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芳
摘 要: 随着国内微课的引进,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是一种僵化的应用,教育模式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导致音乐学科微课系列不平衡发展。通过研究教材用微课解决实际问题,尊重教材,从而根据学科特点制作微课,确立播放载体为音乐课堂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 小学音乐 开发与应用
从微课产生背景看,微课是在国外翻转课堂出现之后为了适应其实施才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国内微课的引进,其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只是一种僵化的应用,教育模式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导致音乐学科微课系列不平衡发展,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但这并不是说微课在我国不能得到有效应用,只是教育理念与配套改革没有跟上,下面谈谈笔者对日常音乐微课教学的看法。
一、小学音乐教学应用层面的微课解读
参考相关文献可知,微课主要的载体是视频教学短片,该片中主要记录了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而有意识开展的教与学互动的全过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多媒体形式展示知识点,可以说是根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而成的学习资源包。需要注意的是微课并非一定要在网络环境下才能实现,也没有必要局限于在线资源[1]。其特点一是应用形式灵活多样,微课被引进的初衷虽然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如果处理得当,其在传统教学中的意义非常明显。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课前预习、课堂理解、课后复习。二是教学目的强,由于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就是为了向学生呈现一定的教学重难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有效辅助教学过程。三是主导性明显,因为微课是精心设计的课件,会引起学生的短时注意,引导学生跟着微课的主线进行,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从而不跑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更是如此。
音乐这门学科的特点非常突出,可以说是“听觉为主”、“结合表演”、“用心感受”的综合性心神凝练的感悟过程,非常重视实践与日常训练,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知识点很琐碎,并且不容易掌握,很容易让其觉得没有什么可学之处,随便听听就行,而如果单独进行知识学习,又会特别枯燥无味,挫伤其学习音乐的积极性[2]。因此,日常小学音乐微课教学中,教师挑选出有目的的教学短片与试听实践进行紧密结合,把小学音乐知识重难点进行提炼、加工,使之成为有意思的片段化“微课”,而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知识脉络。教师再结合不同年级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自身教学需求,有机融合到自己的音乐教学中,从而增强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可以说小学音乐微课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解决资源共享问题。
二、小学音乐微课开发与应用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文对于微课的解读可知,微课的价值非常明显。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音乐教师减少工作量,避免重复讲授,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在音乐课堂上偶尔引入微课,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保持学生注意力,增强课堂效果;微课设计是对教师技能的促进过程,加强教学互动。但是在实际设计与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1.教师对微课内涵理解不深入。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微课的概念根本弄不清楚,不知道微课与微视频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区别,也有的老师认为微课就是微课程。这种简单理解并不只是我国对于微课引入时间较晚的问题,除了在理论层次上的不理解,还有在实际教学中的无法深入与脱离等。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很容易陷入忙于教授曲目,而忽略教学研究的误区,他们认为音乐对于小学生来说,无需理论指导,单纯听听唱唱就行。大部分小学音乐教师能够阅读微课相关学术论文的非常少,更不用说有意识地对微课进行日常设计与探索,他们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或者有很多教师为了参加微课大赛,在不理解微课内涵的前提下就盲目被动地进行微课设计制作,没有把握其实质的情况下无法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2.教师设计制作微课困难重重。
微课引入时间还是比较短,一线教师在微课设计上的实践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很多一线教师在认可微课的过程中顾虑重重。一是教学任务比较重,再抽出时间进行微课开发,时间过于紧迫;二是一线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方面经验明显不足,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不仅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而且使得微课水平参差不齐。在微课开发过程中,教师往往迫于压力进行微课开发工作,如参加教学竞赛和课程观摩,真正完整地进行微课开发、教学、效果评定等这一完整流程的经验并不多。短时间内要全面进行微课教学,显然现实阻力较大。基于这些现实困难,学校可以组织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最基本的微课开发、运用技巧,加强新媒体设备的规范操作,提高新媒体设备的利用效率。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观念,接受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学习微课开发、设计、使用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教师的微课应用策略不合理。
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微课往往过于单一。本该作为课前预习的微课用来进行课堂讲授,这样不仅达不到微课教学效果,而且浪费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微课类型不适合当前教学任务的情形。如“管弦乐器”微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播放一些“木管乐器”方面的微课,反映了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不足等问题。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除了上述问题外,部分学校的媒体设备跟不上微课的技术需求,设备严重落后。还有很多教师对微课教学有排斥心理,对这一新生事物不愿接受。学校领导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微课这一新生事物不够重视,这在学校大环境下给开展微课教学设置了阻力。需要上级部门进一步开展工作,普及微课教学,改变教学观念。
三、小学音乐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有效策略
1.研究教材,用微课解决实际问题。
音乐教学要遵循教材本身的审美性、艺术性原则,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开发微课的过程中要致力于解决学科实际问题。
