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园园
摘 要:一节好课,不在于教师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做了什么,成功地去做些什么,要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思维;情感;课堂教学
印度诗人和哲学家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应该像水一样去滋润学生,让学生肢体上动了,思想上动了,达到“至清”“至臻”,这也许不仅是“动”的效果,更是“动”的艺术。我们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呢?
一、让思维的火花旺燃于课堂之中
德国教育家亚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触动,那么学生美丽的“思维之花”就会盛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灵魂相互碰撞,一定会结出“智慧之果”,如何“开花”“结果”呢?我通常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针对每节课的内容,我会设计四到五个问题,学生通过看书,探究案例,讨论,思考得出答案。
例如,在讲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时,在新授课时学生看一个《工夫熊猫》制作秘籍,思考两个问题:
问题一:《功夫熊猫》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问题二:《功夫熊猫》获得成功对我们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掌握了文化创新的途径。
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有助于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主动走进课堂中来。
二、让抽象的知识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杜威说:“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学生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这说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要给学生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更好地接受这些内容。
比如在讲《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时,在第一环节“感受政府”中,我制作了一个幻灯片《腾飞中的兴安》,展示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兴安盟近几年的变化,最后拿出经济数据,
兴安盟近三年的财政收入
■
雖然GDP总体还很少,但在我们这个交通不便,资源匮乏、面积、人口较少的地方来说还是很不容易的。学生对于政府会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理解。教师要深入实际、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有关资料,只有这样,教师备课、讲课才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
三、让情感的升华成为前行的精神动力
《汉语字典》里这样描述情感:“对外界刺激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爱慕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目标之一,情感态度这一目标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在讲《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框时,我给学生这样一个材料:
材料一:上海世博会是全球性展示国家实力的文化盛会,一流的文化强国展示的是国家精神和国家意志;二流强国借助现代高科技讲述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三流国家大多炫耀的是传统文化符号;四流国家大多贩卖的是旅游产品和各种纪念品。
材料二:撒切尔夫人曾说,中国现在还称不上一个强国,因为中国的文化还不具有影响其他国家的力量,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
材料说明了什么?你认为怎样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道路?
学生看过这些材料不仅从知识方面有所启发,从情感上也会迸发一种爱国情感,甚至会产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会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这种情感的升华会成为学生前行的精神动力。
总之,一节好课,不在于教师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做了什么,成功地去做些什么,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去演义每一节课,而我们教师才能真正享受课堂的“美”,学生才能真正快乐的去学习。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一中)
?誗编辑 刘瑞琴