菏泽市牡丹区实验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3.1 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指导思想
首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开发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战胜挫折的经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坚持以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指导思想。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第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武术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到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应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能力。
3.2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设计
3.2.1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表1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的准则,也是指导教学的重要准则。在制定武术校本课程目标时,既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做到切实可行,又要便于营造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氛围和武术课程可持续发展。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将武术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见表 1)。
表2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教学内容
3.2.2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教学内容
武术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是以国家和菏泽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为指导,以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为依据,依照学校的办学思路和育人目标,在充分发挥学校和地方的师资力量、器材设施、场馆(地)等优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将武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见表2):
3.2.3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阶段,要按照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需求,合理安排各水平段的教学内容。④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是每周安排一节武术校本课程,进行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技术训练和理论教学。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情景教学、教学比赛以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大课间活动,实施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英雄少年》演练;成立武术兴趣小组,通过第二课堂开展武术选项课教学与训练,使他们成为推广和实施武术校本课程的骨干和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成立武术活动俱乐部,在教师的引导下,到社区和学校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中进行汇报演出等,以扩大武术校本课程建设的影响力。同时,教师将武德教育融到课堂中,将武德教育以小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发学生对学习武术目的的思考,开展小讨论会,使学生在欢笑中接受“崇德尚武”的思想观念。
3.2.4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考核的评价
武术校本课程评价是检验校本课程开发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要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通过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以及课程建设评价包括课程管理制度、教材建设、校本课程实施保障、校本课程目标的达成等形式,对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进行评估。一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二是了解和掌握课程开发与执行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本课程倡导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建议
4.1 注重武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加强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武术师资的整体专业水平,是进行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前提。学校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制定周密的武术校本课程培训计划,建立健全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武术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和实施。此外,对具有武术特长的校内领导、课任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武术社团教练、社会武术爱好者,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和武术技能,创设平台,引导他们参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
4.2 编写适和本校特点的武术校本教材
现阶段的初中武术教学内容相对较为陈旧,且缺乏地方特色,很难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造成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上武术课、丧失学习武术文化热情等被动局面。因此,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创编一些简单易学,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符合地方特色的教材供教学使用,既保证武术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初中生的实际需求,又能将初中生学习武术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发挥学校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可以把传统武术的考试列入“体育达标”的标准中去,也可与教育有关部门商定定期举办全市中、小学传统武术比赛等。⑤
4.3 加强武术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教育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已经由一门简单的实用技击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民族瑰宝,它所蕴含的崇武尚德、刚健有为和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学体育重要的教育资源,成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在武术教学中,不能只把武术作为一项简单的体育项目,而是要融入文化的教育和道德的教育,通过肢体的运动,让学生感受“技术后面的文化”。只有发挥武术文化的教育资源,才能让广大学生在武术的身体动中体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体悟爱国、正义、进取、宽容,起到培养人格的作用。⑥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编号:pt20130332)
注释
① 刘正海.关于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施[EB/OL].[2012-05-20].http://www.jzyz.com/show.aspx?id=536&cid=43.
② 董翠香.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及措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3):221-231.
③ 孙宏茹,马占武,袁源.沧州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9:122-124.
④ 华方红.长春市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17-18.
⑤ 李圣,刘龙.传统武術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33-35.
⑥ 邱丕相.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