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慧
摘 要:语文是诸学科的基础,而文学亦是人学。所以,做为教师,从引导学生对作者人格进行感悟谈起,接着告诉学生教师的切身体会,最后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结尾。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人格;教学体会;写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对作者人格进行感悟
言为心声,任何一篇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都寄托着作者一定境遇之下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可以把作家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来感悟作者的人格及作品主题。陶渊明的作品有诗有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这些都是教材中的文本,通过比较阅读便可以发现,《桃花源记》中的社会思想,《五柳先生传》中的“颇示己志”的“志”,通过分析这些内容,便可以发现一个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攀附权贵的隐士形象,也从中体会到了那种“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的矛盾和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的无奈。有了这种认识,再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便很容易把握其主题思想了。
二、告诉学生教师的切身体会
引导是教师的法宝,也是艺术行为。比如,在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时候,我是这样进行的:我说,在我很小的时候,依稀记得我父亲教给我背诵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当时我尚且不能够正确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是很清晰地记下了这句话。现在你们也读了这本书,为什么我父亲叫我背诵这句话?为什么他对这句话情有独钟?这句话为什么有穿越时空的能力?我上了初中,终于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加深了理解。这本书中心思想是什么?给了你们什么启示?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否读过此书?你们交流过读书感想吗?一连串的引导,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三、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破了学习的真谛,它强调一个“乐”字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让写作处在浓浓情趣中,否则写的文章不堪卒读。练习写作必须紧贴学生的性格特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描述他们的真实感受,亦可浅显一点,慢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综上所述,教学生学习语文要破臼除窠,不能循常习故,写作要写出内心感受,写出体会,要引导学生在兴趣上着力,让学生你追我赶,群情踊跃,多阅读,多借鉴,视野开阔;多练习,多取长补短,天长日久,必然熟能生巧,写出令人赞叹的好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 平山县小觉中学)
编辑 乔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