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2014-05-12 15:58曹文力
新课程·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培养方法小学教育

曹文力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并且持久性地坚持学习,它也是衡量学生学习品行的标志,更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因此,广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培养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教育;良好习惯;培养方法

古人言:“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这里我们可以感悟到,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小得到培养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之后就能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还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培养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成长。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方面的尝试,以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是否能够认真听讲决定着他们学习成绩的高低,一个学生若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就会出现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思考等现象。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去看、去想,教师要教给学生怎么去看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看到规律。还要让学生养成想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深刻,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想,敢问。还要培养学生会说的习惯,因为听在“说、看、想”中,“说”是重要的,“看、想”都是通过“说”来表达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说,这就极大地 促进了想和看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学习是在思考中达到的。通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疑问就不会想问题,就是属于被动地接受知识,那样只能是停滞,不会创新和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能够自觉地去提出问题,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努力思考,能够形成“想问、敢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学得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所以,参与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动手中才能体现着手脑结合,只有在学习中达到了手脑结合才能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比如说说、看看、摸摸、拼拼、摆摆等,要多开展一些有利学生的类似教学活动,使他们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涉及很多方面,我们这里只能是仅仅的三个小方面,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和探讨其他方面的习惯培养,使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好习惯,在习惯中成为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李同军.小学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10(04).

(作者单位 吉林省扶余市五家站镇中心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培养方法小学教育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