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跃庆
刘建华长篇小说《天宝往事》,是一部中国后近代乡村社会写实作品,作者站在中国十九世纪末的社会角度,以批判现实主义的眼光,将 “家国”命运一体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从而使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后近代乡村社会的一个样板式缩影。它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在给读者以强烈的文学通感体验的同时,于当下现实还具有两重积极意义,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本体的真实认知,二是对改革或谓改良以及 “家国”复兴之梦的启示。《天宝往事》运用独具特色的语言符号,采取传统的中国式叙事手法,对十九世纪末江右名宗刘氏家族的生活进行了再现,至少从文化上完成了中国式“家国同构”的历史演绎,并达到当代同类作品中的最佳叙事状态。
文化符号解构之一:“耕读传家”。就背景和故事而言,《天宝往事》可以说是当代关于晚清乡村社会题材中首部还原性写实作品。天宝古村刘氏家族,历代科宦迭出,清代帝师朱轼曾题“江省名宗”以赠。“墨庄”二字铸就了天宝刘氏家族的精神之魂,“耕读传家”于是成为刘氏族人遵循的不二祖训。中国的儒家思想在这里得到了最原始最本真的体现,《天宝往事》中大六爷、老芳爷、刘开柏正是儒家正统的维持者。到了清末民初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中重农抑商观念最终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痼疾,阻滞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萌芽,乡村社会所形成的旧的价值观念就再难以适从时代,家族的维存面临挑战,各种家族矛盾的激烈冲撞也成为必然,小说由此引发正题:穷则思变,改良变革,发展经济,开拓实业;这正与当时的国情有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维新思想,或者可视为是维新思想开始深入乡村社会的一种体现。而秀珠的开纸棚、办纸号、下南洋,正是晚清中国社会现实在动荡中转型的一个生动诠释。《天宝往事》对近代乡村社会写意价值所在,不仅是文学的,更在于其历史认知意义。
文化符号解构之二: “家国同构”。《天宝往事》时代背景,虽然处于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但“家国同构”仍然是当时的主流思维,其核心价值体现为忠与孝,其表现形式在小说中则更多地体现为“礼”。如秀珠婚嫁、芳老爷葬礼、族人出行祭告场面及五服不乱现象,读者可实实在在如临现场般亲身感受到它对纲常维系的重要作用,这于中国社会传统秩序的稳定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于华夏文明的传承也不无价值。而作品中刘氏家族的忠孝节义引申出的 “家国”观念,在刘家玉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个时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朝廷命官,桂平治吏劝农、平江兴矿造纸、减赋轻徭,无不以 “家国同体”观念行事。他之所以敢于打破旧规倾全力支持秀珠做“女雷公”,除却情感因素外,也是始于一室一族不兴何以天下家国兴的胸臆。与其互为映衬的秀珠创业,则以实业兴家形式诠译了基本的 “家国”观念。如果说,刘家玉的思想,是一种自觉的、形而上的 “家国”复兴理念,那么秀珠则属“家国”情怀之形而下的家族复兴具体实践。秀珠一介女流(下转第44页)(上接第18页),却通过做纸业振兴家族、改善经济、造福族人,不惜以香玉之身圆家族之梦,而正是这种朴实践行和实业振兴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敢于创新变革的思维与胆识。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天宝往事》于当下具有很重要的启示与警世意义。“家国同构”与民族复兴,说到底是一种国民文化理念,也是中国的传统精神,而当下国民失缺的正是这种理念与精神。《天宝往事》通一个家族的圆梦,为中国梦展现了历史的社会的文化根基,正能量不言自明。
文化符号解构之三:“海上丝绸”之路。无独有偶,《天宝往事》与当今社会发展理念也有个不期而遇的主题同构,这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简称“一带一路”,这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江西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上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海上丝绸之路”江西最具历史文化根基,甚至可直呼“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茶叶、夏布等也是江西历史上的外贸大宗产品。然而,正如作者笔下的历史事实是:海外贸易与陶瓷齐名或排第二位的应是江西的土纸,即便在清初实行海禁时,土纸仍从“弛禁”口岸大宗出口东南亚。宜丰及相邻的万载、奉新县,在明清时期成为中国最重要土纸产地,造纸业极为发达,产业工人有数万之众,汇集本省及湘、鄂、闽、浙、皖数省棚民,数百年间宜丰境内灰客、纸商如过江之鲫,天宝集市更是商贾咸聚,“三街六市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气象,一拨一拨的吴城纸商像候鸟一样,纷纷奔拥到天宝 ‘相纸来了。蜿蜒的耶溪里,一只只小帆船都向九岭大山深处逆水而上;宽阔的官路上,一辆辆马车尽朝物华天宝飞驰而来。”——这是作者对当时盛况的真实还原。
天宝土纸外运,其陆路通过驿道分走湖北、湖南、岭南,直达澳门、香港等地区;水路则从天宝耶溪入锦江到鄱阳湖重镇吴城,再装船下长江出海口,运往新加坡、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上千只满载宜丰天宝上好土纸的小货船排好整齐队伍,把宽阔河面挤塞得满满当当,一川江水,已然船舶路径。一阵经久不息的爆竹轰响,船队开始缓缓移动。一时间千帆竞发,浩浩荡荡,顺江而流;待一会船行加速,竟如一条飞龙腾云而去。”——《天宝往事》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江西为起点找到了另一个与陶瓷同等的历史依据。
文化符号解构之四:社会风情多元性。《天宝往事》虽然叙述的只是一个家族的故事,但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却关联着整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所显示的文化符号除上述几大重点外,还将诸多社会缩影嵌入其中,如刘开柏办培根书院、拐子举人和刘家玉送子留洋,反映了西学渐入、率风气之先的情景;秀珠顶纸绷、开庄号、银票通兑、实行股份制经营、拐子举人研发造纸机器等,则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开始进入一种较为成熟的资本运作,既是对明以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终结状态信号的透露,也是对中国将转入现代社会的预示。
细读《天宝往事》,处处珠玑,如在民俗风情的描写上,可谓是全景式的展示;人物塑造方面,那怕一个小人物如蟋蟀儿,寥寥几笔就活脱脱如现眼前;关乎爱情,尤其是秀珠与刘家玉的情感,干净而让人感动无语;人性描述遵循自然不带任何主观性,随故事发展而让人性自然展现。等等,这一切,都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尽显大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