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玲
摘 要 通过分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实训条件与教学方法,指出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必要性。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在与实践专家研讨的基础上开发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将教学实践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
关键词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实训;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8-0082-03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Learning Areas//CHEN Minling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nature, content,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course called Tolerance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earning areas. Based on the competence analysis of graduates from mechanical school, and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with practice expert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work process in learning areas. Also, it combines teaching practice with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improves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s well as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Key words tolerance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training;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随着我国技工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如何开发出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和职业素质提高的“职业教育”课程,已成为我国技工教育关注的焦点。能力本位课程观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技工教育的课程改革更多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宗旨,通过完成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处理典型的“工作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使学生具备更高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
1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开发的必要性
课程性质与定位分析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技工院校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国家标准,正确认识机械零件几何公差知识,能正确使用量具测量机械零件等。因此,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践,所涉及的概念、标准和专业术语较多,抽象理论分析与实践技能要求高。在整个专业学习的课程体系中,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不但具有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工艺类课程的纽带作用,而且具有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因此,一般是在学习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为后续的钳工实训、机械制造工艺、CAD/CAM技术、机械加工实训等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打基础。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发了一系列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往往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仍然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目前,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材理论性的内容较多,没有很好地将工程概念和专业术语与工程实际相联系,对机械制造类专业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较抽象,学生学习困难较大,厌学情绪较为普遍。在内容设计上,公差配合理论知识和测量技术知识分开,二者之间缺少联系;教材内容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对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精密测量技术、先进测量仪器等内容介绍甚少;测量技术的内容与实践脱节较大,学生缺少适应和满足企业技能要求的训练。
实训条件与方法有待改进 目前许多学校针对这方面实训的设备投入不多,实训内容多为验证性学习,先由教师介绍实验目的、测量仪器使用方法以及实验内容的技术要求,接着进行示范,最后由学生操作。由于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工位要求,几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测量结果没有太大的差别,缺乏与实际生产的联系。学生在这方面知识的迁移能力不足,难以提高实践处理能力,不利于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学习领域的确定
学习领域内容调研
1)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分析机械零件结构、测绘,加工工艺编制,加工方法设计,整机装配”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在技术服务岗、制造和检查岗以及质量管理岗等岗位上,都要求具备零件或产品常规检测的知识和职业能力。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亦将越来越高,如要求具备使用先进的光电仪器检测精密零部件的能力。
2)与企业实践专家进行多次研讨,结合职业能力要求与岗位知识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职业能力要求的典型零件作为工作任务,巧妙设计融入公差制度与国家标准、通用计量器具使用、先进光电精密测量设备使用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适应产品质量检测岗位的工作能力。
3)为了创建更加真实的工作情境,学校加强与对口企业的校企合作,以企业生产的零件为载体来开发课程,所有任务的操作步骤完全按企业生产的图纸、被测零件、真实的测量环境来设计教学项目的具体内容。
以下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工作要求摘要:
①学习领域: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时间:第2学期。课时:60课时。
②职业行动领域描述:生产企业接受机械产品的订单后,由设备操作员、工艺员、设计员等生产技术人员根据产品要求,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生产加工,使用合适的量具进行检测判断其合格性,为产品精度设计或出厂提供技术依据。
③学习目标:熟练使用国家标准手册;读懂零件图样上相关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量具对零件进行检测并判断其合格性;正确选择和标注零件设计图样上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熟练检测常见类型零件的精度。
学习领域的制定 根据教学内容调研,最终确定了轴套类零件的检测等10个典型工作任务。从职业活动分析、岗位分析、学科体系进行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将10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中的学习领域。经过教学处理,以实现学习情境的具体化,满足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课程要求与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使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设计“轴套类零件的检测”等六个学习情境。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整体方案如表1所示。
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获得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价反馈来完成每个工作任务。随着“学习情境”的推进,采取“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如图1所示,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的评价方式
学习领域采用全过程跟踪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分组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更加能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加合理的量化标准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充分展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在教学中形成“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能力、实践经验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探索前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l.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1.
[3]马丽霞,孙志平,郭华东.基于工学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42-44.
[4]贾杏.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39-140.
以下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工作要求摘要:
①学习领域: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时间:第2学期。课时:60课时。
②职业行动领域描述:生产企业接受机械产品的订单后,由设备操作员、工艺员、设计员等生产技术人员根据产品要求,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生产加工,使用合适的量具进行检测判断其合格性,为产品精度设计或出厂提供技术依据。
③学习目标:熟练使用国家标准手册;读懂零件图样上相关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量具对零件进行检测并判断其合格性;正确选择和标注零件设计图样上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熟练检测常见类型零件的精度。
学习领域的制定 根据教学内容调研,最终确定了轴套类零件的检测等10个典型工作任务。从职业活动分析、岗位分析、学科体系进行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将10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中的学习领域。经过教学处理,以实现学习情境的具体化,满足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课程要求与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使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设计“轴套类零件的检测”等六个学习情境。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整体方案如表1所示。
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获得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价反馈来完成每个工作任务。随着“学习情境”的推进,采取“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如图1所示,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的评价方式
学习领域采用全过程跟踪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分组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更加能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加合理的量化标准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充分展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在教学中形成“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能力、实践经验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探索前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l.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1.
[3]马丽霞,孙志平,郭华东.基于工学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42-44.
[4]贾杏.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39-140.
以下为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工作要求摘要:
①学习领域: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教学时间:第2学期。课时:60课时。
②职业行动领域描述:生产企业接受机械产品的订单后,由设备操作员、工艺员、设计员等生产技术人员根据产品要求,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生产加工,使用合适的量具进行检测判断其合格性,为产品精度设计或出厂提供技术依据。
③学习目标:熟练使用国家标准手册;读懂零件图样上相关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量具对零件进行检测并判断其合格性;正确选择和标注零件设计图样上的公差及表面粗糙度要求;熟练检测常见类型零件的精度。
学习领域的制定 根据教学内容调研,最终确定了轴套类零件的检测等10个典型工作任务。从职业活动分析、岗位分析、学科体系进行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将10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中的学习领域。经过教学处理,以实现学习情境的具体化,满足基于工作过程一体化的课程要求与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使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设计“轴套类零件的检测”等六个学习情境。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整体方案如表1所示。
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获得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和评价反馈来完成每个工作任务。随着“学习情境”的推进,采取“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如图1所示,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与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4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习领域的评价方式
学习领域采用全过程跟踪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分组以及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相结合。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更加能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更加合理的量化标准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工学结合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充分展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在教学中形成“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能力、实践经验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探索前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l.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1):1.
[3]马丽霞,孙志平,郭华东.基于工学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精品课程的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42-44.
[4]贾杏.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