首先,音乐教材知识点分散,教师教学的重点性不强。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欣赏音乐的美,提高审美情趣,而且要在此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音乐基本素质。如学一些乐器,或者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音乐教学涉及的知识点众多,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了解不够,对知识点不够熟悉,往往就会走进知识的迷宫。微课教学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单一,并且做到循环利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视频课程的储存性、可循环性等特点,基本解决知识点分散,而教学资源有限的实际问题。
其次,微课教学能够基本满足个性化音乐教学的实际需求。音乐课程涵盖范围较广,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趋于分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强烈。在当前实际教学中,这一个性化学习诉求基本得不到满足。学生同班上课,学习相同的内容,使音乐教学流于形式。微课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作不同的学习视频,一种乐器一个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不仅节省学习时间,而且教学更有针对性。
再次,传统教学达不到实际音乐教材要求。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使课程教学要生动、活泼。传统教学达不到这一基本要求,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音乐视频,在准备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要求自主编辑内容。这种教学形式的转变,不仅使课程内容得到扩充,讲课形式更生动,符合当前音乐教学的本质特点。
2.尊重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制微课。
音乐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将教材中的乐器教学、音乐欣赏等内容分门别类进行研究梳理,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微课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尊重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将音乐课内容进行适当扩充,使音乐教学更迎合班级学生的现实需求。
首先,音乐教师将教材中现有的管弦乐器教学分为“弦乐器组”、“打击乐器组”、“铜乐器组”、“木管乐器组”、“色彩乐器组”五个部分。其中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将每种乐器教学分配到擅长这种乐器的教师身上,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不同年级的教学需求开发微课视频课程。在“铜管乐器组”的微课视频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结合三年级的“同伴进行曲”;在“木管乐器组”微课视频开发的过程中,教师结合二年级的“单簧管波尔卡”等。
其次,音乐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化教学模式,优势互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内容不同,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尽相同。在微课开发制作过程中,教师分成不同小组,对不同内容进行合理搭配。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资源,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目前,音乐教师初步完成了《摇篮曲》、《美丽的黄昏》、《认识口风琴》等微课的视频创作,这对下一步的音乐微课视频开发制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可以互相讨论,共同提高。音乐教师在不同的微课制作过程中,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在交流的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促进和提高。
3.确立载体,为音乐课堂提供服务。
首先,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校园黑板报,进行音乐微课预习工作。微课教学内容单一,时间较短,针对性和目的性强。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学节奏非常快,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实现预习,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学校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校园天地栏目进行课前预习工作,这对音乐课的教与学都是很好的帮助。
其次,教师尝试在现实教学基础上,引入微课教学。音乐教师进行完实际的教学任务后,进行微课教学。播放完微课视频后,有针对性地走入学生中间,进行个性化辅导。在后期课程安排和巩固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微课教学的预习工作。教师在后期跟踪过程中,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认为微课教学可以弥补当前音乐教学的诸多不足,并且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对管弦乐器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这与微课教学的生动性教学方式有明显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播放学生需要的音乐课程,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让教师在繁重的教学过程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互动交流。微课教学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大容量地播放音乐视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再次,家庭多媒体设备满足微课的“补救式”和“个性化”学习诉求。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教学可以将教学资源下载给学生,学生利用家庭媒体设备进行音乐课程的重温和个性化学习。微课教学有着针对性强、教学时间短的特点,使得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让学生带回家,利用媒体设备进行再学习。以上这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微课开发和使用过程中,音乐教师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教学设备满足不了现有微课开发和教学;微课教学与现有音乐课程改革匹配程度如何;教学效果检验等,都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解决和验证。
四、结语
微课的开发和运用不仅能够弥补当前音乐教学的不足,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教师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教师可以有效性地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诉求展开教学工作,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同程度得到提高,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迎合未来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素质化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36-42.
[2]吕莉.“微课程”模式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13-06-26(22).
[3]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术,2013(04):19-21.
[4]井恒.“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4(0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